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运动可不一定对身体有益

文 / 国康健康
2017-07-31 22:02

大量的科学研究已证实,慢性病患者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可以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脏和肺的工作效率;其次运动亦可调节血脂,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性,从而减少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机会。同时运动可消除紧张情绪,增加患者的生活信心和兴趣,进而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但是运动方式不当会加剧人体一些器官的磨损和造成部分生理功能失调,甚至会加重病情。

慢性病患者运动目的在于保持并促进健康,选择运动应讲究科学,更要结合个体情况:

①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年龄、体力、爱好等选择运动项目。运动训练不要做过分低头、弯腰的动作,不要做大幅度的快速动作。对于老年人,更应量力而行,只能慢慢增加运动量,决不能操之过急。

高血压患者运动时以要以有氧训练为主,心率以不超过100次/分。

散步:时间可选在温度适宜的下午、黄昏或临睡前进行,一般为15~50分钟,每天1~2次,速度可视身体状况而定。

慢跑:最好先经过一个时期试行锻炼,以10~12分钟行走1公里的速度进行,如无不适反应,再转入慢跑锻炼。

太极拳:每次运动时间以30分钟以上为宜,可以每天进行。

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运动是治疗的辅助方法,不能替代药物,故切勿自行停止药物治疗。

②糖尿病患者:

运动不仅能增强糖尿病患者体质,更是一种治疗手段,它与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同等重要。

首选有减重目的及有效代谢血糖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当然不能太高,健走是最理想的运动,慢跑、自行车、体操、舞蹈、太极拳、太极舞等较缓和的运动都合适,必须持之以恒。运动时间最好在饭后1-2小时,每次约30分钟到1小时,一周至少3次。

③心脏病患者: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初期可以仅运动10~15分钟。随着心功能的恢复,可以坚持30分钟或更长时间,一般以20分钟到1小时为宜。每周保持3~5次,餐前、后2小时为宜。冬季在中午之前或下午,夏季在中午或傍晚为宜。在运动过程中,应能确保正常的谈话,如谈话时感到气促,说明强度过大,应加以调整。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说到这了。如果你有什么健康疑惑,想要小编为你解答的,请在评论区留言,小编一定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