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角度解答:沈佳欣质疑钟南山院士,海外账号再“猖獗”!

文 / Kimlan
2020-12-05 09:48

讲一个年度最好笑的笑话:不知名演员沈佳欣质疑钟南山院士……

这个十八线的演员“质疑”道:发明过什么药?治好多少人?在武汉待了几天……

这所谓的“质疑”看起来让人可笑,听起来也让人感到可悲,替钟院士感到可悲!所谓的“质疑”也只不过是她个人的无知,以及道德上有所残缺。

十八线的演员靠着无知的“质疑”蹭热度

提及沈佳欣这个名字,估计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名字很普通,人也很普通。据说她是一位演员,但实在不知道她有什么“知名”的作品。所以说到这里,笔者觉得关于“沈佳欣”就很值得让人质疑。

如果说不知者无罪,那么沈佳欣究竟有多么“无知”?无知并没有错,可以通过学习然后改正,可怕的是道德和良知上的“无知”!

对什么都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就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给钟院士提出了“五连问”,而且还把人家的姓氏搞错了。质疑之前就不能好好做做功课吗?这一点,让人觉得可笑。

但是,正是这样一个十八线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靠这样的“方式”收获了一批粉丝。一度被人怀疑——沈佳欣是想靠这种“卑劣”的手段蹭热度。这一点让人觉得:想红想疯了吧!

海外社交平台疑似又“猖獗”发声

面对这样的“无良知”的质疑,充满正义感和正能量的大众网友怎么会“饶过”她?当然是要给她一顿教训,让她记住一点——饭可以乱吃,但话不可以乱说!

随后,沈佳欣的微博被封禁。但这并不能难倒一个“近乎疯狂”的人——海外账号继续胡言乱语。

比如这样的一段言论:仅仅这样就被微博封禁,全网封杀只是时间问题,工作可能会丢。这次专门开通推特账号,给自己留一个发声的通气口。

怎么说呢?有一丝丝自知之明但把自己想得太重要了,而且死性不改。其一,自知之明在于,她明白自己要被“封杀”“丢工作”,但这都是自食其果,其二,“仅仅”“全网”等似乎把自己看得也太重要了,“仅仅”?你还想对一个八十多岁的“战士”怎么样?“全网”?你pei吗?其三,死性不改——还给自己留一个发声的通气口,有些“螳臂当车”的意思。

以科研的角度来给你解答疑问

首先,关乎钟南山院士有哪些贡献,治了多少人、研发了什么药等问题。其实只要动动手去百度一下,百科知识就能告诉你一部分答案,比如钟南山院士的求学经历、任教经历、从医经历等等。

只要动动手,或许就不会这么无知。

如果这里没有你想要的答案呢,你也可以从百度学术、谷歌学术、知网等网站去搜一搜钟南山院士的论文著作,也可以去查一查像专利著作权之类的。这样方便你对钟院士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如果还想再进一步了解,其实动动手去广州医科大学官网去查一查也是可以的,那里有南山学院的介绍以及院士风采,关于钟院士一篇详细地介绍。此外,在研究生院的师资介绍上,也有关于钟院士的成果和著作的介绍。

怎么说呢?动动手去查一查或许就不会这么无知吧。

其次,沈佳欣缺乏基本的素养。无论是从尊老爱幼出发还是从尊师重教出发,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给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这样说话,是极其的不礼貌,也很不合适。

从辈分来算,钟院士最起码能排到你的爷爷辈了,你一个“孙子”辈的,有你胡言乱语的份?话难听,但理就是这个理。

最后,看待一个人也要以历史的眼光辩证看待。在读大学期间,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某某大佬的某篇论文有什么用啊?”。一方面,不能吃透和把握一篇论文是个人的问题——水平不够!另一方面,要懂得一个道理——任何科研的进步都是靠一步步“有什么用”堆积起来的。

正如那句话“你现在的努力或许得不到立竿见影的结果和成效,但最终的成效和成果一定蕴含在前一次次的努力中。”

科研不也是如此吗?并不只是非要把某一种发明实物摆在你的面前才能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这个过程中的一次又一次次的积累也是进步。正如我们工科专业所做的,从最初的基础研究上升到实验室阶段,再上升到半工业实验阶段,最后才能作用在工业上。这个过程或许就得几十年,难道你能说没有看到工业应用以及所产生的价值就能否定前几个阶段的努力吗?

我想,钟院士的贡献和进步也是如此。正是他自己团队对医疗事业的一次又一次贡献,钟院士无愧于那“国士无双”的称号。更何况,钟院士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医疗人才。对国家、对科研、对教育事业,他都是有贡献的人。

而你沈佳欣呢?是能独善其身,还是能兼济天下?多学知识,才不至于闹这么大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