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动作,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文 / 动作学院
2020-03-03 16:19

​FMS(功能性动作筛查),本身并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测试,8到10分钟的测试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并且由于其标准化的流程,使得 FMS 具有了很强的传播性。

可这些都不是 FMS 如此被人广为称道的原因,因为真正的原因是其背后所包含的逻辑和理念。

筛查本身很简单,而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解读」

1、以「深蹲」为例

FMS 总共包含7个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是对某一类动作模式的真实体现,这些看似简单而又非功能性的筛查动作,却完美的反映出了人体功能方面的好坏。

由于 FMS 的这七个动作具有相同的逻辑和理念,因此我就不一一展开细说了,仅以「深蹲」这个动作模式的测试为例。

标准的深蹲属于对称性的动作模式,而筛查对称性的另一个动作是「躯干稳定俯卧撑」。深蹲的动作模式可能是七个筛查动作中最复杂的,涉及我们身体的控制性、灵活性以及稳定性。

因此,我们不能把深蹲模式障碍归结于一个问题,如肌肉的紧张、关节僵硬或者肌肉无力等等,而是应该更全面的看待问题。

在 FMS 的理念中,越复杂的动作,代偿其实是越简单的。深蹲对动作的要求较高,因此参与这个动作模式的关节就会多。如果把代偿看做一块蛋糕,关节看做是吃蛋糕的人,当吃蛋糕的人增加了,每个人分得的分量自然就会减少,所以每个关节代偿的强度就不会太高。

可以说越复杂的动作,代偿越容易,但也更容易被人忽视,这种现象在三个站立位下的动作中都有体现。相比之下,在仰卧位姿势下的四个测试,身体的很多部位都无法参与,想要帮忙的部分也无法提供帮助,因此在这类测试中,我们的关注点会更细,也就更容易发现问题。

FMS 测试中的每个筛查动作都不是功能性的,但却能很好的反应出功能性障碍。

正常的深蹲应该是手在身体前方,脚略宽于肩且外展。但测试中却并非如此,测试要求两臂上举至头顶,双脚与肩同宽且平行。

之所以这样要求有两个原因(其他六个动作同理如此)。

01 增加测试难度,放大错误

双臂举过头顶时,身体的张力会变大,在此姿势之下,如果你想继续深蹲,就得利用上背部的灵活性。而由于下背部的张力增加,骨盆会微微前倾,在此姿势之下核心很难收紧,要想保持躯干稳定,核心就得做更多的功。

可以说仅仅只是双臂举过头顶这一个动作,就很好的展现了脊柱的灵活性和躯干的稳定性,而脚尖平行深蹲,对髋的灵活性要求很高,脚尖向前,需要髋足够的内旋,才能蹲下去。

02 增加测试的可复制性

统一的测试标准增加了筛查的可信度,判断一名教练是否成功带客户的标准就是,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而这就需要对比客户训练前后状态的差别。FMS 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稳定敏感的指标来帮助我们进行识别。

2、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动作语言」

同时,在我看来这也是 FMS 带给体育界的一个巨大贡献,它提供给大家一个都认可的平台,有了这样一个评判标准,大家就可以在同样的逻辑思维下去探讨,都可以使用「动作」这个语言去进行沟通。

其实 FMS 设计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有其自己的理论依据或原理。

跨栏步的功能不良或非对称性,意味着存在反射稳定性和肌肉僵硬的问题,很多人好奇为什么线的高度为胫骨粗隆。这是因为:

根据短跑研究,要想有好的力学机制,脚应该抬到膝盖高度,但正常人并不需要练习冲刺,而且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抬到膝盖的位置也是比较困难的。

此外,膝盖的位置难以界定,但胫骨粗隆可以很好的找到。直线弓步蹲的测试在一开始其实是跨步蹲,但后面发现跨步的风险太高且不易控制。

直线弓步蹲其实是夸大了对身体对称性的要求,狭窄的支撑平面增加了动作难度,且由于不是在平地上完成动作,因此即使只是增加了几厘米的高度,对于人的本体感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谈到肩部灵活性和主动直腿上抬两个测试动作,大家自然而然的便能想到对肩关节和髋关节灵活性的检查。

但其实还有很多深层的东西是可以去挖掘的,例如肩部灵活性中,对于胸椎的评价和盂肱关节的评价是同等重要的;主动直腿上抬也是在观察左右髋的分离能力;核心能否建立正确的发力顺序等等。

而剩下的两个筛查动作的主要目的,则是对躯干稳定性的检查。

  • 高阈值的检查,在产生大力量的同时抗旋转的能力(躯干稳定俯卧撑);
  • 低阈值的检查:在产生微小刺激情况下的稳定能力(旋转稳定性)。

通过对7个筛查动作的学习,可以发现,对于同一个关节的同一个能力,是可以在不同测试上用不同的方式测试出来的。

换句话说,FMS 不是某一单独关节的检查,而是对整个动作模式的观察,我们不能孤立的只做某一个动作模式的检查,也不能孤立的去理解每项测试的得分。

尽管筛查的动作只有7个,但重要的不是这个筛查有多好,而是你对它理解的有多透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