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你几点睡?

文 / 神经内科余医生
2021-02-02 18:46

作者:余周伟

昨天刷到一个新闻:

过去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整体入睡时间延迟了2-3小时。

入睡时间晚,有两种可能:

1 不想睡或者不能睡,熬到那么晚。

2 想睡,但是睡不着。

第1种就不说了,这里说说第2种。

疫情期间睡不着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有2种:

  • 焦虑

  • 昼夜节律紊乱

昼夜节律问题之前说的很多了,今天重点来聊下疫情期间的焦虑问题。

给问题分类

一种新的传染病在流行,每天都有新的感染者,而且人数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只要是个正常的成年人,多少都有点担心。再加上各种谣言兴风作浪,很多人就陷入了焦虑和恐慌。

我记得有位朋友来找我做线上咨询。她说,我整天都在各个平台刷着疫情的消息,成天提心掉胆。再加上生意上没了订单,家里的收入也减少,突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绝望,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那个时候,她连吃饭都没有好心情,睡觉就更别提了。

我当初给她的建议是:把担心的问题写下来,然后给问题分类。

第一类:是你的问题,通过你的努力可以做的更好的。

第二类:不是你的问题,你控制不了的。

对于第二类问题,直接用笔在上面画删除线,同时告诉自己:这事我管不了。比如明天的天气,经济走向,还有疫情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第二类。

然后,把注意力放在第一类问题上。也别光想,要做出计划,可落地可执行的那种。然后就去行动。

焦虑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未来不确定事情的不确定感,失控感。想要减少焦虑,就是让事情变的更可控一些,更有确定感一些,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

举个例子。如果我因为下个月要考试而焦虑,那我就把计划写下来:了解考试大纲,买辅导书,买真题,甚至提前去熟悉考场等等。总之,就是去行动,去做事。

有时候,焦虑是信息太多带来的。

太多的信息,尤其是情绪感特别强的信息,很容易让大脑超负荷,从而让管理的理智的大脑额叶“死机”,而管理情绪的“杏仁核”会变得更加活跃。结局就是越想越着急。

话说回来,这其实还是一种“不确定感,失控感”。因为信息太多了,你不知道该听谁的。就像面对两块时间不一样的手表,你不知道信谁。

疫情期间,这种信息超载带来的焦虑尤其明显。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觉,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等各个平台都在发布各种类型的疫情消息。

哪怕这些消息都是权威发布,也会让你疲惫不堪。就好像你开车上路一样,如果车载收音机时时刻刻都在播放哪个路段发生了车祸,死了多少人,多少人受伤,你这车开得也会很压抑。

因此,我会建议你做减法。“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只选择1-2个权威信息来源,只在早上某个时段看一下新闻,其余时间不要过度关注疫情变化。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家人,多阅读,在家锻炼下身体,不香吗?

控制不住自己去想怎么办?

为什么知道这么多道理,却还过不好这一生呢?

因为知行没有合一啊。别着急内疚和自责,其实这并不怪你。

大脑是习惯偷懒的,如果你之前习惯了某个想法,那么这个想法在大脑里面的通路就会变的很粗壮,只要你一个不留神,你就划到这条通路上了。

怎么办?两个字:

训练!

当你意识到自己又开始出现负面想法的时候,就开始用积极的或中性的念头来替代,比如正念冥想,让自己回到当下。

这个过程就好比减肥的饮食控制。

如果平时爱吃甜食的你想要减肥,那医生肯定会建议你先不要吃甜食。下次如果有人拿着甜品来诱惑你,你会怎么办?

你最好控制住自己,同时用其他健康的食物来替代。时间长了,你就会形成新的健康饮食习惯。而这个过程,需要认知加行为的反复训练。

训练的目的,不是让你从此讨厌甜食,而是让你多一种选择,一个更健康的选择。

同理,正念冥想这种认知训练并不是让你从此不再焦虑,而是给自己多一种认知选择,一个让自己情绪更稳定的选择。

说起正念,其实你不需要把它想的多么高深莫测,它的核心理念就是:觉察当下,不评价。

如果你正在吃饭,那就好好感受食物的美味;

如果你正在喝水,那就好好感受水流过喉咙;

如果你正在走路,那就感受脚底和地面接触时的感觉,感受微风拂面,感受落叶;

如果你在洗澡,那就感受水流过皮肤的温暖;如果你在陪孩子玩耍,那就感受孩子的一举一动……

你会发现,觉察当下会让你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静。如果你能看到这里,那你可以回顾下刚才看文章的这几分钟,是不是有什么不一样呢?

把正念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去坚持吧,就像坚持“多吃蔬菜水果”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