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青少年抑郁倾向,做家长的感觉这些“问题”离自己很远,其实真的就在身边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还有一些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就医或者被计入统计,而且数字逐年增加。而且青少年抑郁倾向高达50%,高中生占比非常高。为什么突然想着去搞清楚这些数据呢,因为我身边朋友的朋友家的独生子已经两个多月不去上学,一提上学就恐惧,就想逃避,做家长的两口子的没有办法只能放下尽力陪伴。想想,其实这些案例并不只是在数据里,他人的圈子里,而是就在自己身边,那么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所有精神卫生疾患中有半数始于14岁,但大多数病例未被发现,也没有得到治疗。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15~19岁青少年疾病和残疾的第四大原因。对于女孩而言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比男孩更有可能面临抑郁症的风险。
这个数据让我想到了很多青少年文学,很大一部分文章的风格都没有阳光的味道,反而阴沉灰暗,但是却又让人欲罢不能。类似于韩寒的一系列作品,从头到尾都是不怎么“精神”“不快乐”的味道。在那个年龄读这些书,真的很有贴合感,就像在描述自己的心情。想来,这些低情绪“down”有可能才是青少年真正的情绪内核。
那么,来看看比较官方的解释导致这些情绪的各种原因吧。
学习压力:拿一个高中生和初中生比较,那么他们一定会觉得荒诞。但当同班同学在一个学习环境下激烈竞争,排位,考试,复习,刷题无一不让许多学生感到紧张。
家庭关系紧张:自当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家长们有多久没有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做些无意义的事情了,上一个闲聊或者深度交谈时什么时候,多久没有一起看书写字做手工或者做饭?作为同样也承担着巨大的同辈压力和社会竞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根本就没有办法放低要求。因此高压、强迫、唠叨会地压到孩子身上。
特殊的青少年发育状态:在强烈要求体现独立自我和无法取得完全独立甚至依赖父母的矛盾中挣扎和成长,加上多重压力的交织,无一不会产生激烈碰撞。
因此,在我们跟风给孩子报大量培训班,大量课外补习班,过高的期望要求,一味一未得逼迫强压PUA的时候,请身为家长的你一定记得停下来,找到孩子的承受界限,找到双方合适的沟通方法,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也许能够一定程度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