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越是心理不健康的人,越处理不好这三种关系
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心事,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可能心理不健康,那么怎样的人才算得上心理不健康呢?
按照程度不同,人们心理的健康状况可以划分为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其中达到后两种阶段的一般多为心理不健康。
健康状态指的是人们感知到的快乐等积极情绪大于悲伤痛苦等消极情绪。
生活中很多人都处于这一阶段,虽然生活有酸甜苦辣,但总体来说人们还是热爱生活的,并且相信生活受自己的控制,有着自己的业余爱好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不良状态指的是人们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心境比较消极,对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例如因受到老师、上级的批评或惩罚而闷闷不乐,或是考试失利、与他人有摩擦而心情低落等等。
这种消极的心境虽然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依然受到自己的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能够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生活的乐趣,并逐渐建立起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平衡。
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行为上,如对于别人较小的社会刺激反应非常大,类似于青少年的敏感心理,感到周围人时时刻刻都在评价自己。
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退缩、焦虑,并且行为与正常人有着明显的区别,社交恐惧就是典型的心理障碍,他们无法控制对社会交往的恐惧,并且竭力避免正常的人际交往。
心理疾病指的是心理和生理都出现明显的病态化特征,例如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严重的抑郁焦虑等。
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明显下降,感知觉速度变慢、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思维速度缓慢不灵活,例如严重的抑郁症和焦虑症,这类人急需心理医生的干预和治疗。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问题类型都有不同,程度也有高有低,而且越是心理不健康的人,越处理不好这3种关系,这和原生家庭有关。
一、家庭关系首先自然是家庭关系,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家人经常成为他们的出气筒。
对于已经结婚生子的成年人来说,他们处理不好与配偶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他们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和经济压力消耗了他们过多的认知资源,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怎样与他们相处”、“怎样改善关系”之类的问题。
如果被逼到了绝路,他们的反应常常让家人失望,甚至爆发激烈的家庭冲突,辱骂或者殴打对方。
他们或许处于不良状态,也可能已经恶化为心理障碍,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最重要的已经不是工作和经济,而是解决好自己的心理卫生问题,否则所造成的后果比他们预想中的或许要大得多。
在家庭矛盾中,男人往往会有身体侵犯行为,这与其小时候受到父母的打骂有很大关系。
中国的很多家庭信奉“打是亲骂是爱”,而且对于男孩的打骂普遍比女孩更多,因此家庭矛盾中男性的身体侵犯非常普遍。
对于女人来说,她们更多的是言语侵犯,即辱骂、讽刺对方。
这是因为大脑左半球控制言语,而女性天生左半球更为发达,因此她们在语言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
虽然如此,后天父母对女孩的教养方式也不可忽视。
很多家庭中父亲不忍对女儿发火,母亲就经常数落、挖苦女儿,女性在这样的家庭中就会习得母亲的说话方式,甚至形成牙尖嘴利的特点。
有些母亲还控制着她们的人身自由,这类女孩长大后有更多的心理问题,对于丈夫和孩子的控制欲也会更强。
二、朋友关系单亲家庭、留守家庭、不良的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孩子的交友产生重要影响。
单亲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父母某一方的关爱,很多时候无法处理好同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
留守家庭中的儿童容易形成孤僻、冷漠、反应迟缓、退缩等特点,在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他们表现得比较被动,并且缺少解决矛盾的能力。
不良的教养方式包括溺爱、控制、无法发挥父母榜样作用等等。
溺爱会让孩子恃宠而骄,变得自大、高傲、不会换位思考,容易得罪朋友。
对孩子控制过多会让孩子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缺乏社会活动会让他们变得孤僻且敏感。
有些父母不懂得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甚至让孩子学会很多陋习,例如吸烟、说脏话等等,这无疑会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
三、两性关系两性关系指的是男女之间的关系,涉及比较广,例如和女友、妻子、母亲、女性长辈、其他同龄女性之间的关系等等。
很多人的原生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关系很不和谐,动辄吵架、打架,孩子无法习得与异性之间的相处模式,在成长过程中这种缺失或者说失调泛化到方方面面,就变成了两性关系失调。
总的来说,越是心理不健康的人,越处理不好这3种关系,这无疑和原生家庭有关。
不良的原生家庭氛围导致人们形成了不良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会了很多不好的行为,这进一步影响了人们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
对于原生家庭中的父母来说,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或许比报几个补习班、给孩子更多零花钱有意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