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点破中国股市:散户为何在10元时买入,跌到5元反而卖出?
“股神”1930年8月30日诞生在充满投机与动荡的美国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秉持简单、聚焦的原则,以企业经营者的心态投资股市,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聚集成庞大的财富王国,创造了从100美元到720亿美元的财富神话。
在华尔街投资大师行列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巴菲特那样富有凝聚力,因为不管是他的投资理念,还是他的投资语录,无一例外地被青年投资者奉为“投资圣经”。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保持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保持贪婪。 ——巴菲特
这一句是“巴神”众多语录中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在2008年次贷危机刚刚过后一点点,巴菲特他带领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斥资30亿美金买入了GE,通用电器的股票,因为他相信未来的美国经济市场是会大涨。
而我们大多数人在购买股票的很多时候,往往是看到涨了,疯狂地去买,看到跌了,疯狂的去卖。跟风就造成了我们会在股票在10块钱的时候认为有股票有价值而买入 跌到了5元因为恐惧反而选择卖出的第一个原因。
巴菲特一直坚持的一点,就是去独立思考,以及独立的决策。独立思考对投资以及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来说都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通常都会有一个在心理,因为更多的人说对,所以我们也倾向于认为那是对的,而往往这样的选择不一定是最正确的选择。巴菲特在投资领域更多的愿意去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他收集更多的数据和经验而且对这些数据做出自己最独立的判断。
那么我们能通过短时间的学习达到“巴神”的判断水准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巴菲特能达到今天的成就也是大量长时间坚持下来的结果。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可能。但是有一个取巧的捷径。
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是市场无效理论的代表人物。巴菲特作为市场无效假说的一脉相承之者他认为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当你发现一支股票它的价格是远低于他的价值的时候,那么你买入它一定是会得到更大的回报。巴菲特在与北大同学的沟通之中也说到我们做投资的,应该是利用市场的疯狂或愚蠢,“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保持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保持贪婪”。
如果我们在悲观情绪开始蔓延的时候买入股票,而在疯狂的牛角将市场供上天的时候淡然离场。即使我们不会去判断一个公司是否足够优质。盈利也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相信这一点大家也能想到,但是很少人会去这样做,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总是期盼着我们今日买入的股票明天就能盈利,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冷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在股票在10块钱的时候买入 跌到了5元反而选择卖出的第二个原因。巴菲特也说过时间是好投资者的朋友,是坏投资者的敌人。
财富是无法复制的,但是在整个投资领域,大师级别的人物的投资哲学映射出的制胜之道,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这些顶尖人物的投资哲学及理念。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 不要追求完美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炒股追求完美,还不如不干呢。始终持有获利的股票,不如择机了结。获利的股票,如果一直持有,而不及时了结的话,会将既得利润再次消耗掉,因此不可以只做长线死多头。
获利的股票,就像满堂的金玉,永远守是守不住的。长期相守,只能滋生富贵的骄横心态,因而必然导致操作失败而自取祸患。
功成身退,获利及时了结,就是天大的炒股之道。
在现实生活世界中,很多人凡事都要求做得个十全十美,尽善尽美。找对象,希望对象既有钱,又漂亮,又温柔,又有文化等等;找工作,既要工资高,工作环境舒适,又要求工作轻松、体面,结果经常失望。凡怀有这种心理的人,进人股市后,通常也会追求完美,既想抄到最低点,又想卖到最高点;纵然持有领涨股,又想把每个波段都做足。在操作中,又往往谨小慎微,处心积虑,害怕犯一点错误,但事实上这种心态,只能导致投资者不断犯错误,一次次地懊悔,一次次地失去赚钱的机会。
