清朝御医手稿再现人间,价值竟高达2亿!它真的这么值钱?

文 / 胡博士说中医
2017-06-27 13:53

清朝御医手稿再现人间,价值竟高达2亿!它真的这么值钱?

此前,一份清朝嘉庆年间御医的手稿再现人间,也让一堆“中医秘方”重现天日。其中记载540种(约650个)偏方秘方令人大开眼界,涉及各类疑难杂症,不乏"癌症"、"肿瘤"、"尿血吐血"等治疗方法。传闻此稿市场价能达到2.16亿元。

清朝御医手稿再现人间,价值竟高达2亿!它真的这么值钱?

实际上,自有皇(王)权以来,便有“御医”的说法。在中国古代,皇帝是全天下最高的统治者,就其所用的物品也都称为“御用品”。他们生病时也有专门“医生”伺候着,在宫廷戏的电视剧中我们会看到,哪位娘娘身体不好了,皇帝就会说快“宣太医”或“宣御医”。他们都是给皇帝和娘娘看病的大夫,为什么叫法却不同呢?

在等级森严的皇宫里,他们都是几品官衔呢?本期的胡说中医我们就来聊一聊历史上的“御医”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

什么?太医不是御医!

广义的御医,也称太医,是封建时代的宫廷医生。太医出现较早,秦设太医令、丞,掌宫廷医事,专设为皇帝服务。其下有侍医,其余宫廷医生统称太医。

御医是医官系统中的一个品级,最早见于《晋书》。《左传·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记载,秦国派专职的医生医缓,出使晋国为晋景公治,可以认为医缓便是最早见于记载的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御医。

与太医最根本的区别是,御医才是真正意义上为皇族诊治疾病的大夫,等级自然也要比太医高。在清代御医院又叫“太医院”,所以御医确实被人们尊称为太医,但是被尊为“太医”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御医。

唐、宋时期在太常寺设有太医署或太医局,辽也设有太医局,金朝开始称太医院。元代的太医院已经成为独立机构,负责医疗、制作御药。明代太医院已经有了分科。

《清会典事例太医院设官》记载:“国初,设院使一员,左院判一员,右院判一员,御医十员,吏目三十员”。清太医院沿用明朝旧制,最高的领导称为院使,是正五品的官阶,以下为左院判,右院判,然后是御医,御医为正八品的官。御医以下为吏目、医士、医员、医生等。

现在看来相当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院使才正五品,可见当时医师的官阶是不高的,御医群体社会地位是低下的。

历史上医生品阶最高者当推明代太医院院使许绅,其被封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官居一品。许绅的高官源于嘉靖二十一年几位宫女用绳子勒住嘉靖帝致其气绝昏倒,许绅“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故受到了嘉靖帝的奖赏。

清朝御医手稿再现人间,价值竟高达2亿!它真的这么值钱?

御医是个辛苦命,明朝最心酸

并不是所有的御医都像许绅这么幸运。伴君如伴虎,御医的辛劳和风险,自不待言。御医不仅官阶不高,在用药治病的时候更有诸多限制。

明朝皇帝的脾气都不好,普遍性格焦躁,稍不如意,就叫医生下牢狱。上面我们聊到的嘉靖帝就是这样一个焦躁的皇帝。

为了服侍好皇帝,太医院的医生们战战兢兢,为了保命,慢慢形成了一个默契,即给皇帝、皇子及后妃们看病,开药方,不能用那种冒险的药,无论如何吃不死人,绝不敢用那些威猛却治病的药,否则出了事儿,命将不保。因此,尽管太医院汇集了各地的名医,但施展医术十分有限。

明朝包括后来的清朝宫廷,慢慢地形成俗话说的“几不称”,即:太医院的药方、翰林院的文章——都是没个性的、四平八稳不管用的形式主义。

《明史·职官志》记载,给皇帝看病六个要点:

一要组成班子,院使、御医和内臣三方共责,相互监督。

二要会诊,共同诊断。

三要共同选药,联名封记药剂。

四要共同监视煎药。

五要共同尝药,就是每二剂合为一,煎熟,分作二器,一份御医、内臣先尝,一份进御。清朝比明朝尝药更为严格:一器由御医、院判、内监依次尝药;另一器进御。

六要脉案方剂存档备查。这些措施大都是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并防范御医受人指使去谋杀皇帝。

不难看出,太医无权决定最终的用药,药方的审核权在大臣和“圣裁”,尚不是违背医疗规律之最极端者。最让御医们手足无措的,是“圣裁”常常亲自下手更改药方。太医们切脉、诊断、下药的方剂,都一张不落地封存在内务府卷宗里,问责制一直可以追溯到永远。太医们也是压力山大!

