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伤到疗愈,大脑告诉你怎么办《你经历了什么》书评

文 / 皮皮聊艺术
2022-03-10 18:29

有个美国黑人小女孩,她3岁的时候,因为一次玩水,被外祖母用皮鞭狠狠地抽了一顿。当她的血迹不可避免地沾到衣服上以后,又迎来另一次更重的责罚。

她6岁时回到母亲身边,第一个夜晚,却孤零零地睡在门廊里。因为妈妈的雇主不允许这个“卷毛头的黑孩子”睡到她家的床上。

9岁的时候,她被性侵。

虐待,冷漠,贫穷,恐惧一直是她童年生活的主旋律。

然而,多年以后,如今的她,成长为一名万人瞩目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和制片人,与世界各地的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为数百万观众带来了欢笑、启迪和鼓舞。她就是奥普拉·温弗瑞,也是《你经历了什么?》这本书的作者之一。

正是经历了创伤,经历了疗愈,成长了复原力,奥普拉才能成就现在的自己。她与本书另一位作者布鲁斯·D. 佩里医生以对话的形式,给我们普及了大脑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

布鲁斯·D. 佩里是医学博士,神经科学家,儿童精神病学家,儿童创伤学会高级研究员。多年来,他专注于创伤及疗愈的研究,从大脑科学角度去帮助人们理解和治愈自己。

中信出版集团推出的《你经历了什么》这本著作,就是关于创伤的形成、创伤的疗愈以及如何建立复原力的书。

大脑里面有棵树

我们开门见山,先从大脑的基本模型说起。

佩里医生把大脑比喻成具有四层结构的蛋糕。最顶层叫大脑皮质,是人类大脑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的区域。它不仅负责语言、思考、规划,还储存着我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另外,时间感也在这里体现。

而大脑的最底部区域是脑干,这部分区域大概跟动物没啥区别,主要负责基本调节功能,比如体温、呼吸、心跳等。它没有时间概念,也不会进行思考,只是活在当下,对刺激发生本能的反应。

中间的两层间脑和边缘系统分别负责活动类以及记忆类的事物。

大脑的发育是按顺序进行的,自下而上,从脑干的基本功能到大脑皮质的复杂功能。他们之间靠神经网络构建成一棵大脑调节之树。这棵树的分支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大脑的所有功能以及身体的所有功能。它们一直竭力地保持稳定,让一切都处于平衡状态。

我们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一说大脑的发育方式。

一个婴儿饿了的时候,他的身心就出现了一种不平衡,所以,他用哭声来需求平衡。这就是他的感觉系统通过神经元跟大脑建立了一个连接。

如果照顾者及时回应,给了他安慰并给他喂水喂奶,他的需求就被满足了,身心也就得到了调节,恢复了平衡。这时候照顾者给予的爱的感觉连同需求被满足的愉悦感,也会经由脑干传送到大脑上层区域。

多次重复这样的连接和感受,这个经历的不同感觉就会结合到一起,记录在大脑中。这也是他理解世界的开始。这个世界是温暖的,有爱的,可信任的。她的大脑调节之树就发育良好。

但是,如果照顾者长期不能及时回应婴儿的需求,他这个经历的记忆中就会伴随着痛苦、冷漠。以后每次他经历同样的事件,这种感觉也会随之而来。这也是后期人们产生“我是不重要的”“我不值得被爱”的心理根基。

看上去有些危言耸听,但实际上,养育者的职责确实不容忽视。一位养育者身上肩负着,甚至是掌握着另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紧张焦虑,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木的成长需要以年来计,我们的大脑调节之树也需要一个个长期重复的连接才能形成。所以,偶尔一两次的“失职”,不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影响。说不定,还能扩充孩子的“视野”,让他们的调节之树更加健康。

作为一名被养育者,我们该感恩父母,让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作为一名养育者,我们更应该提醒自己,要在孩子的连接里提供温暖的,有爱的,支持的互动,让他们的记忆里,充满美好。

正如艾莉森·高普尼克所说,我无法决定我的儿子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但我可以决定他度过一个怎样的童年,我可以决定他未来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那就是他对童年的回忆。

智商取决于应激反应模式

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感知来自外界的信息,基于这些输入信息,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使我们能与世界保持连接。当我们偏离平衡状态,我们体内的应激反应就会被激活,帮助我们恢复平衡。

养育孩童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早期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求助的哭喊长期得不到回应,甚至引来养育者的愤怒和惩罚,孩子就会生活在持续的痛苦之中,失去平衡。这种失调情况下,他的应激反应系统就被长期激活,就有可能形成敏感化的应激模式。

相对于敏感的激活模式,另外一种健康的模式是具有复原力的应激反应模式。

如图所示,典型的应激反应系统中,一个人所受的压力程度和心理状态存在线性关系。如果一个人因为过往的创伤而具有了敏感化的应激反应,面对同样的压力,拥有复原力的人的反应可能就是平静的或者警觉的,而他就可能已经到了惊恐或者害怕的程度。

而大脑的所有功能都依赖于我们所处的状态。状态不同,控制行为的脑区也不同。比如,平静状态时,大脑皮质会工作。而当你感受到威胁而惊恐害怕时,大脑皮质就是失去主导性甚至关闭,而低脑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常说一个人做事“不经过大脑”,指的就是这类反应。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智商与他的状态、与他的应激反应模式有很大关系。

所以,建立具有复原力的应激反应模式对一个人很重要。

从创伤到复原力

作者说,建立复原力的关键因素就是连接,是归属感。这也是正向应激反应的形成过程。

一个孩子刚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会离开父母去周围探索新奇的事物,然后,他会再爬回父母身边。对他来讲,这就是一次挑战经历。多次这样的尝试,他跟父母之间的这种稳固的连接就能给他一种安全感。在可控的,可预见的压力范围内,他就逐渐建立了复原力。

但是,一个人经历过创伤而失调的人,已经形成了敏感化的应激反应模式,他是否还有可能重新建立复原力呢?

可喜的是,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大脑具有可塑性,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调节,他是可以从创伤走向疗愈,从敏感化转向复原力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他需要建立连接,也就是稳定的关系。安全感和稳定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础。

我们前面提到过,作者奥普拉的童年生活充满创伤。但如今,她却拥有了强大的复原力,敢于说不,敢于面对挑战。这除了她本身生命力很强大之外,她朋友众多是一个主要因素。

安普拉除了做主持人,她还是制片人,演员,还建立了女子领导力学院,为世界各地无数的同病相怜的女性朋友提供支持和帮助。

这多维的关系体系给了她强大的支持和连接感,使她获得了疗愈后的智慧。

其次,多做一些有节律的活动。可以多到大自然中散散步,多听听音乐,做些有规划,有节奏感的事情。

另外,通过认知行为的改变,信仰,新的价值观等带来的改变,也可以让人“脱敏”。

虽然遭遇创伤后,没有任何东西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把痛苦带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和连接,重塑体验,建立新的更正向更强大的连接,去扩充行为的宽度。

写在最后

我们现在的每时每刻,都是由过去的所有时刻构建而成。如果我们今天有什么消极情绪、负面心态或者异常行为,不要轻易指责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要回顾自己“经历了什么”。

好在,大脑具有可塑性,我们有希望把过去从现在的生活中剥离开来,重建命运,夺回人生的掌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