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感,三个心理学效应可以解释

文 / 牧童说心理
2017-06-28 07:02

我们恋爱时,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第一反应是给男朋友打一个电话;当偶遇事故,本能的会躲在人群中 ;烟鬼戒烟之后,很容易复吸。心理学家说,追求安全感是一种避免危险的本能。也就是说我们在应对处事时会本能的追求一种确定感和可控感。

随大流

我们发现,闯红灯一般是一群人一起,心理学家说和其他人做一样的事情,更会感觉到安全感,也就是从众效应。当发生一件未知事情时,比如路边躺着一个人浑身发抖,置身于群体的人会观察身边的人如何做,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做与群体大多数人一样的反应。正所谓法不责众,置身在众人之中,做事似乎可以不论对错,从众确实能给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安全感。

跟随权威

在辩论时,常常有人引经据典,比如孔子曰。心理学家说,人们倾向于跟随更可靠的指引,也就是权威效应。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人们普遍认为权威是经过重重筛选,经过时间验证的真理,因此服从权威会让自己有安全感。

得到

推销产品时,销售员总是会说这个产品能给你带来什么,但是产品的缺点却几乎不提,心理学家说,得到比失去更让人感到安全,也就是框架效应。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说法,而不同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比如有个吝啬鬼掉到河里,岸上的人对他喊“快把手给我,我把你拉上来!”但这吝啬鬼就是不肯伸出自己的手,而当岸上的人对他喊“我把手给你,你快抓住我!”,这吝啬鬼一下就抓住了这个好心人的手。而在逻辑上通常是指失去和得到之间的不同表达。在心理上,得到会给人们安全感,而付出、失去会给人危险感。因此,你想要对方做某件事时,要说这件事能让他得到什么。

拥有安全感的人是心情是愉悦的,体验是丰富的,身心是自由的。而这种状态几乎是出于本能的。当你对此疑惑时,不必自责,这是我们共同的倾向,常发生在我们意识不到的地方。我们要做到,就是提高警惕,不要被群体、权威蒙蔽,客观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