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看点“网抑云”也治不好的深夜emo,你可能患上了这种病!

文 / 健康小喵米
2021-11-14 09:15

最近大家在网上冲浪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刷到:“我emo了”“emo”是最近流行的网络用语,可以理解为“emo”的意思就是“e个人momo的哭”,新时代冲浪选手常常用emo来表达“我抑郁了”“我颓废了”等类似情感。而这种感情总是在深夜时最盛。

“在灵魂真正的黑夜里,日复一日,永远是凌晨 3 点”,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斯科特 • 菲茨杰拉德在 1936 年出版的著作《崩溃》中有关绝望的表述。他很清楚自己在写什么:在无尽的黑夜里,任何事物看起来都更糟糕。睡不着,又不想醒来,盯着天花板,辗转反侧,数数字,数呼吸次数,喝杯温牛奶,一切都无济于事。焦虑和惆怅把你淹没。焦虑的锯齿仿佛长在你身上,你努力再次入睡而不能时,睡眠就这样被啮食掉了。黑夜中不能入眠的并非你一个人。很多人在凌晨不能入眠,压力、焦虑和恐惧蹂躏着他们的身心。在深夜中突如其来的坏情绪,有时候可能并不是因为刷多了“网抑云”评论区而引起的多愁善感,也有可能是你的身体机能在作怪。

梦魇的始发之地

你被噩梦惊醒的时候,焦虑可能也会随之而来。杏仁核——大脑中原始而警觉的部分,在梦中尤其活跃。它的异常活动很可能是焦虑梦和噩梦产生的原因,也可能是导致人们极度焦虑而半夜醒来的原因。

当然,焦虑和恐惧有关,两者都具有相同的神经通路。区别在于,恐惧由直接原因导致,通常存在解决办法。事实上,突如其来的恐惧比焦虑更容易对付。我们看到或听到危险情况时,如疯狂转向的汽车或凶猛的动物,交感神经系统迅速做出反应。你做出反应,问题解决了,你也就稳定下来了。然而,焦虑没这么容易解决。它没有直接原因,也就没有解决办法。它噬咬着我们,让我们始终不安,总是怀揣着一种最糟的预感,而实际情况根本没那么糟。焦虑有时让人感到绝望。有一种症状被称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焦虑变得过度广泛,结果生活在持续的警惕和恐惧之中。焦虑会引起失眠,并形成恶性循环。缺乏睡眠导致焦虑,焦虑又导致无法入眠,无法入眠又产生更严重的焦虑。情况还可能更糟糕。你有可能会患上惊恐发作。这是焦虑的平方还是立方呢?不管是什么,总之太可怕了。

惊恐发作

一分钟前你还感觉良好,可突然又变得心跳加速、身体颤抖、麻木、头昏、胸口疼痛。你呼吸困难,感觉自己快要死了。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为此打急救电话或直接被送进医院抢救。你可能也会这么做,以为这是心脏病发作。事实上,你是患了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 panic attacks),亦称为急性焦虑发作。患者突然发生强烈不适,可有胸闷、气透不过来的感觉、心悸、出汗、胃不适、颤抖、手足发麻、濒死感、要发疯感或失去控制感,每次发作约一刻钟左右。发作可无明显原因或无特殊情境。惊恐发作的原因仍是个谜。实际上,惊恐发作的患者在确诊前平均看过 10 名医生。那些有着非典型胸痛并选择去看心脏病医生的患者中,三分之一患的是无法识别的惊恐发作。

关于惊恐发作的说法有很多。对于家庭和双胞胎的研究表明,遗传成分使某些人易患此病,但是也不能全部归因于基因。对创伤的记忆会让那些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恐惧症患者患上惊恐发作。过量的咖啡因也可能导致体内系统紊乱。更令人不解的是,健康人也可能突然患上惊恐发作。

