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理学|关键词·自卑心理 爱与鼓励帮孩子与自卑隔离

文 / 师说心心语
2021-08-21 09:30

引言

近日,一则爸爸带儿子吃肯德基的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爸爸抱怨吃掉的是他半天的工钱,儿子吃着汉堡却神情痛苦。家长错误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自卑而不自知。如何预防和改变孩子的自卑心理,本期我们邀请心理专家详细解答。

专家简介 连伟利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西南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理事长,重庆社会心理学会会员。

关键词/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即自卑感,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主要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否定,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等过低,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别人的一种消极心理体验。其行为表现主要有:在应得利益等面前该争取时却退让;在困难和问题面前常选择逃避;经常捣乱;喜欢搞破坏;爱自吹自擂;为防止失败而“不屑于干”时说风凉话等。其情绪表现主要有: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案例解析

“被懂事”的男孩突然自暴自弃

“什么训练营,是我们这种人能参加的吗?”“爸妈养你不容易,马上要交下学期学费了,不该花的钱就不要花”……小齐因获得市级100米短跑比赛二等奖,可以免费参加基地拓展训练营,只需要缴纳300元的装备费。小齐鼓起勇气向爸爸妈妈提出想参加,可没想到换来一通数落。晚上,弟弟小枫拿着妈妈给的100元钱向小齐炫耀。小齐跑去质问妈妈,妈妈依旧是那些话,你是哥哥,要让着弟弟。小齐气得转身跑出家。父母以为小齐生气很快就好了,没想到到了大半夜还没回家。多处寻找才发现孩子在网吧打游戏。小齐对父母说不会去上学了。父母多次劝说都没用,只有向心理专家寻求帮助。

经过多次咨询,专家了解到小齐家是外来务工家庭,父母为了孩子能够受到好的教育,舍弃乡村生活搬到城市。家中有两个儿子,小齐是老大,今年读初三,老二小枫上小学六年级,父母两人靠打工维持生活。一直以来,小齐很听话也很懂事,就算老二总是挑衅惹事,他总能顾及父母的感受,学着忍让。专家了解到父母很少照顾小齐的感受和情绪,总说一些狠话希望刺激他努力上进。家人的偏袒、不断地诉苦、提要求,让懂事的小齐越来越自卑,最终自暴自弃。

专家对小齐进行共情式倾听,引导他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充分发掘他的运动优势,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同时,专家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不强加孩子过高的要求,对待孩子“一视同仁”,多鼓励孩子,帮助他建立自信、提高自我价值感。

经过多次心理咨询,兄弟俩激烈冲突变少;小齐开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像以前一样默不作声,并回到学校努力学习、训练。

成因分析

“情感勒索式”教育是主因个人认知偏差是次因

◎个人因素:学生个体诸如生理残疾、生理缺陷或心理上,如语言表达能力弱、容貌、体型焦虑等易导致自卑。学生自我认知存在偏差,拥有不切实际、过高的期望,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或者行为感到不满意,对自己想做的事情缺乏信心,面对所在的生存环境比较悲观,遇事总是否定自己。

◎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与教养方式易导致自卑心理产生。情感勒索式教育、内疚式教育,家长专制而缺乏民主、有条件地爱孩子、过于强调节约、爱哭穷、打击嘲讽孩子等都会增强孩子的缺失感、自卑感。

◎社会因素: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校老师、同学、网友的一言一行,贫富差距,父母的“重男轻女”都会导致孩子过度自卑。

用爱与鼓励给与孩子成长正能量

每个孩子都会与自卑相遇。父母用爱和鼓励教育孩子,孩子往往能与自卑抗衡。

1.家长避免给孩子灌输过多物质上的贫富、自己的牺牲多少。而是不抱怨、不诉苦、努力进步、提升自己、给孩子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给与孩子成长正能量。

2.家长要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适当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不管孩子优秀与否,接纳他、爱他,多给与陪伴与关注,尤其要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孩子失意挫败时,避免指责与批评,及时给予理解、支持与鼓励。

3 .家长要避免贴标签、贬低性的评价。如“要你有什么用”“猪脑子”……这些破坏性的语言和评价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认为就算努力也不会获得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