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真那么可怕吗?
当值编辑 | 丑小鸭
配图来源 | 郁金香绘画疗愈成长营
“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深入人心,而抗精神病药物由于通常都需要较长的服药时间,不少患者和家属往往对于“副作用”更为担心,害怕长期服药对患者造成影响,给身心留下难以恢复的创伤。
患者、家属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将出现概率低、不良反应轻微、且大多都可控、可以通过一定方式缓解改善的副作用,理解成了概率高、不良反应严重、难以预料和控制、难以缓解改善的样子。
即使存在副作用,
为什么人还是要继续吃药?
1、“副作用”并不可怕
一种药物经过研究、开发、试验、上市,到抵达医院药店最终到患者手中,是需要经过层层把关的,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这种副作用是否在人体正常情况下的调节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如果本人肝肾功能正常、也是严格按照医嘱规范服药,一般情况下,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也都是轻微的、可控的。
2、药物的“副作用”与疗效的关系
“是药三分毒”这话大家都听说过,但我们之所以能容忍“毒”、即副作用的存在,是因为药物本身拥有不错的治疗效果的基础,两相权衡取其轻,为了较好的药物治疗,可以容忍不太大的副作用。
因此,如果一种药物无论怎么调节,副作用就是非常大,并且治疗作用非常低,那么通常情况下这种药物是不会批准上市的。即,大家能在市面上买到的上市的药物,通常是不会存在这种情况的。
抑郁症是病,多项研究显示,对于中重度的抑郁障碍,药物治疗效果最可靠。焦虑症和抑郁症有同样的致病原因,对于一些焦虑症患者,也需要服用抗抑郁药。抗抑郁药没有依赖性和成瘾性,突然停药造成的不适,不是依赖性和成瘾性的表现,而是停药反应,大部分抗抑郁药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停药反应,所以停药需要逐渐减停。
抗抑郁药物不含有人们常说的“激素”,也没有比常规药物更强的肝肾毒性。抗抑郁药物不会“越吃越傻”。抗抑郁药物的研发经历了几个阶段,目前的抗抑郁药物安全,副作用少。
所以,该吃的药要吃呀!
01与抑郁症带来的心理与躯体危害相比,服用抗抑郁药物明显是利大于弊的
抑郁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加剧患者的自杀风险,同时也会提高其罹患心血管等慢性躯体疾病的风险。抗抑郁药物已经被证实是抑郁症尤其是中重度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各个国家的抑郁症治疗指南中均被作为一线的首选推荐。
02大部分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都会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减轻,开始服药后前1-2周副作用较明显
由于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一般为2-4周,起效时间较长,故可能刚开始用药时患者会出现明显不适,而体会不到抗抑郁药物带来的正性治疗作用。但只要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疗效显现后副作用也会随之减轻。早期阶段便放弃服药是十分可惜的,也会人为的增加“难治性抑郁症”出现的概率。
03临床上存在许多处理抗抑郁药副作用的基本方法,例如逐渐增加药物剂量、睡前服药、饭后服药等等
医生都会在初期给患者使用小剂量的药物,之后再慢慢增加药物剂量,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对副作用的耐受程度。而对于能引起疲劳嗜睡的药物,例如米氮平、帕罗西汀等,医生将嘱咐患者在睡前服用,这样在减少副作用的同时还能有助于患者的睡眠。同时,饭后服药也能减轻药物的胃肠道副作用。
04对于实在无法忍受的副作用,应该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将会减少剂量或改变药物种类
患者对于副作用的态度十分重要,不同的患者可能对不同的副作用的在乎程度是不同的。例如胃肠道不适一类的副作用,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应该可以耐受;但有些副作用患者可能会觉得实在无法耐受,例如体重增加、嗜睡。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的减少药物剂量,或是换用另一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则是允许的。
05不要因为出现了副作用而擅自停药,一定要与医生沟通后共同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如果擅自停药将会导致抑郁症状复发或诱发“停药综合征”
突然的停药往往会导致药物在血中的浓度出现骤然下降, 由此造成一系列的撤药反应,例如头晕、心慌、紧张、焦虑等,但这样的副作用持续时间并不长,而且只在少部分抗抑郁药中会出现。其实更严重的擅自停药的副作用在于患者缺少了抗抑郁药物的保护,从长远来看更容易出现疾病复发,这就如果糖尿病患者停用糖尿病药物一样,虽然不会有撤药反应,但疾病会复发。
06需要警惕少见但严重的副作用
虽然抗抑郁药物尤其是新型抗抑郁药物引起临床严重不良事件的几率非常的小,但是如果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副作用,例如出现自杀倾向、胸痛、呼吸困难、嘴唇肿胀、皮肤风团等,需要立即就医。
术业有专攻,对于疾病,医生懂得会比患者多一些,药物调整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意见。医生和患者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共同与疾病抗争,需要相互信任和理解。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