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父母求助:我家孩子时常翻墙逃学;心理老师:该看医生的是家长自己

文 / 钱江晚报
2021-03-05 18:45

俞和军的电话响起来,是有家长预约,要给孩子做心理咨询。

他每天都会接到这样的求助电话。

而在以前,更多的则是写信。绍兴柯桥区华舍中学的心理咨询室里,51岁的俞和军打开柜子,是一个箱子,里面是珍藏的上千封信。

这些都是学生们写来的,时间长的有二十来年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

如今再次读起来,依然能感受到那个年代,一个个年轻心灵最真实的声音。

有青春期的叛逆,有感情的迷茫,有吐槽父母,有担忧学业。

而每一封信,俞和军都会手写回信。它们不知改变了多少学生的人生。

俞和军是不久前中宣部公布的第六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浙江两人入选,他是其中之一。

二十年,三千多封信

1991年,俞和军毕业后到了绍兴华舍中学,做一名科学老师。

那时,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刚刚起步。199年,俞和军报名参加了一个心理教育培训班,成为柯桥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率先“吃螃蟹”的人。

20多年来的勤奋学习与实践摸索,让他自学拿到了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A级资格证书,也成为绍兴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绍兴市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和柯桥区青少年阳光心灵驿站站长。

俞和军一边教书,一边给学生们做心理辅导。

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里,钱江晚报记者看到了一个装了信件的纸箱。

随着这些信件的倒出,俞和军的记忆也开始回放。

那年,他在学校的教学大厅里,放了一个信箱。

贴着四个字:心灵之约。

学生们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给他写信倾诉。

一开始,收到的信比较少,或许孩子都难为情,又或许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不知道该不该把“小秘密”告诉老师。每一封信,俞和军都会认真回复,常常写到深夜。

这是一份没有报酬纯义务的工作。学生的信任,都是他最大的成就和收获。

俞和军觉得,自己的一些话,或许能帮遇到困难的孩子们走出人生长河中迷茫的那一小段路程。

有一年,《中学生心理》杂志上对他做了报道。随后,全国各地的来信纷至沓来,近的是省内,远的有内蒙古等。信里,学生们毫无保留地向他倾诉,学业、感情,和父母交往家庭生活的种种苦恼。

俞印象特别深的有一个温州的女孩。

她几乎每个星期会来信,而且写得特别长,一写就是十几页,字迹工整。

女生很细腻,知道俞和军是科学老师,贴的邮票都是动物或者植物,而且每次都不一样,这些邮票俞和军都剪了下来收藏。

女生告诉他,自己的父亲去世,母亲是一个清洁工,家庭贫困,自己的成绩不好,读了职高。

女生也告诉他总是做和性有关的梦,很苦恼。

有一天,女生突然离开学校,独自坐着火车来找俞,俞赶紧让女同事去陪他,同时通知了女孩的母亲。

临送走女孩时,他给了那对母女几百块钱的车费。“她缺失父爱,或许把我当成了父亲。”

几年后,他去打听,听说那名女生已经嫁人生子,俞和军感到很欣慰。

“其实像这样学生,在人生那个阶段万一遇到不好的人,就很容易误入歧途,可能一辈子就毁了。现在,她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就很好。”俞和军说。

每一封信,都是一段青春期的真实心理反映。俞一一给这些信归类存档,做了编号,他还把自己回信的复印件附在一起。

学生的信,自己的回信,有3000多封了。

当时,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心理辅导教研组,十几个老师参与,每个星期把这些信件经过隐私处理后编成报纸,分成学生版、教师版和家长版,效果很好。

俞和军成了学生们眼中的知心大叔,最多的时候,他一天会收到二十来封信。回信也就要写二十来封。

他从来不用电脑打字,都是手写。虽然一写就是深夜,但是,他觉得自己很快乐。

他说,这是在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帮助自己。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成长。

今年正月里,有一个曾给他写信的学生结婚了。俞的信,曾经陪伴这名男生走过了最苦涩的那段青春岁月。

这个山区的学生家里穷,不自信。他妈妈走了,爸爸身体残疾,是低保户。自己看不到未来。

俞每次在信里鼓励他,走出阴影。现在男生在杭州工作,做IT行业。

结婚来邀请俞,俞带去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十多年前,这名男生写给自己的信,不过是复印件。

男生很惊喜,没想到老师这么多年了还保存着。对他来说,这段心路同样是珍贵的。

他说,一路走来,遇到过这么多坎坷,会更加珍惜生活。

这些年来,俞一共给五个学生送出过这份特殊的新婚礼物。

在爸爸墓前,她痛哭了十五分钟

后来,一年年的,信箱里的信,越来越少了。

一方面,学生的作业越来越多,没时间写信了,另一方面,电话网络的普及,替代了写信这种传统的表达方式。

信箱里的信没了。

虽然一开始有种失落感,但是,他的电话多起来了。有的家长则是带着孩子来找他。

一个高三女生特别敏感,她的妈妈带她找到了俞,请他做些心里辅导。

在高考前的半年时间里,俞都会和他聊一次天。

女生的敏感,让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比如,她说后面的男生总是踢她的凳子,有人开了空调,她觉得是同学故意和她为难。等等。

每件事情很小。但在她眼里,都是别人故意和她为难。

随着聊天,俞了解到,这个女孩,刚出生,爸爸就不在了,虽然后爸对她很好,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是,潜意识里,她有一个亲生的爸爸。

