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有颗”六味地黄丸“!肾虚、耳鸣、脱发的都看看!

文 / 医事
2018-07-17 19:56

| 导语

六味地黄丸本来是滋阴补肾的名方,生活中不乏有人用它来调养身体,这样做科学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

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

其实这并不奇怪,也不是什么神药,六味地黄丸可以滋阴补肾,治疗肾虚性的耳鸣。

肾其华在发,所以六味地黄丸还有乌发的功效。很多人吃六味地黄丸,有滋腻和暖胃的作用,因为这药是三补三泻。

什么是三补三泻呢?

三补即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三泻即茯苓、泽泻、牡丹皮。

三补补的是肝、脾、肾之阴。三泻泻的是肝、脾、肾的浊水。

六味地黄丸药物配伍方解

六味地黄丸由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成。

方中熟地黄为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泄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泄”,均为佐药。六位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下面来讲讲这个三补三泻的配伍具体药性原理。

因为药物构成的平和性,很多人特别是中年以后,都拿这个六味地黄丸来当做养生保健用,有些人单服用补药后,腰酸加重,更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纯补无泻,就像身体池子里都是脏水,你把清水倒进去也变脏了。

当你下焦湿浊偏盛时,腿沉乏力,再服用补药这样黏腻的滋补物质,跟湿邪胶着在一起,不单人体吸收不了,反而搁在那里,排不出去,成为病理产物。

就像你想给身体补粮草,结果把粮草送给湿邪敌人了。这叫肉包子打狗,打不到还被狗叼走。

所以我们想要让身体消纳吸收,先要把湿邪清出去,就像你先要清洗好鱼缸,把浊水倒走,那时再加清水,整个鱼缸就容光焕发,恢复生机了。

怎么把湿邪清走呢?治湿不利其小便,非其治也!

所以通过泽泻把浊水利去,茯苓能化浊水为清水,牡丹皮能够把浊水利的郁热给泻走。这三味药组合成的药阵,把下焦湿浊清洗干净后,后面的补药就缓缓下来,补益身体。

所以这六味地黄丸,叫做欲补先泻。先把杯子里的浊水倒掉,再装清水。

明白了这个道理,不单会治肾虚腰酸腿沉,那些五脏真阴亏虚、湿浊留恋的疾病,都可以用这思路,这就是为何活用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很多虚劳疾病。

如果想用六味地黄丸的话,建议大家看看药物说明书,咨询当地可以面诊的中医专家,看看自己的体质。

如果急着保健用药的,可以先试试我们人体脚上自带的这一颗六味地黄丸。

脚上的“六味地黄丸”太溪穴

【取穴】

内踝高点到跟腱后缘之间的中点处就是太溪。

这个穴位不求精确,脚放平后,后面那个软骨和脚踝之间的柔软之处压上去有一个说不出的异物感就差不多到了,这个感觉压上去不会太舒服,酸胀难受,但是压一压是有好处的。

【方法】

大家一定要把拇指立起来,放到太溪穴这个地方。你在这儿找一找,可以摸到一个小小的硬的条索,而且这种摸到了以后,它的酸胀感是特别明显的,有些时候是我们大家忍受不住的这种酸胀感。按揉的时候力量不要只用在皮肤表面,要让力量渗透进去。

六味地黄丸可以对付很多老年人的疾病,让人先出返老还童的年轻态,担心肝肾损伤的朋友,身上自带的这一颗六味地黄丸每天晚上压一压,每天给人体进行天然补肾吧~赶紧告诉身边的朋友哦!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