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为什么你越控制越想吃?情绪正在操控你!

文 / 健康体验旅
2022-01-19 18:20

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尤其偏爱一些高热量的垃圾食品,比如:甜品、可乐等。那些东西吃的多了,你或许并不会觉得好吃,但是那种进食、吞咽、胃里被充满的感觉让你觉得充实、安全。

研究表明,人处于较大的焦虑与抑郁时,大脑会刺激身体分泌胃饥饿素,让人不自觉的饮食过量或者发胖。因为焦虑引起的“胃饥饿素”升高,你用吃东西压下去了,你却以为自己已经不焦虑了而且很“享乐”。

但问题在于,焦虑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暴食只是一种发泄和不可控的自我放纵,在这之后,暴食的后果又将成为新一轮的负面情绪来源!为了应对负面情绪,又只能选择吃更多!

那么,到底该如何打破暴食的恶性循环呢?

先跟大家讲一个暴食症患者的故事吧!

小琳的暴食源头跟很多女孩子一样,为了保持更好的身材所以开始去健身房、节食、减肥。

在起初的半年里,小琳坚持下来了,可是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恶梦的开始。

长时间断食让小琳开始无法抑制食欲,小琳的食量日益增大,并且顿顿都只吃垃圾食品。她开始便秘、头发、失眠、心悸.....小琳的脾气变得阴晴不定、古怪焦躁,人际关系都毁了。

每次暴食结束后,小琳都会发誓吃完它们就开始减肥。可是就像许多暴食症患者一样,事情只会脱离控制。

因为暴食,小琳长期都沉浸在深刻无比的悲痛和悔恨之中。每一次暴食的发生都会伴随强烈的沮丧感,暴食之后会厌恶自己、表现出抑郁、内疚和明显的悲痛。

小琳越觉得痛苦,就越想吃,可吃得越多,就越痛苦。从最初的身材问题,到暴食,再到后来的抑郁症!

就这样,小琳陷入在节食-暴食-节食-暴食的恶性循环里面,始终走不出来。

暴食症近乎毁掉了小琳的整个人生!她不愿意上班,不愿意社交,不愿意跟父母交流,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暴食症引发的负面情绪已经彻底吞噬了小琳,她开始自残,拿小刀在手臂上割出一条条口子。这是小琳对自己的惩罚,也是小琳被救赎的开始。

在孤立无援的境遇中,患上暴食症的小琳终于开始自救。

小琳知道自己的暴食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问题,所以开始从心理层面着手自我治疗。她买了一些跟暴食症有关的国外书籍,在网上查阅了各种相关资料和案例,打算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来治疗自己。

可是这一切对小琳来说,都是徒劳的,小琳的自控系统和自我调节能力已被破坏,她难以自救,只能借助外力予以修复。

在朋友的建议下,小琳开始接受心理治疗,同时服用了很长时间的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才逐渐从暴食症的阴影里走出来。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心理咨询师对小琳进行了系统正规的治疗。

咨询师对小琳的心理咨询一共分为两大板块,一是情绪调节,二是改变认知。

1、调节情绪

之所以要调节情绪,是因为情绪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而研究表明,人在体验负性情绪后,一般会采用大量进食的暴食行为来缓解消极情绪。但是暴食并不能真正解决根本性问题。相反,暴食可能引起负性情绪在发生暴食行为后,可能会陷入更强的负性情绪中。

小琳贪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消极情绪的作用。对饮食的节制控制,身材的期望以及对食物的欲望,在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下,自我控制力下降,冲动性情绪转移到冲动性进食上。最终这些冲动的诱发行为会变成强制性行为作为。

2、调整认知

增加新的认知:暴食是因为情绪或压力大,暴食后就可以减轻烦恼,于是形成对情绪压力处理的错误处理方式,对食物的依赖感和低调节力。

改变原来的认知:认为自己不需要对食物过于的节制,进食追求的是自己的快乐。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小琳断掉了节食——暴食的恶性循环。她意识到,减少食欲、培养自制力是改变的关键,而在改变的过程中,小琳的情绪也慢慢舒缓,不再极端否定自己,自信心慢慢恢复。

食欲控制下来之后,小琳再开始健康饮食、运动。身材和心情都恢复了过来!

小琳是幸运的,最终能被治愈。但是还有很多暴食症患者在自我克制和自我放纵的矛盾中,煎熬痛苦!

归根到底,进食只能是一种发泄和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无论是减肥还是抑郁导致的暴食,还是暴食导致的情绪问题,其实都是个体对自我的否定和极度不自信。

食物只能带给你暂时的快乐,而你需要审视那些真正让你快乐的东西。

那些你所不能控制的,终将毁灭你!请及时止损,早日治愈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