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我这是强迫症犯了
“分分钟逼死处女座”的微信头像、杀死强迫症的XX张图片,每每出现这样的话题,在网络上就会引发热议。
我们总是将有以下小偏执或者小怪癖的朋友称为强迫症患者:反复洗手、卫生纸要沿虚线撕开、筷子朝着一个方向摆、坐在固定位置吃饭、洗澡时沐浴露一定要挤3下……
大多数人会用强迫症来形容希望事情分毫不差的人或者过分的完美主义者。
其实强迫症是一种精神性疾病,焦虑、抑郁、恐惧、狂躁等强迫观念和行为伴随其左右。不同于个人的小怪癖行为,强迫症的个中真相有时非常严重,重度患者受病症的困扰,不受控制地重复同一动作,严重威胁了正常生活。
关于强迫症的五个常见误解
1、强迫症患者勤洗手?
反复洗手是强迫行为的一种表现,但只有约25%的患者有这样的行为。类似的行为还包括反复检查水龙头、锁、电灯开关等等,而这些行为仅仅在30%的强迫症患者中出现。换言之,并不是所有勤洗手的人都患有强迫症。
2、强迫症患者都有洁癖?
许多人常将强迫症与“热爱整洁和干净”划上等号。事实上,强迫症是一种焦虑障碍,常伴有频繁、不安且无根据的想法。强迫症患者有时候会追求整洁或对称性,而难以忍受的潜在焦虑会进一步加强这种行为。
3、重复做同一件事就是强迫症?
并不是所有强迫行为都肉眼可见。约有25%的强迫症患者,他们的强迫行为是完全隐蔽的“内心戏”。这些行为包括思维反刍、祈祷、压抑或者合理化强迫行为、在心里数数,或者逃避某些场景或地点。
4、强迫症对于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别以为患有强迫症会让人在工作和生活上注重细节、一丝不苟。事实上,强迫症一点都不好玩: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强迫症列为“十大衰弱疾病”之一。强迫症患者可能会因为患病而失去收入,使得生活质量下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强迫症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
5、强迫症只会影响成年人?
强迫症的平均发病年龄是20岁,但是青少年甚至是年仅4岁的幼儿,也可能患上强迫症。对幼儿进行诊断非常困难,因为重复性行为有可能是儿童发育的正常阶段。
2017年9月,一篇发表在《神经元》(Neuron)上的文章,试图为强迫症的“过激”行为提供一种可能的科学解释。研究人员利用一项非常简单的投接硬币的游戏中的决策行为进行数学建模,以此来了解强迫症患者脑海中,决策和行为相悖的矛盾现象。
他们发现,对强迫症患者而言,信念和行动在某种程度上脱钩,失去了关联,这就导致他们做出一系列与自身认知相矛盾的行为。
健康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信心来指导自身的行为,但强迫症患者却无法做到这一点,道理都懂,规则也明白,但行动上就是无法做到。
与以往凭借观察临床症状来进行强迫症诊断的“感性”手段不同的是,这次研究人员利用更为“理性”的计算精神病学,借由生物学和认知机制来提高诊断的精确性。他们也就此得出大脑区域的功能异常与强迫症紧密相关的结论。
大脑研究固然是揭开强迫症谜底的首选,但人体本身就是复杂的存在,所以科学家在探究大脑奥秘的同时,也在试图了解其他影响强迫症的机制。
当你怀疑自己可能患有强迫症的时候,不要随意下定论。应该去咨询心理医师、精神科医师、临床医生或是其他一些有认证的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