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了就晕、碰了就倒的迷魂药,真的存在吗?

文 / 生活报健康
2021-01-19 00:20

小蒲姐是被拍花子、听话水、迷香等拐卖妇女儿童的“都市传说”吓大的。

可是长到这么大,这些事一件都没有碰上,这让小蒲姐忍不住开始质疑:

这些迷药骗术,真的需要警惕吗?

对陌生人递过来的食物、饮料,我们的确需要提高警惕。

因为“听话水”真的存在。

“听话水”中含有被严格管制的一类精神药物——γ-羟基丁酸

它曾经被用于麻醉、治疗失眠,但由于滥用程度高、对人体危害大,在临床上已经被别的药物代替。

除了γ-羟基丁酸这种药物,有些“听话水”中也含有三唑仑、氟西泮等无色无异味的镇静催眠药。

喝了含有“听话水”的饮料之后,的确会发生意识不清、行动能力丧失甚至昏迷等危险。

小蒲姐总结了“迷香”拐卖的三个共同点,我们可以逐条来看看。

闻见一阵异香

基本上所有的“迷香”都是的,但这和大多数吸入性麻醉剂有着很大的出入。

一般吸入性麻醉剂,都是具有挥发性的液体或气体,如乙醚、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等,它们味道都挺难闻的,根本谈不上是“香”。

头晕目眩

闻到香味不一会儿,就感觉头晕目眩、意识不清醒了。

可是,吸入性麻醉剂起效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浓度和时间。

吸入性麻醉剂的浓度如果足够高,同处于一个空间的其他人也会被迷倒,不会出现只有“某个特定的人”被迷晕了的现象。

乖乖说出银行卡信息

麻醉剂不是魔法世界里的“吐真剂”,在麻醉剂作用下,人可以呈昏睡状态,但没办法说出自己的个人信息。

对于网络上的“迷香拐卖”“迷香诈骗”事件,我们还是擦亮眼睛、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吧。

传闻在街巷中,隐藏着一类以拐卖孩子为生的人。

他们不偷不抢,只是用手拍一拍孩子的脑门,就能让孩子失去意识,乖乖跟着他们走。

他们就是“拍花子”的。

从科学角度来说,有没有接触皮肤,就能起到麻醉效果的药呢?

有,比如盐酸利多卡因等表面麻醉剂,把这类药涂抹在皮肤黏膜表面,能到止痛的作用。

可是,这类药接触皮肤后,也不能把人“放倒”。

我们上面提到的麻醉药品,不管是从原料、生产、储备、运输、经营、使用等等环节,国家都会实施严格管控,从正常渠道很难获得。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利用口服麻醉或催眠药物来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还是可能出现的。

对于主动在娱乐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上提供饮料、食物的陌生人,一定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