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确能治愈心理疾病

文 / 健康活你我他
2021-02-10 00:19

我经常听到有关此类话题,对此,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现实中,的确有不少人通过宗教信仰改善了自己的心理状况,这一点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的。当然也有很多人信男信女已经明显表现出精神不正常了,更有人把这种现象归咎于信仰的结果,这一点我在此有必要深入解析,并加以阐述,以免那些不知情者产生不必要的歧义。

先说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心理疾病一定是源自心理层面的,也就说病根在人的意识及潜意识中。简单的说:意识是人的逻辑思维、推理、判断系统;潜意识主要承载的是人的记忆功能。如果说意识出了问题,那就是人的认知能力出问题了;如果是潜意识出了问题,那就是记忆功能及人的自身编程出了问题。这类问题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是自身意识处理能力较弱,二是长期或突然遭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冲击性伤害。

再说心理疾病的表现形式

人一但患有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低下,自控能力减弱,内在动力不足,或低迷不振或狂躁不安。人就会长时间的处于心神不宁,寝食难安的状态,试想一下:几乎所有的心理疾病患者都有自私自利的倾向,都有既拿不起来又放不下的特质,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信仰了,就是简单的吃饭、睡觉他们都难以做到,又怎能潜心到专注、放下和利益他人的境地层面上?

所以说:信仰能治愈心理疾病的理论是正确的,但在没有足够外力支撑的前提下,很难自我完成。当然,现实中的确有很多人因此受益了,这也是有一定的特定条件的,那就是首先需要有特别坚定的信念去坚持;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层面的开示点拨。这便是从接纳到开悟,再从开悟到放下的一个系列过程,其实,这就是心理治疗的过程。

说到这,我们是不是又联想到了心理治疗的最高境界,就是融入佛学佛教思想与技术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理工作者到了最后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信仰,原因皆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