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心智化的能力,会陷入对过去的沮丧和对未来的恐惧中
本周《成年人的无名火,是在保护儿时的自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评论区大家都在说开始对自己的无名火有了觉察,这不就是小伙伴心智化开始了么,什么是心智化?付丽娟老师在《三分钟精神分析》这样讲:
心智化是什么
心智化,是一个过程。一个过程必定会伴随一个内容。心智化过程中的内容是“心理状态”。
就像骑车,骑是动作,同时也是一个动作的过程。骑“自行车”,“自行车”就是对应的内容。
心智化,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心理化。
这个“化”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常说潜意识意识化。这里,意识化,也是一个过程,意识化的内容,就是潜意识。
所以,心智化的内容,就是心理状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心智化,而心智化一定与心理状态有关。
举个例子1
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一个人的行为状态,比如他很恐惧地逃跑,或者他沉默不说话。这是外显的,可以被看见的。是什么让他很恐惧地逃跑?在他心里发生了什么?他是怎么感受、怎么认知、怎么思考的?这个过程,就是他当时的心理状态。
如果我们通过看到他的行为,进而看见与这个行为有关的内隐的心理状态,我们就正处在心智化的过程中。
心智化也是一个名词。上面的例子,也可以说,我们有心智化的能力。
许多寻求治疗的人都存在着心智化能力的缺陷。他们无法看见自己或者他人的内隐的心理状态。将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割裂开。
举个例子2
一个婴儿刚出生,母亲认为小小婴儿只要吃饱穿暖睡足就可以,不必要在情感上或者心理上喂养它,对婴儿没有什么情感的反应,这位母亲实际上是心智化严重受损。她只能把婴儿看成是一个实体的存在,给予实体的照顾。无法将婴儿看成同时是一个心理的存在,给予心理上的照顾。
曾奇峰老师说:心智化,是把自己和他人看作心理上的存在。
没有乳房,就想象(心智化)出一个乳房
弗洛伊德 虽然弗洛伊德没有使用心智化这个术语,但他开创了构建心理过程的基本思想,心理过程产生于本能驱力的能量进入思想的连接之中,也就是,将非心理的某些内容转换为心理的内容时的连接。
没有乳房就想象出一个乳房,这就是心智化。
比昂使用了思想的容器这个概念。他提出,一种容忍挫败的能力使得心灵能够发展出思想,这种思想成为进一步忍耐挫败的方式,而容忍本身也变得能够容忍更多。
这个容忍的过程,就是心智化。
温尼科特提出自我心智化感觉的发展过程中母亲的镜映角色。
Peter Fonagy说:婴儿在照顾者的心理中发现了他们自己的心理。因此,心智化依赖于被心智化,也就是依赖于照顾者的心智化。
由此来看
★ 心智化的建立和发展依附于依恋关系。
★ 在鲍比(依恋理论创立人)的引领下,Peter Fonay等人使用心智化的概念作为综合精神分析和依恋理论的支点,这个支点支撑着发展性精神病理学中的治疗。
★ Fonagy在90年代初期,把单词心智化引入到英国的临床词汇中,并提出心智化的受损与依恋失败有关。
★ Chris Frith(英国伦敦大学的教授,世界领军神经科学家之一)通过来自脑成像、心理实验以及对病人研究的证据,探索了心智和脑之间的关系。他在1991年提出,孤独症的整个症候群起因于单一的认知缺陷,也就是由于稳定的神经生物性损伤导致缺乏心智化的能力。
★ 心智化通常是在依恋关系的情境中受损的。依恋关系的质量导致一个人的心智化发展得是足够充分或者相当匮乏。
曾奇峰老师在一次回应读者问题时,使用了心智化干预,可以帮助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心智化。
事情源于话题:“抚养孩子,单亲妈妈怎么办?”
面对这个问题,曾老师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需要解决的点是“对单亲妈妈这个身份的过渡认同”——就是一天到晚想到自己是单亲妈妈,孩子就肯定缺了什么。
曾老师为什么选这样的思路?
因为很多妈妈认同了单亲妈妈这个身份之后,就搞得很悲情了。
如果一个妈妈总是陷入这种“悲情”的情绪体验当中,可能将他人对她们母子的一切对待都看成是单亲妈妈这个角色所导致,进一步强化她悲情的体验,这好比心智化中谈到的“心理等同模式”——即,将“真实”的内在体验「悲情」和外在现实「单亲妈妈的状态」等同起来。
曾老师说这是自我设限,即处在这种心理等同模式中的人容易感到被自己的情绪和信念囚禁。这种囚禁带来的体验是痛苦的,并且会限制我们注意力的灵活性以及多样的看待问题的视角。
在心理治疗当中,所有的患者都会不时的跌入这样的体验,有些人则会每时每刻被困其中。这时,患者是没有心智化反思能力去处理她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解除这样的限制需要心智化,正如曾老师解咒「单亲妈妈」的干预。
曾老师将「单亲妈妈」替换成「独立抚养者」,这一全新的视角启动了被困“悲情”体验的人们心智化的能力。
心理治疗中心智化干预的目标正是如此——即为来访者心智的生长留出心理的空间。
摆脱『单亲妈妈』的咒语,改用『独立抚养者』这个词
曾老师心智化干预的成效从文末网友的评论可以知晓,有的网友表达「独立抚养者」让人生出自由、气魄、力量的感觉而不再是悲情,有的网友则看到独立抚养者更多的可能性,这样的思考为摆脱「悲情」提供了机会……
心智化心理治疗,正是帮助来访者发展她们自己的心智化思考的功能,培养看问题的多种视角。
多视角考虑问题让来访者有能力整合内在体验和外在现实的不一致,这将变成她们面对和处理现实困难的一种能力。这样一种反思姿态的能力,能够赢过个人的历史,即便那个历史相当恶劣。
人类的心理问题实际上就是心智化的问题
缺乏心智化的能力太多的时候
我们对当下的体验
要么是活在令人泪丧的过去的阴影之中
要么是活在对灾难性未来的想象之中
学习《三分钟精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