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性格学说:你的血型决定了你的性格,这种血型的人最善变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我们身边有些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们说性格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心理特质,并且个体的性格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但是,在多个个体之间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
个体性格的形成受到各种这样因素的影响,但是,据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还没有发现一个能够肯定影响性格养成的确定性因素。
所以,有关个体性格的形成这一话题,一直都是是心理学家们长久以来一直研究和讨论的话题,而在各种学说理论不断更新换代的现代,有一种说法叫做“血型性格学说”。
什么是“血型性格学说”?
西方著名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首次提出了“气质体液说(The temperament, the body fluid)”的相关理论。
这一学说的出现,掀起了西方医学界的一番“血雨腥风”,无数的专家学者都对此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气质体液说”也曾风靡西方医学界良久,在后来,也对现代医学界与现代心理学界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
希波克拉底认为,个体的基础本质上是由四种不同的体液组成的,而因为这四种体液在个体体内所占的比例不同,进而造就了五花八门的性格特点。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或许“血型性格学说”的前身就应该是“气质体液学说”。
20世纪初,奥地利著名医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Karl Landsteiner),第一次发现了人类的红细胞具有凝结性,由此,逐渐发现了人类有血型的区别,此后,流行了大半个世纪的“气质体液学说”开始逐渐被西方学界抛弃,整个学术界把所有注意力放到了“血液性格理论”上。
20世纪50年代前后,日本学者古川竹二(Takeji Furukawa)与他的《血型与性格学研究》一炮而红,震惊了整个学术界,他首次把个体的性格与其血型联系在一起。
而为了证实这个观点,古川对11个不同家庭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血型在某些程度上可以代表着个体不同的性格特点。
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我们研究古川的一系列成果肯定是漏洞百出,不合逻辑的,在那时的医学发展水平来看,这个学说是存在一些价值的,并且血液性格学说也受到了大批科学家、医学家的追捧。
但是,与此同时此学说也受到了大量的质疑与批评。不过,还是因为一些科学家与医学家们近乎疯狂的研究,日本还是引发了一场近乎狂热的“血型潮”。
“血型性格学说”具有普遍性规则吗?
“血型性格学说”也吸引了很多西方科学家、医学家们的注意力,甚至于还有心理学家也对此颇感兴趣。心理学家们通过大量实验和调查之后发现,血型的确会对个体的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在这些相关的研究中并没有找到一个普遍适应性的规则。到了现在日本依然对“血型性格学说”保持着一种狂热的研究态度,
不同血型所代表的性格
最近几年,对于“血型性格学说”的研究依然络绎不绝,相关的科研人员虽然得到了更多的实验成本和实验结果,但是还没有在这种多的实验结果之中找到什么普遍适应规律。但还是能够从这些结果中找到一些细微的规律。
A型血:A型血的人善变,他们的性格较为不稳定,并且其性格会随着个体的年龄增长而产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A型血的人在少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呈现一种大致相同的性格,而在中年时期会呈现出相对不同的性格,成一种抛物线的状态。
B型血:B型血的人性格大多果敢直率,大大咧咧,做事的时候喜欢着重参考自己的主观态度,b型血的人一生中的性格基本保持趋同状态,从幼年到老年基本上可以保持一种心态。
O型血:O型血的人为人更加果断,可以说是杀伐决断,执行能力力强,集体荣誉感强,善于社交,但是,O型血人群的缺点就是有时会显得粗鲁与自负。
AB型血:此血型的人性格比较阴晴不定,内心充满矛盾,所以会显得患得患失,但是他们也有优点,他们待人真诚,善于奉献自己,在人际交往之中往往都能拔得头筹,自制力也比较强。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Houston, E. (2020). 21 Self-Determination Skills and Activities to Utiliz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