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障碍是精神病吗?正确认识回避型人格障碍

文 / 健康十八点
2020-11-28 10:04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的其中一种人格障碍。从心理咨询的角度,你首先前提得是人格障碍,其次才是确认是否符合“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 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百度百科)

但要注意,这是美国文化下的情况,其实中国的CCMD-3,也就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3版》中并没有“回避型人格障碍”,与之接近的是“焦虑性人格障碍”。

所以,这种心理障碍可以用自卑、恐惧、抑郁来概括,并由此衍生的其他障碍。

其根源可能在于自卑,最主要的的症状是社交恐惧,以及围绕自卑和恐惧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就像很多身体疾病一样的,很难克服,但可以改善。

以下有一个思路可以参考:

人生哲学上的三个终极问题:

1.我是谁?

2.我从哪里来?

3.我要到哪里去?

把这3个问题具体化到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上:

1.我是什么样子的人?

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基因程式所定义的自我,或者说自己的潜意识。

很多有这种心理障碍困扰的人,多半不真的了解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看一些书开始收获启发,比如经典小说、心理学、人生哲学著作;同时,也更重要的是,努力做一些尝试,并时时体会自己的感受,确定自己的真正样子、自己的使命。

2.我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从成长经历中寻找畸形心理产生的深层原因,解开自己的心结。

可以了解更多精神分析相关的材料,从弗洛伊德到阿德勒、荣格,再到现在国内的武志红,都在精神分析方面有所努力,并不是说精神分析是对的或科学的,但确实是最有可能给人启发的。

3.我要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放弃自寻烦恼,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目标上, 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心流》的作者米哈利,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发现人能真正体会到一种持久的宁静、愉悦、类似心流感受的时候,也就是精神世界高度有序的时候,往往是努力、专注于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要摆脱心理障碍,有时候不一定去直面它,而是用另一个层面的专注去消解它、淡化它。

——————

武志红老师的回答:

第一建立深度关系;

第二要认识到自己内心有一个恐怖的自己——人之所以封闭,是为了锁住这个恐怖的自己,不让他去破坏外部世界。

比如,我们看到特别憨厚老实的男人,往往是具有强烈的自我防御。他们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怖婴儿,而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成了一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男人。

回避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自卑复杂、回避态度或无法应对挑战。有回避性格的人不敢深入内心。他们的回避具有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性的特点。与社交恐惧症有明显的区别。社交恐惧症患者和回避人格障碍患者应克服自身的自卑情结,增强自信心,接受自己,相信天生的才能是有用的。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更经常地与人沟通。

回避型人格障碍多半是产生于过去的某个阶段发生了某件令人不堪的事,而在当时没有做好心理疏导,滚雪球效应使得痛苦不断堆积,最后发展到用沉默包裹自己,建立防御性外壳,拒绝社交,怕再次受到伤害。

别把自己想得太重要

要意识到除非你是对方心目中很重要的人,比如伴侣或者亲人,否则哪怕你当众出糗了,在对方眼里也就是一笑而过的事。

人的生活都是以自己及家人为中心的,除非利益相关,根本就无暇去思考你的某个细节出了问题还是某句话说错了,总是在纠结这一切的只有你的内心。

真正的恐惧都是源于内心的想象,打破想象,挣脱牢笼才是首要的。

2. 自卑向骄傲的转变

提升在某一方面能让自己感到骄傲的实力,如今的社会只以实力和地位说话,性格可以说是一个辅助评分项。

当你的能力得到外界认可的时候,内心油然而生的骄傲会与过去消极的心理暗示做斗争,随着时间变化,会逐渐占据上风,「我所有的骄傲都来源于深入骨髓的自卑」,自卑向骄傲的转变是痛苦的,但也是极其有效果的途径。

3. 适当地输出情绪

回避型人格的特点决定了输入信息永远是大于输出信息的,单向的信息交流会使得冗杂的内容涌入脑中,没法及时得到整理,长时间堆积而导致焦虑恐惧情绪,由此产生恶性循环。

采取一种方式,选择亲友交谈,或者在自己的世界记录想法,譬如写日记,纸质的网络的都可以。

建立一个良性的信息输出和输入的环境,并且定时的梳理自己的心情,可以自己慢慢找出病症所在。

最后我想说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回避型人格障碍跟自己很像,把问题往身上套,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社恐,毕竟身边的人性格各不相同,不是所有人都能符合自己的交往要求,社交也是需要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如果说有谁能够在所有人面前都能表现得始终如一,悠然自得,那多半是戴上了交际的面具。

需要分清的是两者程度的大小,回避型人格已经对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而普通人可能只有一些不痛不痒的情况。厌恶社交并且做不到正常交流与渴望社交但担心做不好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