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德国留学生的时间管理经验总结

文 / 笨女小
2017-06-28 00:11

作者Ayoub

我是一名留德学生。我叫单启迪,笔名Ayoub。关注战老师您大约有半年的时间,首先谢谢您这半年时间给我带来的改变。我在2016年9月28号到达德国,也几乎是在一两周之后就开始培养自己时间管理的习惯,到现在大约是80天左右。还没到100天就发给您,是因为要过新年了嘛。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年度总结,也希望它能成为我自己给自己准备的将近三个月的小礼物~

01

综述

我并没有看什么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只看过一本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严格说起来并不是纯粹的时间管理类书籍。时间管理的APP也不适合我,但靠着每周的定时总结、复盘,我也在时间管理技能养成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个习惯从10月10号开始,截止到到12月23号时,已经坚持了约75天(因23号之后一周是旅游周,故没有记录)。本来准备100天之后再投稿,但觉得也算是年度总结,也算是给自己的新年礼物,所以提前写了出来。

我的时间管理工具是以下三个:笔、纸、三张表格——分别记录一周主要事件、一周时间开销、当周时间管理反思——本子一定要小,轻便,随手装到书包里就可以。

一位德国留学生的时间管理经验总结

一开始只是简单列出待完成事项和已完成事项,后来就开始记录时间,再后来比较“反常”的时间开支会用红笔标出。比如休息时间过长,过了10:30还没有睡觉等。

一位德国留学生的时间管理经验总结

一位德国留学生的时间管理经验总结

一位德国留学生的时间管理经验总结

表格一,记录一周主要事件

PS:虽然还是学生党,但以后想从事运营方面的工作,所以公众号的建设和探索的重要程度不比学习低。因此我的开支会有些特别,跟一般学生党比起来会有“工作”这一项。

一位德国留学生的时间管理经验总结

从第四周开始增加了未完成事项和反思

一位德国留学生的时间管理经验总结

表格二,记录一周时间开销

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需要这样的表格的,而是从第四周才开始的

一位德国留学生的时间管理经验总结

对比第四周和第五周的数据就会发现,一开始由于缺少参考值,对时间的预估非常不合理

从第六周开始设定观察期,但有效观察是七到九周。

一位德国留学生的时间管理经验总结

从第十周开始设定时间预算,表格中每项的三个数字分别代表周预计,周总开支,日平均开支。有了合理目标之后,在学习上的时间大大增加,在杂事上的时间大大减少。另外从第九周开始,有了目标与实践的对比,体现在两种颜色上:蓝色表示满意,红色表示不满意——该项时间支出太多或太少。

表格三:每周时间管理反思

反思是在每周末下午完成,建立在表格一和表格二都统计完的基础上。分为三个部分:成果、不足、预期。觉得非常重要的成果和非常需要重视的不足会用蓝字标出,达到的预期会用黄字标出。

一位德国留学生的时间管理经验总结

一位德国留学生的时间管理经验总结

并且我发现,在反思过程中不仅是反思时间管理本身,还会给我很多新的思考,比如:

一位德国留学生的时间管理经验总结

02

重要阶段

PS:几个阶段会有部分重合,意思是,并不绝对是某个阶段结束才开始下一个阶段,有时候上个阶段进行到一半下个阶段就开始了。因此持续时间会与总周数不符。

阶段一:粗略地记录一周事项,记录需完成,已完成及未完成,探索恰当的时间记录方法。持续时间:三周

阶段二:意识到时间预算时间分配的重要性,计算出自主支配时间总量,设定三周观察期,为以后的时间预算分配提供基准线

持续时间:三周

阶段三:设立时间预算(目标),尝试寻找效率最高时间段,探索自己的时间节奏

持续时间:五周

阶段四:意识到稳定的时间预算的重要性;根据预算评估落实情况,形成有效反馈,分析各部分时间开支合理性,并反过来指导时间统计。

持续时间:两周

阶段五:意识到精力管理的重要,精力分配的合理性与时间管理直接挂钩。

持续时间:两周,正在持续中。

03

总结

1.找到合适自己的管理工具

之前也用一些时间管理APP,比如atimelogger等。但发现每次切换一个任务都要在手机上按一下,是一件十分繁琐且刻意的事情。因为这相当于在强化以及强调“任务切换”这件事情,而我的大脑似乎很反感这种不停的切换,导致根本坚持不下来。而用纸和笔似乎就只在做一件事——记录。不管做任何事,只要记录即可,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就坚持了下来。

2.不能为了分类而分类

时间统计的分类是要为自己的时间管理服务的。不能为了分类而分类。一开始觉得要把杂事分得很细,后来发现没必要,因为杂事每天就那么几件,吃饭,洗漱,上厕所,课间休息等。开支也相对固定—出现在固定的时间点,每次花费的时间也差不多。

这时候细化就没有多大意义,索性统一列入杂事——因为我连大块的时间都还没有彻底利用好,在这个阶段不需要刻意从杂事当中挤时间——这样会消耗精力,反而干扰正事,或许在以后等我把大块时间都稳定地利用好了,形成习惯之后,再考虑从“杂事”中“偷时间”,那时候或许需要细化杂事。

3.时间管理习惯养成过程会出现反复。

时间管理这个习惯跟其他习惯一样,会出现反复,尤其在精力不足时就容易被放弃,比如我第二周因为刚开学巨大的不适应,就没有精力记录时间。索性能够意识到这个习惯的重要性,第三周相对稳定后能够重新记录时间。比如说,一开始能够做到早睡早起,后来坚持不到一个星期又放弃了。它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比如并不是每一次反思和每一次预期都是正确的——有的预期在随后的实践中被证明没有必要,或难以达成。

4.能管理的不是时间,是自己。

笑来老师说过,时间是无法管理的,能管理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时间管理能顺便带出很多东西,比如精力控制,早睡早起的习惯等等

5.用纸笔记录时间的优势

所有的时间开支都一清二楚,比如:哪个时间段大脑在活跃期,哪段时间较疲惫,哪段时间生物钟较稳定,哪段时间自己玩心较重,哪段时间被自己浪费了,哪段时间在自己无意识的状态下流逝了等等。问题只在于我想以及我能从一天的数据中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6.永远要反思。

每周必须反思,反思了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