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病症纳入学生健康体检!无锡这样做……
近日
教育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了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第3839号(教育类344号)提案答复的函》
明确提出
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据光明日报此前报道,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重性抑郁障碍占2.0%。该调查历时近9年,对73000多名6—16岁少年儿童的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和资料分析。
一些人可能不理解
年纪轻轻、正忙着读书
或刚工作没多久的小年轻
怎么就抑郁了?
因为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变化阶段,他们的心理特征还没有完全定型,相对于成年人会更加活跃,也更易于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与学业的压力,面对挫折他们又往往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青少年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抑郁。
重视青少年抑郁症,不能只把它当成孩子的一种情绪,这不是孩子在耍性子、在撒娇,这是一种疾病。
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怎样更加科学地防治抑郁症?
什么才是有效的家庭教育沟通方式?
今天我们就和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悦学”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主任 杨越
来聊聊这个话题。
杨 越: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认证指导师(在读)。教育部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班学员,无锡市乡村心理健康教育带头人培育站学员。无锡市德育新秀,惠山区教学能手,惠山区“立德树人标兵”、优秀班主任。
青少年抑郁症表现有哪些?
当孩子有以下表现时,
家长一定要注意!
情绪反常
患有抑郁症的孩子表现为沉默寡言、心灰意懒,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严重的患者常常因为一件小事而无法自控,忍不住哭泣,性格变得越来内向、偏执、不愿见人,有时又烦躁不安、乱发脾气、容易冲动。
不良暗示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里发生的,当患有抑郁症的孩子接触到令自己敏感的事物时反应激烈,比如学校、班级、试卷,就会出现头昏、心慌、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症状,当离开这些环境时就会恢复正常。另一方面是患者有意识的不良猜测,比如,总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不好,自己给别人带来了麻烦等。
失去兴趣
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容易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睡眠不足
患有抑郁症的孩子通常会睡眠不足,有厌食表现,进而导致体重下降。
反抗父母
有些孩子经常受到父母严厉的管教,或缺少家庭的温暖,性格变得抑郁。当年龄稍大以后,敢于和父母“对抗”,处处和父母对立。轻者就是懒于起床、吃饭,不收拾房间,不和父母说话;严重的患者则会大哭大闹,离家出走,甚至有自杀行为。
那么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呢?
相信大多数父母亲
在遇到有些问题时
一开始都试图“以理服人”
但最后发现还是“动武”来得更有效
事后不少父母都会反省自责
但有时候确实不得不给孩子“立规矩”
这样的矛盾该怎么来化解?
热播剧《小欢喜》中的乔英子
就是抑郁症患者
她因为承受不了母亲施加的压力
而准备轻生
那句“你就是对我好
我就是想要逃离你”的台词
道出了不少孩子的心声
那么作为父母
应该如何把握“严”与“爱”的度呢?
无锡教育系统在行动
根据《市精神文明办关于做好乡风文明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工作的方案》要求,无锡教育系统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及和宣传。
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举办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主题班会,引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扎实推进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工作,强化心理健康队伍建设。
推出面向全市教育系统线上线下公益定制主题讲座。办好“无锡网上家长学堂”、“心·动力”周末公益大讲堂等活动,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传和知识普及。
关注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各中小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等媒体宣传疫情防控形势要求,引导学生科学应对疫情,培育积极向上的心态。
家长如何避免孩子陷入抑郁?
首先,无论是训斥也好,气话也好,不要否定他的存在。
曾经网上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在父母对你说过的话里,对你伤害最大的是哪一句?有一个答案是这样的:早知道你现在这样,当初就不该把你生出来。
这句话对孩子内心的杀伤力,绝对是核弹级别。因为它不只否定了孩子的学习,还把孩子自身的存在给否定了。在抑郁症的症状中,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疑惑往往是陷入抑郁的恐怖螺旋的开端,既然我的存在是失败的,那我又为什么要按照别人的要求痛苦地活下去呢?
大多数的孩子还处于世界观没有成型的状态,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自身的定位,如果这个时候他们最亲近的人否定了他们存在的意义,孩子的心理势必会受到严重的损伤。这种心理创伤是会跟随孩子的一生的,而且往往会成为抑郁情绪的导火索。
其次,家长要多鼓励,多和孩子交流,为孩子创造更多与别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帮助孩子解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苦闷,。
最后,家长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一门心思抓孩子的学习,要适当增加文体活动,帮助学会自我放松,使生活丰富、充实。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去散心,做到少问多看。
对待青少年抑郁症,应该像对待感冒或其他疾病一样,坦然、主动地寻求医生的帮助。寻找专业的心理机构求助,尽早发现抑郁症的症状,尽早进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就能走出抑郁的阴影。
暖意予人,亦将反哺其身。让更多人了解抑郁症,才能摆脱“污名化”处境,帮助更多人走出阴霾。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认识自己心理情况的一次契机。希望那一双双曾经迷茫、痛苦的眼睛,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下再次闪动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