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瑜伽不努力不可怕,在错误的方法上努力才更可怕,南辕北辙

文 / 时尚搭配师keira
2021-01-03 00:18

练瑜伽:很多动作不是你做不到,是你不知道怎么做,缺少大方向!

今天聊天中有人提到一个问题:在下犬式中,发现一翻坐骨,就没有办法收住肋骨,如果收住肋骨的话,坐骨又翻不上去,就感觉背没有推直。但是她们又一直强调在下犬式中要翻坐骨,怎么办?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件事情:

1、下犬式中的坐骨是和脊柱在延长线上,向斜上方走。

看到这里,请大家起身让自己完成一个〝翻坐骨〞的动作。我相信大多数人会把“翻坐骨”做成“撅P股也就是翘臀”。但下犬式中坐骨不是像天空的方向翻,而是在脊柱的延长线上,沿着脊柱背向斜上方走。

2、当你在下犬式中给自己的指令是努力让坐骨向上翻,你就会做出塌腰翘臀的动作。

你告诉身体“翻坐骨〞,身体就会“塌腰翘臀”,肋骨就自然翻出去了。当你想着把肋骨收回来的时候,发现坐骨又没有办法翻了。

所以在下犬中,我们应更应该关注脊柱的延展,腿后侧的延展,至于坐骨能不能推到最高,要看你身体后侧的柔韧性,强求不得。当你丢弃在下犬式中要“翻坐骨〞这个意识的时候,没有办法收住肋骨这个烦恼也就没有了。

我把这一段拎出来是想告诉大家:很多时候我们在体式中犯的错误可能不是我们身体条件不够,而是我们对这个体式的认识不够导致的。

比如上面下犬式中〝翻坐骨就没有办法收肋骨”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你不去想尽力把坐骨翻上去,就不会出现后面这一系列的问题。只管让脊柱延展就可以了。

在瑜伽练习中,因为对体式认识不够,导致的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再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错误认知:前屈就是“弯腰,手能碰到脚”!正确认知:前屈是〝折髋,后侧延展”!

在错误认知中,大脑接收到的指令就是:让手去碰脚。在这样的指令下,大脑根本不会去考虑什么弯腰拱背,反正让手碰到脚就对了。所以才会出现很多的练习者,弯腰拱背因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手抓脚”。手抓不到脚就拼命地拱下背,再耸肩,把手向脚的方向送。身体会向抓脚这个方向做调整。

在正确认知下:手抓脚根本就不在大脑的考虑范围内,唯一想的就是延展。身体做出来的自然也是延展。弯腰弓背时身体就是延展不够,身体会向延展这个方向调整。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脚痒,你手肯定向下去找脚,不会想别的。头痒,你手肯定向上举去找头,不会去想别的。

这是身体自然做出来的自然反应。运用到瑜伽体式中就是:明明这个体式是让你手找脚,你给大脑发布的指令是找头。手肯定是向上用力。假如你手暂时够不到头,那你努力的方向也是让手向上用力。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解锁不了这个体式,你有没有想过或许你努力的方向就错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昨天在下犬式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下图。

我个人认为这个错误不是身体条件达不到,就是对下犬式这个体式认识不够造成的。

还有后弯,应该更关注身体前侧的打开延展。是胸腔上提前侧的打开,使身体向后向下弯,但是有的人根本不管身体前侧有没有打开,反正上半身向下掉就对了,上半身向下掉的越多,表示自己后弯的越深。这就是认知有误导致的错误。

再比如:下犬向前迈步。错误的认知就是要一步把脚放到双手之间。造成的结果就是用惯性把脚甩过去,同时还扭一下腰。因为把脚放到指定的位置成了主要目标,以这个目标为前提给头脑发出的指令。做不到不怕,怕的是不知道怎么做,连努力的方向都没有!不努力不可怕,在错误的方法上努力才更可怕,南辕北辙!

那怎么解决呢?多积累,找到练习的真正目的,而不是为了凹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