图源 pexls惊恐发作的原因可能是大脑认为你窒息了。根据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专家唐纳 • 克莱因(Donald Klein)的“假性窒息警报”理论,一些人有着过度灵敏的窒息监控器。他们大脑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和乳酸钠的水平增高时,这个监控器就会释放出假的生物警报,表现为惊恐发作。克莱因在十多年前就发现,二氧化碳浓度高的气体容易使惊恐障碍患者发作。在近期的研究中,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埃里克 •格里兹(Eric Griez)和同事让健康的志愿者吸入含有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结果发现,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下,即便是健康的人也会有一些惊恐的表现。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参与者就越感觉不适和惧怕,甚至感觉到失控和死亡的恐惧。有趣的是,还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和上述研究相反,即过度通气引起惊恐发作。很多人(包括部分医生)建议惊恐发作的患者对着纸袋呼吸,理由是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吸入这样的气体能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水平,从而阻止惊恐发作。事实证明,这样做是错误的。

应对惊恐发作别和惊恐较劲

在惊恐发作时和它较劲似乎会把事情变得更糟。需要强调的是,不要以紧张的心态来应对惊恐症状,也不要刻意去压制它们或者咬紧牙关赶走它们。虽然我们是要采取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应对措施来克服惊恐,但这并不是说要和它较上劲。

正视症状,不要逃避

在惊恐的初期症状面前屈服或试图逃离,就是相当于告诉自己你不能应对这种情形。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只会产生更多的惊恐。而更有益处的态度应该是:“噢,这些感觉又来了,不过我的身体经受得起这些反应,也能控制它。我以前成功克服过,这次也一样。”

坦然接受

当你试图和惊恐较劲的时候,你其实只能使自己更紧张。让我们换一个思路思考,让那些出现的症状(比如心悸、胸闷、手足出汗、眼花等)顺其自然地发生和消失,这反倒会使你很迅速而轻松地渡过惊恐。克服惊恐的一个关键就是,不要惊慌焦虑,只需要平静地关注这些生理变化就行了。

顺其自然

让你的身体症状顺其自然地变化而不是惊惶不安地和它故意较劲,不要自己吓自己,而是要和症状和平相处。比如可以对自己说:“这些终会过去的”“就让身体经历一下这些变化吧”或者“我以前经历过这种情况,都过来了,这次也一样!”。

情绪缓解的方法

现在,很多人也在用药物缓解情绪。以前的情绪缓解药物主要是安定剂和苯二氮䓬类镇静剂。现在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如抗抑郁药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而且还在研发更多的新药。帮助睡眠的新型药物安比恩和艾司唑仑就经常被开给那些因为焦虑性障碍而失眠的人。

传统的苯二氮䓬类镇静剂是通过改变产生焦虑的化学分子信息起作用的。它们能够增加大脑中最常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γ-氨基丁酸的效力。动物实验表明,把苯二氮䓬类镇静剂传递给富含γ-氨基丁酸受体的大脑杏仁核,可以有效地减轻焦虑。神经递质血清素对焦虑也有作用。抗抑郁药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如氟西汀(百忧解)就靠增加血清素的水平来减缓抑郁,抚平情绪。但是,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需要每天服用才有作用。所有缓解情绪的药物只有在服用期间才起作用,而且都有副作用。其中有些药还会让人上瘾。它们一旦和酒精相遇,还可能致命。平息焦虑是极具挑战的。从杏仁核到大脑皮质的神经连接要比反方向的神经连接多得多。如果杏仁核与其他脑区的联系发生改变而不受理性的抑的,患者很容易产生恐惧和冲动情绪。

如果你偶尔需要药物来度过漫漫长夜,请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是用是用,千万不要自行用药,这样能以较小的副作用帮你克服情绪障碍。

是用是用,千万不要自行用药,这样能以较小的副作用帮你克服情绪障碍。还有一种治疗焦虑的做法是,停止服用药物,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没有副作用,该疗法是让患者逐渐暴露在令其恐惧的场景下,慢慢减少焦虑症中常见的灾难化思维。大约 16 个疗程后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研究者们发现,冥想和体育锻炼也有帮助,同时对大脑也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