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干净和洁癖可不一样,身边有爱干净朋友的人来看看

文 / 健康知识大课堂
2021-10-19 09:16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爱干净的朋友。爱干净起来什样子呢。房间整整齐齐,出门吃饭桌子椅子都要自己擦一遍,碗筷要使用一次性,如果没有一次性的餐具,就会用自己带的酒精对碗筷进行消毒。手一旦接触门把手,电梯按键都会立即进行消毒。爱干净就是洁癖吗?其实不是,洁癖其实是种精神疾病。

生活中有很多人会把爱干净和洁癖混为一谈。认为爱干净的人就是洁癖。

其实爱干净只是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比较在意,更喜欢清洁的环境。和爱干净的人待在一起也会很舒适,觉得身边的东西都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但是洁癖可就不是这样了,洁癖是对自己的东西或者自己接触的东西保持干净有一种偏执的,无法控制的状态。如果身边有洁癖的朋友,可能就会让你觉得他“过分干净”,甚至可能对你也有清洁的要求。

比如说,别人碰乱他的东西,会无意识的将其摆放好。这可能就是爱干净,但是如果是强制的要进行消毒或者必须归位否则就会很焦虑,比如水杯必须摆成一条直线,这就可能是洁癖了。

曾经有人把洁癖叫做医生的职业病。这是为什呢?

医生有对细菌,病毒进行过系统的学习,看过的细菌感染造成的病例多,所以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相当严格的要求,自然警惕性就会提高。就容易被人叫做洁癖。这就是因为对细菌了解的多了,自然心理会有排斥的情绪。

医生有洁癖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好事。由于医生的工作内容比较特殊,爱干净反而是种优点。医院人来人往,患病的患者很多,医生爱干净一方面可以减少自己被感染的几率,很大程度上也能减少自己患者相互感染的机会。在手术或者需要接触患者身体或者伤口的时候,洁净的环境可以减少伤口发炎的概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新冠病毒检测采样的时候,护士在每一个人采样完成后都要对手进行消毒。这样也能减少因为采样导致的细菌或者病毒传染。

对于普通人,洁癖可能是因为从小父母或者环境影响形成的“强迫症”。这种情况下洁癖就比较难以忍受了。可能接触任何东西之后就反复的洗手,偏执的觉得自己的东西不能触碰,触碰后必须要进行消毒。不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坐立难安。这种就有可能对家人或者朋友间的生活造成影响。洁癖可以看做一种精神疾病,如果严重的影响日常生活,可以去医院进行脱敏治疗。

洁癖是种病,但是爱干净可是一种好事。新冠肺炎的传播让很多人意识到了病毒的厉害。很多新冠病毒的患者可能都是通过接触传播的。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好防护,将细菌和病毒隔绝在外呢?

戴好口罩。不仅因为新冠病毒,口罩现在已经变成家庭常备的物品了。虽然现在我国的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了,但是进出公共场所还是最好戴好口罩。秋季本就是流行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流行性感冒也很容易出现传染性。所以,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能够很好的防患呼吸道系统的病毒传染。

公共场所,严格做好个人防护。门把手,电梯按键,能不使用就不使用,使用后尽量洗手或者使用酒精消毒。吃饭前也要洗手。尤其是厕所门把手,可能存在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就有护士再网络上分享过自己在外的防护举动,第一条就是坚决不用手触碰厕所的门把手,实在没办法也会使用纸巾等做个简单的防护。公众场所人来人往,细菌病毒确实很容易传播。没有必要的话,手不要到处乱摸。但是只要做好自身的防护,风险就会小很多。也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或者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响应国家号召。

户外回家,衣物,手尽量进行消毒后再进入家里。尤其在会接触境外人员或者物品的时候,现在国外的新冠疫情还是十分严重。从工作场所出来之前就要尽量做好消毒,防止万一有病菌带出。回家之后第一件事也是要进行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回家。

良好的卫生意识对于细菌病毒防护都是很有利的。爱干净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习惯,轻度的洁癖对生活没有影响的话也是不需要治疗的。对于细菌传染性的疾病,爱干净其实就是给自己的身体筑了一道城墙。不知道你身边有爱干净的朋友吗,快看看他是爱干净还是洁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