这类投资者,往往事先会按照自己企求完美的心情,为投资设计一个计划和目标,如一定到赚 100% 的利润再卖出,一定要涨到 50 元再卖出等等。但在现场操作时,又会受到盘面变化和现场气氛的感染和左右,例如突然又会发现另外一只股票涨的更快,更有投资价值等等,因此在完美心态的左右下,又开始分析利弊,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不知买哪一种股票更加“完美”。当他终于做出了决定.另一只股票可能已经见顶了,而卖出的股票又开始猛涨。如果他迷途知返,或就抓回原来的股票还来得及,但他这时又在“完美”的心态驱使下,认为既然卖出的股票,为什么还要买回呢?所谓“好马不吃回头草”,结果坐失良机。等他眼见卖出的股票升天后,他才开始懊悔,而这时,原来的股票却又下跌了。
这类投资者在买卖股票的时机上,也会因追求完美而坐失良机。“留点钱给别人赚”,这种话是很多投资者挂在嘴上的口头掸,是炒股之道的真知灼见。然而,真正能做到的投资者又是何其少也!有的投资者手里的股票可能已经翻了一番。但还在等翻第二番,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要把股票卖在顶部上影线的杆顶。这种企求完美的做法当然很难实现,结果坐失良机,一错再错,本来完美的事,越做越不完美,最后铸成大错。
理论上说,普通投资者是无法在股价的最低值和最高值成交的。因为最低值也好,最高值也好,都是庄家和机构投资者的最后杀手锏,是强弩之末,是他们自己计划中的最后驿站,即使普通股民有预见,也很难在最高价和最低价出现的一瞬问,使自己的操作能够成交。
很多投资者怀着这样一种企求完美的心态:我在更高的价位都没有卖出,难道还要我在更低的价位卖出吗?我一定要比这个价更高再卖出,结果股价掉头向下,跌去 10%,投资者又说,一定要等它反弹了再卖!假如股市真的有所反弹,他们立刻又会认为股价下跌只不过是个回档,股价将会创新高,结果股价再掉头向下,跌去 15%,20%……这些投资者以企求完美的心态,一遍遍地如法炮制,结果股价大跌,悔之晚矣。
企求完美,只能导致更大的失误。然而,如果判断失误怎么办?例如,卖出后股价又创出新高,买入后股价又创新低。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股市从来就没有完美,没有完全符合人意志的事。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投资者,仍在追求完美,我卖都卖了,难道还让我以更高的价买入吗?或者,我买都买了,难道还让我以更低的价卖出吗?须知,此时正确的理念仍是:抛弃一切迫求完美的想法,迅速纠正错误,立刻进行相反方向的操作,加价买人创新高的股票等更高点卖出;或贴价沽出创新低的股票,等待更低点补回。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股市没有绝对完美的事,能够纠正错误就是相对的完美。
“波浪五涨三必跌,均线上下四买卖”
这句常用的口诀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前半句:涨五天,必跌三天,五大阳之后必收三大阴。这就从时间和空间基准上得到了验证。
这其实就牵涉到了数浪的知识点,这里就说一下数浪的关键点:同上一级主浪方向相同的推动浪必是五浪,同主浪方向相反的必是三浪。合起来一个完整的5-3浪共八浪构成一个上升大浪中的上升五浪及回调三浪,或者一个下降大浪中的下降五浪及反弹三浪。
“均线上下四买卖”,这里指的就是均线上下各有四个买卖点,这里主要依据的就是葛南维八大买卖原则,若想要详细地了解这八大法则中,可关注笔者。其中有四条是用来研判买进时机,四条是研判卖出时机。
这里就不在做过多的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下图来记忆。
葛南维均线八大买卖法则
八大法则的买进、卖出时机
1、买进时机
① 买1:平均线经过一路下滑后,逐渐转为平滑,并有抬头向上的迹象。别外,股价线也转而上升,并自下方突破了移动平均线,这是第一个买进讯号。
② 买2:股介线开始仍在移动平均线之上,但呈急剧下跌趋势,在跌破移动平均线后,忽而转头向上,并自下方突破了移动平均线,这是第二个买进讯号。
③ 买3:与买2类似,但股价线尚未跌破移动平均线,只要移动平均线依然呈上升趋势,前者也转跌为升,这是第三个买进讯号。
④ 买4:股价线与移动平均线都在下降,问题在于股价线狠狠下挫,远离了移动平均线,表明反弹指日可待,这第4个买进讯号甚为许多短线客喜爱(所谓抢谷底),但切忌不可恋战,因为大势依然不妙,久战势必套牢。
2、卖出时机
① 卖1:移动平均线从上升转为平缓,并有转下趋势,而股价线也从其上方下落,跌破了移动平均线,这是第一个卖出讯号。
② 卖2:股价线和移动平均线均很令人失望地下滑,这时股价线自下方上升,并突破了仍在下落的移动平均线后,又掉头下落,这是第二个卖出讯号。
③ 卖3:类似卖2,问题是稍现反弹的股价线更加软弱,刚想突破移动平均线却无力突破,这是第三个卖出讯号。要注意的是卖3与买1不同,买1是移动平均线自跌转平,并有升迹象,而卖3,平均线尚处下滑之中。
④ 卖4:则股价一路暴涨,远远超过了虽也在上升的移动平均线,暴涨之后必有暴跌,所以此处是第四个卖出讯号,以防止暴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经过长期应用后,我们发现,平均线转跌为平,并有向上趋势,股价从平均线下方突破平均线,并始终大致保持在移动平均线之上方,这一段是牛市;而反之,平均线转升为平,并随后下跌,股价线从平均线上方突破平均线之下方,这一段便是熊市了。
如何将“坚持交易系统”变成生活习惯?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我们常说“要坚持自己的交易系统”,可大家都知道“人其实是最变幻无常的,最难做到的就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交易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点,应该是遵守系统纪律。好比做突破,真假突破是事后才知道的,所以真假突破得去试,而如果再经历了多次假突破后,是否还能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呢?
