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无理取闹”,子女的处理办法有这几种

文 / 小貞vlog
2021-12-21 00:34

“我80多岁的老父亲痴呆了,好好的怎么就痴呆了呢?”朋友拿各种就诊记录坐在我的身边,有些茫然。

“我就是想不通,我爸爸教了一辈子的书,前两年还在外面给孩子们上课,身体也硬朗得很,怎么就得了这个病了呢?”

朋友给我看老先生的各种检验报告,血液分析检测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脂、血糖也是好的,头颅CT显示“老年脑改变”,没有脑梗、脑出血的征象,三甲医院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在服用促认知药物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老年性痴呆”,起病往往很隐匿,主要表现是近事记忆下降,常常不记得新近发生的事情,或者学习使用新的知识时,显得比以前慢很多,有时候和老年人自然发展的记忆力下降很类似,所以早期很难识别。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在患病初期,远事记忆是保持得很好的,年轻时发生的事情、老同事、老朋友都记得清清楚楚,更加增加了家属的犹豫和迷茫,觉得老人家有时记性好,有时记性不好,不像痴呆的样子呀,怎么就被诊断了呢。

和朋友见面后的两个礼拜,朋友着急地打电话给我:“我爸大概是精神分裂症,他不正常!”原来老先生这几天,变得喜怒无常,饱饿无度,在家里又哭又闹,觉得家里人害他,对着原本最喜欢的小儿子吐口水、说脏话,老爷子以前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现在这些特质荡然无存,“我爸爸变成了一个撒泼无赖的小老头!他哪里是痴呆,我看他一点都不傻,他一定是得神经病了!”

几乎所有的痴呆患者在疾病的过程中都会有1-2个甚至更多的精神行为症状,表现为激越、抑郁、冷漠、多疑、幻觉、妄想、反复的无意义的动作、睡眠问题和各种不适当的行为等等。精神行为症状中激越、攻击性和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是临床上最受重视的,也常常是最让照料者受挫以及困扰的。

根据老先生的病情,朋友配了一些精神科药物来协助改善老先生的精神行为症状。

配了精神科药物以后,朋友变得越来越愤怒,因为老先生的精神行为症状老是反复,两天好,三天不好,或者上午好,下午不好,完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发怒,什么时候又像一个正常人。

这一天,老先生晚上7点着急地赶儿子、儿媳走,嚷嚷着要睡觉,朋友上前试图讲道理的时候,老先生突然脾气上来了,大骂朋友要谋害他,说要赶他们走是因为自己马上要脱光衣服睡觉,你们在我家里是几个意思!吵得厉害了,还推搡了身边拉架的老爱人,把我朋友气得给我打电话,觉得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吃药没有用!好言相劝也没有用!试图强压也没用!什么办法都没用!

“可是,老爷子自己也不想得这个毛病呀。”我在电话里劝他,“他这样也挺痛苦的。你看看他生气的时候,是不是多半发生在自己意识到自己记性不好或是做事情不如以前的时候?”

当朋友冷静下来,自己细细琢磨,发现老爷子电视看不懂了,对家人聊天的内容也不太能理解,所以老爷子就很警惕,也很挫败,对于想不通的事情,突然就会生气发火,有时候是想嚷嚷着把听不懂的事实掩盖过去,有时候也是对自己的状态感到很害怕,不得不用发怒的形式来表达。

慢慢的,朋友不太来找我聊天了,一切都风平浪静的样子,我倒是有些担心,不知道老先生现在的状况如何。

前几天遇见,特意问起,朋友说,现在爸妈家里请了一位阿姨,白天阿姨在家帮忙,减轻母亲的负担,老爷子对这个阿姨很认可,有时候阿姨带着他一起看看手机里的小视频,有时候老爷子和老伴一起出去散散步,心平气和的日子越来越多了。晚上的时候,老爷子有时还会吵一吵、闹一闹,基本上吵闹半个小时,朋友和家里人也就随他去,不和他来硬的。反倒是家里的亲戚朋友老是劝他要把老爷子送医院或是送养老院。

“那你怎么想的呢?”我问他。

“只要病情还能控制,我就不会送他去医院,我们的陪伴对他来说才更重要。”朋友笑笑和我说,全然没有了之前的着急。

哎呀,真好,又一位认知障碍的老人能够在家人的接纳下继续在家庭里生活。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相信,有了朋友家人的陪伴,老先生仍然能够以相对平和的方式安度他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