高考前的那个清明节,俞告诉女生的妈妈,安排一个祭奠,而且一定要有仪式感,要跪拜祭祀,而且让孩子一个人单独呆一段时间,最少十五分钟。

“想哭就哭,想说就说,都说女儿和爸爸最亲了,你有什么都说给他听吧。”俞和军这样告诉女生。

这个女生在他父亲的墓碑前,哭得很大声,一边哭一边说,说出了这些年来所有的委屈和压力,说出了对爸爸所有的思念。

妈妈觉得很惊讶,原来女儿还藏着这么多的秘密。

女生内心的敏感,其实也是来自压力,家人太注重成绩,她怕考不好,要给自己找的一些理由。

后来,这个女生考上了师范大学,打算做一名老师。她妈妈还专门打来电话感谢俞和军。

父母都是高学历人才,孩子却经常翻墙逃学

几天前,俞和军接到一个电话,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经常翻墙出去,不肯读书。

学校和家长都怕出事,找到了俞和军,想请他和学生聊聊。

这个孩子的父母是作为高学历人才引进到柯桥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聊天,把什么事都和俞和军说了。他说,他想起来的都是不愉快的事,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好像都是生活在恐吓里。

学生举了两个例子,有一次,他有件事没做好,他爸爸当着他的面踩坏了他最爱的玩具;他爸爸还会用打火机的电火花打火吓他。

那时他还小,胆子也小。

他有过极端的念头,甚至想过用什么方式结束生命。以前他还有网瘾,现在上网都没兴趣了。

俞和军让孩子的父母赶紧去看心理医生:“千万不要觉得孩子没事,不然就晚了。你们会后悔的。”

这个学生成绩不好,但是特别喜欢手工,为了让孩子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学校专门为他开设了一门手工课。

高中男生经常偷女生内衣,原因其实是缺乏父爱

俞和军告诉小时记者,现在接触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比较多,小学生并不多。初中生遇到的一般是亲子沟通问题,高中的以学业压力和感情问题为主。

有个高中男生,经常去偷女生的内衣裤,意外被他妈妈发现后,很吃惊,赶紧来找俞和军。

俞和军告诉孩子,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一种心理疾病。“这个学生很聪明,他会躲开监控,所以也没被学校发现。”

用了七个星期时间,俞和军帮这个男生戒掉了这个习惯。

俞和军说,这种恋物癖的背后其实也是家庭问题。男生的爸爸很少回家,从小由妈妈带大,接触的都是女性的,所以潜意识里特别喜欢女人的东西。

“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的角色非常重要。特别是0到3岁期间,无论男孩女孩,父亲一定要多陪伴。”他说。

连续阴雨天后,他会让学生出去晒一节课的太阳

2014年,柯桥当地成立了一个心灵驿站,有需要咨询和辅导的,都可以在周末预约,俞和军和三十多个心理老师,轮流值班。

学校外的,甚至外地的都会赶来求助,拨打俞和军的电话。

俞和军说,快开学的时候特别多,每天有五六个电话,考试前后也会多起来。

“学生的压力大,一方面是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少,陪伴时间少,另外学生自己对学习的兴趣不大,所以学得累。家长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最关心成绩,他们的控制欲也强,不允许孩子出偏差。”

俞和军说,每年春天开学前后,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多起来,但是背后其实都有家庭的原因。

在课堂上,俞和军上起课来很轻松风趣,他觉得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

比如在经历了很多个阴雨天后,他会让学生们出去晒太阳,一整节课的内容就是晒太阳,可以带上一些课本,看不看没关系。

“晒太阳可以缓解精神压抑。现在学生的户外时间太少了,都是从学校出来再到培训班,应该多去大自然,出出汗,多运动。学校应该多开设一些让孩子参与的比赛,比如拔河、打球,这些方式容易释放压力。”

对孩子,俞和军总会说,不要总是逆来顺受,唯唯诺诺,哪怕有一次打架的冲动,至少可以做一回真实的自己。不要为老师,为家人而活,不要追求完美,要宽容自己。

不要不好意思,要多拥抱自己的孩子

对家长,俞和军总会和他们说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肢体的接触和温暖,比如上学的时候给一个拥抱,回来了再给一个。

俞的女儿已经读大四了,很独立。拥抱这个习惯,他一直坚持到现在,现在女儿个子很高了,但每次回来,还是会给她一个拥抱。每个学期,他们也会通信。

写信,是最好的倾诉和沟通方式,毕竟有时候面对面有些话反而不好说。

这么多年的经历,俞和军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来自家庭。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吵架,没有家庭的温暖,都容易出问题。特别是那些父母闹离婚最后没有离成的,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另外,家庭条件好宠爱孩子,也容易出问题。

和以前相比,现在极端的事件也比以前多了。学生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尤其是男生,相比女生更容易冲动。

“厌学的孩子也多起来,家长和老师的压力更大,特别是老师,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我倒觉得,挫折教育是需要的,老师该严厉的时候还是要严厉的,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

从社会而言,一个变化是,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了。“现在很多政府部门都在办心理辅导,但是搞形式的也很多,最好整个社会的力量能整合起来,做成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达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另外,学校的心理老师地位不高,缺少归属感。“有很多心理老师改行教其他的科了,得不到理解和尊重,看不到成绩,有人会说你整天坐着没事干。”

但俞和军坚持了20多年。

这么多年里,他共收到和回复了共3000多封学生来信、近1500个咨询电话、处理了1200多个心理个案、举办了100多场心理讲座……几乎“搭上”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去义务地从事心理辅导这项工作。

在学雷锋日到来之际,2月23日,中宣部公布了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浙江2个单位和2名个人上榜,俞和军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