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出格举动”让家属倍感无望 还能重拾家庭温暖吗?

文 / 两性生殖健康说
2020-12-19 18:22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家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如同装了一颗不定时炸弹,据调查显示,约有49%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曾有过家庭暴力行为。而病患攻击的对象,主要以父母为主占65%,其次为兄弟姊妹占37%;家庭暴力行为的种类,58%患者会大声吼骂,50%会以徒手打伤或抓伤、咬伤家属,37%会有威胁恐吓行为,另外有27%会以棍棒或其他工具施暴。仅2020年以来,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伤人”相关的新闻报道就多达1万余篇。

因精神分裂症患者失去理智的暴力行为,让诸多家属倍感无望。少部分家属无法承受多种压力,从而主动放弃对患者的监护和治疗,少部分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散落民间”也给社会和谐带来隐患。

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首位,约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20%。而我国公众对精神障碍的知晓率不足五成,接受治疗的人数只占全部病人的20%,八成病人缺乏治疗。因为情绪压抑、愤懑,于是将攻击他人作为一种宣泄手段,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因素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家庭环境是除疾病因素外引发暴力行为的又一主导因素。目前在我国,90%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与家人一起生活,因此,家庭环境对患者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亲密度低、情感表达差、矛盾性和控制性强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亲情淡薄,互不关心,缺少感情交流,患者难以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同时缺乏情绪宣泄的渠道,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代之的是严厉的呵斥、责备和管束,患者得不到应有的人格尊重,容易受到伤害,产生不良情绪。甚至有一些家庭成员对患者不能理解,难以接受患者病后给家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常常向患者表达伤害性情绪,而受歧视和虐待的患者往往容易冲动、情绪激动,对社会和家庭容易产生仇视心理,爆发暴力行为。

社会人口学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也有一定影响。男性、青壮年患者暴力行为多见,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身强力壮,性格中有冲动好斗、崇尚暴力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家庭关注相对较少,治疗依从性较差,病情容易波动。住院次数少也间接说明了患者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疗,病情控制不良,增加了暴力行为发生几率。而低文化程度、农村、农民患者,可能因为受教育较少,文明程度较低、法律意识薄弱,平时就有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倾向,病后辨认与控制能力削弱,当他们自认为受到了不公正对待感到非常委屈时,就可能诉诸暴力以发泄内心的不满。而无配偶的患者一则得到的关爱和温暖较少,二则因为婚姻失败迁怒他人,产生报复心理和暴力行为。

综上所述,家庭环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有重要影响,在精神分裂症的防治工作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家庭环境这一重要因素,对不良家庭环境进行切实有效的干预,对控制患者暴力行为、构建和谐社会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预防与治疗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精神分裂症是难以治愈的,更何况是有暴力行为的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此,部分患者家庭甚至放弃了治疗。但实际上,精神分裂症是可以治疗的,而且多数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

治疗原则上,早期患者通过药物、心理、康复、家庭与社会干预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它可以缓解绝大部分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需足量、足疗程,并积极实行全病程治疗;同时,用药应坚持个体化原则进行调整。

由于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缺失,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患精神疾病,不承认自己有病,就医服药,或者因长期服药治疗出现诸多药物并发症,使得患者对药物产生抵触情绪。总而言之,因不能规律服药所致病情进展快,症状多样且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者,我们应该考虑另一种治疗方式来弥补药物治疗空缺。

现代“精神外科”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神经影像学技术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基础提供了影像学的诊断依据。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大脑的结构、功能、神经递质代谢等方面,与正常人群有着显著的差异,其脑内神经核团的功能代谢是异常的、多巴胺及其受体的水平是显著增高的。有专家认为,大脑边缘系统中存在情感环路系统,它是脑内与情绪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结构,一旦情感环路中的神经核团出现信息传递异常,患者的精神活动就会出现错乱。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与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例如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中央隔区、伏隔核、尾核下束、眶束、额束等神经递质异常分泌、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研究证实,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是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功能神经科专家借助机器人立体定向技术,将特定电极送至神经病理环路上特定的神经核团靶点,使接触部位的神经细胞发生射频消融或抑制(DBS调控),就可以控制异常神经病理冲动,从而去除和控制异常精神症状。与药物治疗相比,手术去除顽固性的精神症状更为快速、有效。

术前,机器人辅助精准定位

而对于自知力缺失的病人而言,术后改善了其认知能力,从拒绝就医、抗拒服药,到术后主动配合就医服药。此外,术前妄想、脾气暴躁、易激惹等顽固性的精神症状消除了,术后喜欢听音乐、看书;情感回归,如术前对家人漠不关心、敌视等症状,术后回归正常,对自己过去的暴躁脾气、辱骂殴打父母等行为,会表达歉意,请求父母原谅。

术后查房

术后家属赠送锦旗以表谢意。

“精神外科”已成为临床内科治疗后,重要的弥补手段。

功能神经科专家认为,其实精神病并不可怕。只要精神病人及时确诊、按时服药,积极配合治疗,多数病人的病情会获得较好控制,也不会出现危害社会的行为和举动。对于药物控制不理想,或者拒绝服药的顽固性精神疾病患者,监护人可以尝试选择精准微创外科治疗措施。通过手术,患者的严重症状会获得较好控制,可令其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消除肇事、闯祸的根源,让社会和家庭回归安静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