有人说“最伟大的成功来自于惯性的坚持”,交易更是如此,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只有遵守纪律才是交易获利的唯一保证。所以我这次分享的主题就是“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本书,作者是一名日本人,名叫古川武士。
本书有一个独特观点:把“坚持”这件事本身也变成一种习惯,任何习惯就都能培养。
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坚持不下去的真相;
第二、习惯坚持的三种类型和三个阶段;
第三、坚持下去的其他技巧;
一、坚持不下去的真相
1.习惯引力。作者阐述所谓的习惯引力,就是指身体保持在固定的状态,会感受比较舒适,发生变化则被视为是一种威胁。我们每个人都容易受习惯引力的影响,从而让身体天然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的倾向。
2.习惯引力的两个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抵抗新变化:若要将某项行动转化为习惯的话,必须克服习惯引力;
(2)维持现状:一旦突破前一个阶段的习惯引力的阻碍,养成习惯后,大脑就会把这种行为认为是日常功能,就会拼命地维持这种行为。
二、习惯坚持的三个种类型和三个阶段
习惯的三种类型
行为习惯:即指动动手就可以做到的习惯。比如写日记、整理家务等。(一般一个月左右就能养成)。
身体习惯:是指要让整个身体发生变化的习惯,比如减肥、早睡早起等。(可能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思考习惯:指像创意思维、批判性思考能力等习惯。(这种习惯养成需要很长时间,可能半年,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培养起来。)
培养习惯的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反抗期(一般1-7天)
症状:身体抗拒改变,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分钟热度。反抗期最容易失败就是因为“习惯引力”在作祟,你想改变,可是你的身体在抗拒。
对策一:以“婴儿学步”开始。即从小目标做起,让自己从微小习惯做起。
对策二:简单记录。就是把培养习惯的过程刻意地记录下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是调动理性的力量,去消除“随意”的感觉,客观地掌握事实,让自己和身体的习惯引力更有效的做斗争。
2.培养习惯的第二个阶段,不稳定期(一般8-21天)要度过不稳定期,就要增强身体养成习惯的稳定性,建立能够持续的机制。
当我们顺利的度过身体反抗期之后,身体慢慢就接受了这个新习惯,接下来就要提高习惯培养的强度,而这时习惯引力又开始阻碍我们,从而进入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的症状:因各种突发事件导致失败,半途而废。要度过不稳定期,就要增强身体养成习惯的稳定性,建立能够持续的机制。
对策一:让行为模式化。就是把想要培养的习惯尽可能弄成固定的模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行为。
对策二:设置例外规则。先假设可能发生的例外状况,也就能提前考虑好应对措施,让计划保持弹性。
对策三:引入奖惩机制。进一步从外部的环节来强化前两个对策,“行为模式”和“设定例外规则”,加强对身体不稳定期的支撑作用。
糖果型:完成之后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多想想自己达成目标后的状态,转移注意力或者说是远离诱惑。
惩罚型:想想完不成的结果会如何,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监督,向大家公布出来(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下),强制自己。
3.培养习惯的第三个阶段,倦怠期(一般22-30天)克服倦怠期,需要“玩点新花样”,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变化。
症状:提不起劲,感到厌烦而前功尽弃。
对策一:添加新变化。一件事情重复做,做久了肯定很厌烦,人都有喜新厌旧的毛病。所以要主动给自己添加变化。
对策二:计划新习惯。在倦怠期,计划下一项习惯就是为了建立习惯的连贯性,就像通关打游戏一样,提出一个新目标和新愿景,有助于你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
三、坚持下去的其他技巧
1.每次只培养一个习惯。不要同时培养多个习惯,比如运动或者控制饮食选其一,这样成功概率会提高。
2.习惯的行动规则是越简单越好。把一个复杂的习惯拆成一些简单的习惯来培养,行动越简单才越好坚持。
3.不要太在意结果。注重习惯,培养各个阶段的节奏。
金句送给大家:
1.习惯就是把重复的行动化为无意识的行动。
2.一旦大脑认定某种行为跟往常一样,就会拼命地维持这种行为,这也是习惯引力的功能。
3.培养习惯的过程需要缜密地设计,如果随随便便开始行动,极有可能会因为“习惯引力”的作用而遭到挫败。
4.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失败率高的人,通常在一开始就失败了。
5.“0与1”的差别远远大于“100与1”的差别。
6.一旦建立了固定的行动节奏,身体就能适应“不做不行”的状态。
7.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结果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8. 累计小小的进步,就会很产生大大的成果。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目光所及,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境界。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快慢其实并不那么重要,交易是一生的跋涉,什么时候到达,那仅仅是时间问题。如果一味地追求速度,等待来的可能只是深渊。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只要沿着我们自己认为正确且有效的方向攀登,终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