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 网上疯传“聪明药”小心!你也可能是在给孩子吃“毒品”

文 / 赵桂宪大夫科普
2021-03-31 18:41

“学习真的好辛苦,考题都不会啊,

我希望能发明一种药,吃了就可以变得聪明!”

小时候,你是不是也经常会冒出这种想法?

如果拥有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

考试就不用发愁了!

没想到长大后

真的有这种“聪明药”吃了可以提神醒脑过目不忘

学生必备“考试神器”

● 吃“聪明药”吃上了瘾 ●

曾有媒体报道:

妈妈看女儿田某备战高考辛苦,给她准备了小药片:“这是聪明药,有人吃了成绩就会变好,你试试。”

田某想也没想就吃了,妈妈给的嘛,能有什么问题。果然,田某吃完聪明药,上课专注度提高了,还进了班级前十名。

同时,田某开始不停地掉发,掉到妈妈都后怕了,让她别吃聪明药了。但是,想停也停不了。断药后,田某开始头疼、恶心,再做题也不行了。

她只得偷偷上网找药、买药。新买到的药跟妈妈买的不一样,但田某想:也许是出厂商家不同吧?她实在忍不住要吃这个聪明药。吃完以后,一如既往头疼、恶心。

有一度,田某常常出现幻象:背后有同学,在不停晃影子。还有一阵,田某常常觉得有人要谋杀她。但她还是离不开聪明药,而且越吃越多。

渐渐的,为了继续吃上聪明药,田某不得不编各种各样的谎言向父母要钱。高考当天,田某一口气吞了5颗聪明药。高考后,父母都觉得不对劲,到医院一查,田某长期服用的不是聪明药,而是摇头丸,是毒品!

这种能帮助提高记忆力、让人通往捷径的神奇“聪明药”,真的存在吗?答案肯定是:没有!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不需要付出的,都是骗人的。不动脑就变聪明,没有的事。

●“聪明药”到底是什么? ●

网传的几种“聪明药”主要包括:利他林——哌甲酯、阿得拉(Adderall)——苯丙胺、莫达非尼。

1. 利他林——哌甲酯

哌甲酯,也有地方写作哌醋甲酯,商品名叫做利他林。利他林的主要成分为 " 哌醋甲酯 ",被归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具有成瘾性,久服可出现依赖性,断药后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暴躁抓狂等症状。

哌甲酯是治疗注意缺陷多种障碍症(ADHD)的药物。它通过阻断突出前神经元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同时增加这些单胺类物质释放到神经元间隙中,从而兴奋中枢,达到提高注意力的治疗作用。

哌甲酯只能通过兴奋中枢来提高注意力,却不能增进人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

2. 阿得拉——苯丙胺

说到阿得拉的成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去触碰——它是一种含有苯丙胺的药物。可能有人还在迷糊,苯丙胺是什么?它就是臭名昭著的安非他命。

如果在苯丙胺上再合成一个化学结构,就会成为——冰毒。

考虑到该药具有较高的成瘾性,且具有易制毒的特征,我国尚未批准上市。苯丙胺同时也属于一类管制精神类药物,不可私自购买。

3. 莫达非尼

莫达非尼是一种觉醒促进剂。它可以缩短睡眠时间,延长觉醒时间,从而延长了学习、工作时间。

莫达非尼主要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在军事领域也有所使用,比如一些需要长期清醒的岗位,如飞行员、观察兵等。

文献报道,在睡眠剥夺48小时的条件下,使用莫达非尼的正常人模拟飞行的错误率更低。也有其他媒体报道,有学生使用莫达非尼后,进行测验,注意力、记忆力等有所上升。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头痛、失眠、食欲降低等。长期使用还可以导致情绪不稳、抑郁、狂躁、焦虑等精神症状。

说到底,这些所谓的聪明药并不能够让人变得更聪明,相反,它们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让人产生依赖性,没它们不行。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

这些药物的滥用其实会成为一种软性毒品,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变聪明,

不如老老实实靠自己!

素材来源:北京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