清朝御医手稿再现人间,价值竟高达2亿!它真的这么值钱?

那些皇朝的医患矛盾

当然,御医们并没有少遭受“医患关系”,这个医患关系发展主要看皇帝们的心情。

汉朝有个叫郭玉的医生,医术非常高明,常常为皇族权贵治病,但他死活不愿意进入太医院,成为权贵的专门医生,而宁愿当个江湖游医。汉和帝问他为什么不愿意享受太医院医生的待遇,不愿意掌握政府的医疗资源,他回答说:那些权贵居高临下面对臣,臣给他们治病,总是压力很大。

最为著名的“医患矛盾”莫过于华佗与曹操,外科学鼻祖华佗因发明麻醉法和开腹术,精于医道,而被曹操令侍左右。华佗耻于为这位一代枭雄服务,总是提出理由要求返乡,结果被曹操投入大牢,遭到杀戮。

南北朝时的御医李修,对于针灸汤药,无不应效,在宫中编撰有药方一百多卷。他为当朝皇帝看病诊脉,预知其不久于人世,果如其言,当时被称为神医。两宋时多御医,最有名的要数陈沂。宋徽宗时他为康王赵构的妃子治病屡有奇效,被授为金紫良医。但是,不管是神医还是良医,总有失手的时候,“龙颜”一怒,便成了阶下囚、刀下鬼。

这也是电视剧中,为什么很多郎中有着高超的医术,却不愿意进宫为皇帝们治病的原因,总归是自由的好。

清朝御医手稿再现人间,价值竟高达2亿!它真的这么值钱?

太医并非“和稀泥”

聊完了太医的各种“尴尬”,我们来谈谈那些宫中秘方,尽管太医的药方大多数趋于“慢补”的疗效,但这并不妨碍当中一些良方流传后世。

在养生上则出了很多名方,例如宋朝的龟灵集,明朝的片仔癀,七宝美髯丹,清朝则有乌鸡白凤丸,五子衍宗丸等等。

御医传人中也不乏名医,京城“十大名医”之一方伯屏先生拜末代御医赵云卿为老师。赵绍琴先生出生予三代御医之家,后又拜师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及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尽得三家名师真传。朱良春先生师从清代御医马培之后人马惠卿习医,后跟随沪上名医章次公先生学习,创立章朱学派。

谈到这两亿手稿,我们自然要说说这位御医汪必昌,他流传下来的手稿是否具有如此大的医学价值?

关于汪必昌的学术与医术,“国医大师”的李济仁先生,以新安医学传承人的身份,在《新安名医及学术源流考》中,作出了比较客观、公正的论述与评价:汪必昌于清嘉庆年间为御前太医,对历代名医诸书皆能认真攻读,并深探赞叹古代名医:立言广,发前贤之未备,足开后人之学术,各逞家技,不一而足,分门别类,寒热消补,而治之不为不详矣。

赞叹之余,汪氏认为各书犹未尽善,遂萌发纂辑医书之念。汪氏著述简而明,浅而易,使学者察而精之。则临疑似之证,即有下手处,一定不可移。

简单的说,汪必昌这位御医是位勤于研究,会写医书,货真价实的名医。

此次发现的未刊稿本有四部分,皆不见于今本《聊复集》之中。这四部分是《怪证汇纂》七叶、批注《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针灸论》与《怪证方法》。其中《怪症方法》篇幅最大,占整个稿本的四分之三有余,收录御医整理的秘方偏方五百四十种,涉及各类疑难杂症,其中不乏“癌症”、“肿瘤”、“尿血吐血”等,或许对我们攻克肿瘤等顽疾有所帮助。

尽管太医已经成为历史,但太医们留下的中药方子和治疗手法对中医药学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随着中医药不断受到重视,未来将有更多实用的中药方子造福我们。

清朝御医手稿再现人间,价值竟高达2亿!它真的这么值钱?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医学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本文图片来源于39健康网,已获正式授权。

精彩推荐

想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医心血管知识?快来关注「胡世云主任」公众号(微信搜索:hushiyun-doctor),还可以上喜马拉雅FM收听「胡世云主任」频道哦!

清朝御医手稿再现人间,价值竟高达2亿!它真的这么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