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的棋局》:天才少女是如何修炼成女王的?

文 / 草莓馅的小甜饼
2020-11-08 09:40

哈蒙九岁时成为孤儿,却继承了母亲的数学天赋,本来母亲打算带她一起死,可她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孤儿院的生活并不怎么样,幸好她还有一个黑人朋友朱莉和一个西洋棋老师——学校里的校工。

她看到校工贝茨总是一个人钻研棋盘,她请求和他一起下。

本来只是让她试试,可是很快他就发现她是个下棋天才!

贝茨请高中老师和她下棋,高中老师请她和十五个人同时下棋,毫无疑问的,她都赢了。

除了她的天赋,还有她的努力。

每次跟贝茨学到新的战术之后,她都会晚上盯着天花板复盘棋局,思考赢得机会。

优秀人的光芒是挡不住的。

15岁时,她谎报年龄被收养。为了下棋,为了支撑家庭生活,她参加了肯塔基州的比赛,毫无疑问,她又赢了。

接下来是纽约、匹兹堡、巴黎……她的名字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上。

她去了拉斯维加斯,遇到了班尼瓦茨,第一次体验到失败的滋味,尽管她和班尼瓦茨一起获得了双冠军。

在巴黎,她遇到了俄罗斯对手博戈夫,她第一次觉得不知所措,尝到了自己的命运被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滋味。

她看书,看大师的传记、看大师比赛时的棋局、研究大师的下棋风格,跟不同的对手切磋……

第二年,在全美国际象棋锦标赛中,她又遇到了对手博戈夫,她流下了眼泪,她又输了。

她怀疑自己能不能去莫斯科跟那些特级大师比赛,她怀疑自己是不是能比赢博戈夫,她吃更多的镇定剂、喝更多的酒,陷入浑浑噩噩的醉生梦死之中,没有人能帮的了她。

一阵门铃响起。

孤儿院的朋友朱莉来了,她告诉哈蒙,校工贝茨去世了。

两人一起重回孤儿院参加悼念会。

哈蒙走进当年贝茨教她下棋的地下室。

墙上贴了很多关于天才少女哈蒙的新闻采访,还有当年哈蒙给贝茨写的信,还有他俩唯一的一张合影。

哈蒙带走了那张两人的合照,终于痛哭了起来。

朱莉陪着哈蒙回到肯塔基州,陪她打球,还给她当年藏起来的那本书。听到哈蒙说凑不够到莫斯科的路费,她说我有,我这些年也存了不少钱。哈蒙说,如果我赢不了呢?朱莉说,并不是只有贝茨一个人关心你,我也收集了很多你的采访报道,就连有一次大家集体去镇上参观,我都把买冰淇淋的钱用来买关于你的杂志。

哈蒙说,感觉你就是我的守护天使。

朱莉说,我们是朋友,一段时间我全部属于你,一段时间你全部属于我。我出现是因为你需要我的陪伴,朋友不就是互相陪伴的吗?如果我有困难,你一定也会帮我的吧?

在莫斯科,哈蒙终于再次和博戈夫对弈了。

下到一半,博戈夫要求封棋。

当天半夜,哈蒙接到了“朋友们”的电话,这些曾经和她暧昧过、追求过的人,还有欣赏她的人聚在一起,研究博戈夫的下棋战术,他们总结了四种战术,教哈蒙应对博戈夫。

前半程确实如他们所料,不过中途博戈曼换了走法。

哈蒙盯着天花板,她在脑海中快速研究对应战略,终于,她赢了。她打败了全世界下西洋棋最厉害的俄罗斯特级大师博戈夫,成为了真正的女王。

这部只有7集的奈飞原创短剧,虽然描述的是一位天才少女成为棋王的历程,但是中间穿插了女王成长中遇到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女王的勤奋、孤独、对于药物和酗酒的迷恋与摆脱……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并不是由单一的某一个因素决定的。

有遗传的原因、有周围环境的原因、有自身人格的原因、有后天学习的原因。

如果一个人能发现自己的天赋,并努力开发利用自己的天赋,那么他也能成为某一个领域的王。

可是现实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所以也就无从谈起如何利用天赋。

我们的天赋来源于我们独特的精神网络,它由大脑中的突触连接形成,是遗传和早期形成(3岁-15岁)的共同结果,一个人的天赋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经过大量研究,将天赋划分为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探索智能。

如何识别自己的天赋呢?

1、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有什么事情是你熬夜也要完成的呢?有什么东西是你愿意主动花钱去购买的呢?听从你内心的选择,不要考虑世俗的牵绊。

2、关注自己的感觉

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开心、最有成就感呢?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呢?当你无聊的时候你喜欢做什么打发时间呢?有什么事情你做完之后还想再做一次?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3、观察效率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时候能够比其他人更快地完成?或者学习某一项新技能的时候可以快速地掌握?

发现了自己的天赋,还要持续地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天赋转化为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突出自己的优势,形成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