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能忍受饥饿多久?科学家曾招募36名志愿者,实验结果如何?
人类历史上,曾出现了数次大饥荒,吃不饱肚子的人比比皆是,为了活下去,不知有多少人在“底线”徘徊。据《南江县志》记载:“……是冬及次年春,或举家悄毙.成人相残食,馑(死部)殍不下数万。”饿到极致时,人类早已丧失了理智,文明被践踏在脚下,血浓于水的亲情也被抛诸脑后。
1944年,美国的凯斯博士进行了一次“饥饿试验”,一方面,他想探究一下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他想看看人类究竟能忍受饥饿多久。
当然了,任何试验都是在大背景之下进行的,这次也不例外,当时正处于二战末期,欧洲的粮食已经供不应求,出现了大面积匮乏的现象。因此,饥饿试验的意义在于:给欧洲人民树立信心,即使吃不上饭也不至于饿死。
凯斯博士招募了400名年轻志愿者,经过身体素质、精神状态2重考察之后,他最终挑选出了36个人,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他们的表现将转化为重要的参数。实际上,凯斯博士考察的地方主要有2个,一个是节食人群的生理变化,另一个则是心理变化。整个实验周期十分漫长,凯斯博士将1年时间分为3个阶段:3个月观察期、6个月实验期和3个月的恢复期。
既然要对比,就一定要记录志愿者节食之前的数据,这便是“观察期”的主要任务。而实验期,则是节食带来的种种变化,由于这个趋势很难在短时间内预测出来,所以才会长达半年,当然了,这个期间也是对志愿者的一个考验,因为他们必须按照凯斯博士的设计走下去,一旦承受不住,便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之前的努力也会前功尽弃。最后,是3个月的恢复期,过量节食势必会给身体带来损害,而凯斯博士的实验底线,便是保障志愿者的身体健康,即使有人中途退出,他也会给予相应的营养补偿。
1944年底,实验正式开始,为方便数据的统计,凯斯博士要求助手每天给志愿者提供3200卡热量的食物,每天准时保量供应,志愿者要将其全部吃完,不能出现刻意浪费的现象。吃完饭之后,志愿者则会在助手的带领下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比如打扫卫生,整理档案等。此外,感兴趣的志愿者也可以参加大学水平的教学活动,以及相应的体育训练,这是为了保证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同样能获得知识,不会与外界产生疏离感,进而影响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1945年2月12日,36名志愿者迎来了残酷的实验阶段,不过一天的功夫,他们每天的摄入量就从之前的3200卡降至1570卡,而且食物类型也被进行了严格限制。数来数去,志愿者吃的东西总是那么几种:全麦面包、土豆、胡萝卜等,凯斯博士中断了肉食供应,按照他的话说,这是为了“复刻”当年欧洲的饮食状态。要知道,中世纪的欧洲可是连黑面包都没得吃,饿肚子的平民比比皆是,除了王室,任何人都不敢说能吃饱饭。
因此,在凯斯博士的严格控制下,志愿者的体重直线下降,而他们的面容和身材,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久之后,3名志愿者提前退出,他们能感觉到,若是再强撑下去,只会危及生命。其实道理很简单,当身体摄取不到足够的能量时,只能分解肝糖原、蛋白质和脂肪,而这么做的后果,无异于饮鸩止渴。6个月之后,志愿者的体重几乎都下降了25%左右,他们多多少少出现了精神萎靡的现象,极个别的,还会有水肿、怕冷、手脚麻木等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志愿者的心理也遭到了极大摧残,抑郁、反应迟钝、紧张等状态紧紧围绕着他们,他们的聊天话题往往是食物,从前的兴趣爱好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了。实验结束后,志愿者经过了漫长的恢复期,最短的一个也要8个月之久,最严重的一个,则要经过连续几年的暴饮暴食,节食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说,贸然节食断不可取,若想减肥,只能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才是最有利于健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