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本书理解抑郁症患者

文 / 博库图书馆
2021-03-13 09:38

1、

作为一名经历过心理咨询的抑郁症患者,这本书多次触达到我的泪点。当然,我没有入戏到真的掉泪,但始终处于鼻酸眼胀的状态,尤其是阅读前半本,借由苍鹭医生的咨询,用对话展现出蛤蟆抑郁的心理状态时,我简直觉得每句话都是自己的再现。

容易抑郁的人,会有哪些共同特征?

敏感、多思、行动力差;

情感表达能力不强,不太会吵架;

有时候脑海中风暴了很多,但能说出口的也就一两句;

对于自己说的话,没有太坚定的观点态度,说话总是亲切随和,甚至有些“讨好型人格”;

以上,是我自己对抑郁症了解的一个总结。

然而,作者没有用这些总结性的枯燥名词来介绍,这些性格特征,都隐含在了蛤蟆先生与苍鹭医生的面谈咨询中。

比如:

“大家对我生气时,我就会不自在,只要能让他们重新喜欢上我就行。”

“父亲总是能找到些什么来指责我”

再比如:

蛤蟆先生只是说了一句平常的话:天气转暖了,番红花都开了。

獾却回应了一句略带攻击性的话语:“只有番红花吗?你该看看我的水仙花,一把一把地开!”

紧接着,蛤蟆先生马上联想到:他的水仙才刚长花苞,想到自己的园艺活那么差经,他感到羞愧难当。

——看,抑郁症患者就是这样,无缘无故莫名其妙的敏感,一句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话,都能让他们联想到自己的缺点、差劲……如果他再独处思考一会儿,就会陷入更深的自责羞愧中。

曾看到有文章写“为什么越乖的孩子越容易抑郁”。

我一直认为,容易抑郁的人性格中,天然的缺乏攻击性,就像小时候父亲教我下象棋,我总是下不好,我父亲总结说:你的棋没有攻击性。

然而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

我们并不是不会愤怒,而是换了一种方式表达愤怒,不幸的是,这种方法攻击我们自己。

小时候,面对习惯挑剔、言语暴力的父母,我们表达愤怒的方式,是“被迫顺从”同时“自我消化愤怒情绪”,反抗、吵架等行为不会出现在乖小孩身上,他们只会被迫顺从,然后反省指责自己。

书中苍鹭医生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为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放在正常、积极的情境中理解这句话,它是鞭策人们向前进的动力,类似于“吾日三省吾身”。

然而,对于一个长期处于自我批判的抑郁患者,这可太扎心了。

因为,身边随意的一句话、一个场景,都会让我们陷入“低自我评价”的状态中。

最后就会指向书中提出的“人生坐标”,即“你对世界的看法”:

四种人生坐标:

毫无疑问,处于抑郁的人一直认为“我不好,你好”。

2、

这本书前半部分,是通过咨询对话,展现了抑郁症心理的原因根源:家庭、性格、朋友……

而后半本,苍鹭医生开始通过一些隐性方式来治疗,与其说治疗,说“引导”更为恰当。

苍鹭医生并没有做焦虑测试、行动力指南之类的东西。

我很难对他的治疗方式作出总结,也许一个专业心理咨询的人看完更有体会。

我只能隐隐感觉到,他一直在谈话中了解蛤蟆先生的性格。当踩到雷点,他会及时停止转换话题,同时在下一次谈话中,换一种患者更能接受的方式去治疗。

我深知现实中的抑郁症治疗,绝不会如此简单快速。

以我现实中的咨询经历来看,国内少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天价的倒是不少......这点挺无奈的。

所以更加佩服作者,能把心理咨询写的如此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我想,每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或是确诊抑郁症患者,以及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都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

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朋友的,也建议你看看这本书。

“我真不幸”、“可怜弱小的我”、“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书中后半本提到了这几个游戏,这大概抑郁症患者的一种病态心理。通俗点说,一种病态的“柠檬精”。

所以抑郁症患者在渴望被爱的同时,也常常会伤害朋友。——可怕的是,这种病态心理无法控制,表面上说“我为你感到骄傲”,内心也许在酸“我为什么这么差劲,他凭什么这么好,不公平”!

作为朋友,希望你看了这本书,至少可以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些情绪并非出自他本意。而你能帮助朋友的,是不要打压他,可以陪他做一些能建立自信感的活动。

当然,也希望你能明白,想要长期陪伴在一个心理状态不正常的患者身边,要接收的负能量是巨大的,如果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也许会两方受伤。

书推官:囤钱治疗患者

—— end ——

心理学类书籍推荐:

《爱的艺术》 作者: [美] 弗洛姆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心理学与生活》作者: 理查德·格里格 (Richard J.Gerrig)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第一品牌书,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美国ETS 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 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这才是心理学》作者: 基思·斯坦诺维奇 (Keith E.Stanovich)

第1版出版于1983年,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经典,在全球顶尖大学中享有盛誉。

《社会心理学》 作者: [美国] 戴维·迈尔斯

这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

火把书推官,好书0元读,每个爱书人都可以免费领。

如今,我们第一批书推官已经产生,在他们的文字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