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到来~再话养生

文 / 306医院医学科普
2018-07-21 11:14
三伏到来~再话养生

刘佳,解放军306医院,干部病房

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 左天宇 编辑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每年的“三伏”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最潮湿闷热的天气,通常称之为“酷夏”,三伏天一般为30~40天。

三伏天该如何养生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三伏天养生贵在一个“清”字,这个“清”字包含了以下三层意思:

1、心要清,就是精神上要清净下来。三伏天酷暑炎热,人体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古代养生学倡导:“调息净心,常如兆雪在心。”神清气和,切忌火爆脾气,避免因燥生热,谨防心火内生,心静自然凉,如此机体才不容易“上火”。

三伏到来~再话养生

2、清热解暑,这是指饮食及药物。三伏天的饮食应以清淡、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食物,注意保持充足的饮水。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生津补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用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如果人体内有暑热,还可以服用一些清热祛暑的药物,如桑菊饮等中成药。

三伏到来~再话养生

3、清凉,这里指穿着及生活运动环境。衣服的布料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这样容易吸汗和透气。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外温度较低时,应开窗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温度高于室内,宜将门窗关闭,如需使用空调,可将温度调至27摄氏度或28摄氏度。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却也要因人而异。“夏练三伏”要避开高温时段以防中暑。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强调“夏练三伏”更不适宜。当室外温度在30-33摄氏度时,老人要减少运动,早晚锻炼时间不宜超过半个小时,同时要备用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防暑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