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 | 王玉宏:心中有爱 医路繁花
指尖的樱花如诗写谁的韶华
疯狂的热爱夹带着文雅
我希望许过的愿望一路生花
——题记
从医前,她十分向往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从医后,她发现只有用无数的辛劳和付出才能点亮医生伟大的光环。
“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学医的日子很枯燥,但每天午餐时间的广播《荆棘鸟》让所有的光阴变得曼妙。本着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热爱和执着,她师从著名的青光眼专家孙兴怀教授,近30年来一直从事眼科基础、临床、教学、管理等工作,主攻青光眼。许多患者慕名而来,也有许多患者一生的治疗只认她一人。
厚德如玉,气宇深宏,技术精良,性情温婉,她常用平和的语气抚慰患者,娴雅的气质予人安宁平静,她就是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青光眼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王玉宏。
看花朵漫枝竞放,做个萌趣的铲屎官。忙碌的工作之余王玉宏修身养性,涉猎各类书籍,从书中性格迥异、背景不同的人物身上汲取层次丰富的思想,浸润自己。那些读过的书成为她感知世界的触角,对她成为一名至善纯良的医者有着莫大的影响,也为她在治疗患者时付诸了更多角度的思考。
01
不可逆
科室接连收到两个不满14岁的青少年型青光眼(儿童青光眼的一种)晚期患者,王玉宏很心痛。针对儿童青光眼,王玉宏认为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眼疾的疏忽,这也是触痛王玉宏最深的。当这些患者来到王玉宏诊室时,父母脸上懊悔的神情投射到她身上,就如无数的钢针扎进心里。
在为患者惋惜悲悯的同时,王玉宏反观自己,时常眼中泛泪。
如果能多花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呢?如果能多放一点心思在孩子身上呢?如果生活和工作都有权平衡呢?哪有那么多如果。在王玉宏这里,生活和工作很难权衡。
“无暇顾及沿途的风景,因选择了远方只顾风雨兼程。”这是《荆棘鸟》中的一段话,也是王玉宏从医路的侧写。30年来,王玉宏常常铆足了劲不停地往前奔走,当停下脚步回头看时,原本襁褓中的孩子已长成帅气阳光的少年,她才意识到,自己也缺席了儿子的成长。
在王玉宏无数个守班站岗的深夜,儿子承受了那份没有母亲陪伴的孤独和每一个能听见自己成长心跳的黑夜。因为他知道,有更多身处黑暗的人比自己更需要母亲——王玉宏。
哪有什么伟大,都不过是每一个微小的平凡成全所有的“不甘平凡”。正是对母亲这份职业的理解和尊重,成就了王玉宏。
她白衣为甲,笑容明善,言语谦和,用光和热温暖着患者,却把和儿子失约的那些时光藏在了眼角的泪光中。
所以每当面对儿童青光眼晚期患者,王玉宏不免嘘唏,因为彼此间影射着为人父母的太多惭愧。“儿童青光眼就像个黑洞吞噬着一个家庭。”青光眼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目前已确定了超过10种青光眼基因。因此家族史中有青光眼患者,其他成员一定要有眼部筛查的意识。
王玉宏呼吁:家长在提高对青光眼认知的基础上,一定不能缺席孩子的光明“视”界。儿童期发病的青光眼,家长常会误以为是近视,便为孩子配镜进行矫正,但此时丢失的视功能是无法挽回的。因此家长一定不能图方便,带孩子随意到配镜店配镜,一旦发现孩子视力有问题,应该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02
宣传角
虽然青光眼近几年已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但人们对青光眼及其危害的认知依然很匮乏。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知晓率和预防率,是当下迫切的问题,也是王玉宏一直想做且一直在做的事。
有些青光眼起病隐匿、无明显症状,但对视功能损害的风险大且不可逆转。有些老年人视力出现模糊就会认为自己得了白内障,殊不知可能是青光眼作祟;一些高度近视患者,长期头痛、视物不清的患者,均未意识到存在患青光眼的风险;当下年轻人喜欢关灯后躺在床上刷手机、滥用眼药水等等,均容易引发青光眼。
那有什么样的方式能吸引大家去获取青光眼相关的知识?用什么的形式才能让大家熟记青光眼自测的方法?是不是可以用简洁易记的顺口溜?是不是趣味活泼的动画短视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王玉宏在不断思考。
她细心地观察着周边的环境,紧跟信息时代的浪潮,谦虚地向身边的年轻人请教探讨,不断挖掘着可以用来普及青光眼知识的“宣传角”,力求用一种通俗易懂、趣味形象的手段将青光眼这一眼疾“广而告之”。
“你不做,就不会有人看见。你做了,就有可能被看见。当你被真正看见的时候,就成功了。”如何把青光眼这样的疑难病变成众所周知的常见病,需要时间。但王玉宏认为,不能觉得它难就不去做。
积沙成塔。王玉宏相信青光眼一定会成为众所周知的常见病,并能一并将早期筛查普及开来,为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做好充足的先行条件,从而减少致盲失明的可能。
在青光眼认知程度还较低的阶段,王玉宏认为每一位眼科医生也要提高对青光眼早期体征的警惕性,密切关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直系家属,提醒他们到院筛查;老年人、高度近视患者等易发人群,告知他们进行眼底检查的必要性,才能更快捷、更直接地帮助到患者。
03
真善美
作为一种致盲性眼疾,青光眼的治疗伴随终身。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360°粘小管手术、XEN、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真空负压小梁成形术等微创青光眼手术在王玉宏这里都已经游刃有余。
每一次的手术,王玉宏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团队,都要求“完美”。“手术不容你返工,所以一定要慎重,认真,仔细再仔细。”只有对自己过分地要求,才能为患者做好万全的保障。
专业的技术就像医生的好兵器,只要早发现早治疗,王玉宏认为现代医疗的发展都能为患者提供更微创、更精准、更好的治疗效果。
青光眼属于疑难眼疾的一种,需要终身随访,对患者来说需要长时间治疗。时间、金钱、精力……在消磨患者的心力。他们还要面临着失去视觉的恐惧,陷于无法正常获取外界信息的焦躁之中,无可厚非地产生了极大的精神负担,为此不少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
后续的护理和随访都很重要。不良情绪会导致眼压波动,因此青光眼手术后医生要十分注重对患者情绪的观察,便于进行康复护理。在这方面,王玉宏常会针对患者存在的不同焦虑心理及时作出必要的疏导。
为此她特意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医人,重在医心。”只要是王玉宏的患者,她都会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特点、文化程度、成长背景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做好手术的基础上,更注重从心理上安抚他们的情绪。
青光眼除了需要对该病有一定的科学认知,更重要的是患者要有良好情绪和乐观的态度。王玉宏强调,一定要让患者知道青光眼是可防、可控、可治,增强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信心,避免产生心理恐惧。
“只有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有效控制青光眼的发展。”王玉宏一直在鼓励患者进行定期视觉康复训练,帮助他们保留残余视力、改善视觉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患者,治愈患者。王玉宏认为这是医者该有的“圆满”。不论是简单的谢谢,还是言语朴素的感谢信,在王玉宏眼里这些都是她和团队“用真心换真心”的最好回馈。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玉宏以赤诚的爱心为甘露,饱满的信心为养分,恒定的耐心为暖光,在医学这片沃土上历练出自己独有的医者气度,绽放一路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