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心理行业黑幕丨跳进医院与门诊的深坑

文 / 丫丫男姐说健康
2020-10-11 09:04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在心理行业中医院和私人门诊的那些大坑,你中招了吗?

01

有病就去看医生,听医生的话一定没错,老一辈的金句固然有道理。但盲目的听从医生却是不可取的。

在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的如今,医院的看诊也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从医院流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几个问题:

一、医生问诊时间

现有的调查研究表明,抑郁症是由生理(Biological)、医学(Medical)、社会(Social)和心理(Psychological)因素这四个方面的诱因结合在一起所导致的。

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看起来都很不错,但实际上从很久之前开始就默默承受着抑郁症带来的折磨。

患上抑郁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发生某种事件后,自身生活的环境已经无法再满足自己的身心需求,长期感到无助、痛苦和绝望,从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患者来到正规医院精神科看诊时,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临床诊断,诊断能明确告诉患者现正处于哪种精神类疾病或心理状态,再推荐合适的治疗或干预方法。

那么,问题就来了,

医生不是圣人,难道医生几分钟的问诊就可以全面了解到患者的情况吗?

不太可能,几分钟的问诊时间难以了解患者详细情况,误诊的风险将会大大提高。

公立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或者专科医院医生看诊更适合有明显症状、生活功能严重受损的重度抑郁患者。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医生无法一对一长时间的对患者进行诊断。一天面对几十个预约看诊的人,医生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二、用药治疗

以上问题就会有人解释道,医生除了做诊断,还会使用药物治疗,精神问题吃药就好了。实则不是。

是药三分毒。视频上讲到,医院医生竟然给小孩开三种抗抑郁药加一个镇定的药物,即使这个小孩的情况并不是太严重,如此猛的药物治疗也可能将小孩推进长期依赖药物的深渊。小小的身躯就要承受如此重的束缚,放过他吧。

药物治疗更多的是缓解当下的躯体症状,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不可忽略。那么,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药物+心理治疗的方式以达到长期的治疗效果。

三、仪器治疗,有风险

一些没有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医疗器械数据库认证的无证治疗仪器往往是医院骗取患者钱财的“提款机”。

如“脑神经递质检测仪”(EFG,Encephalofluctuograph),实为一个“皇帝新装”式的骗局。据调查,EFG的真身实为“脑涨落图仪”,其作用仅仅是根据脑涨落图信号检测到抑郁症患者大脑中枢神经递质功能的变化问题,并不能用来治疗抑郁症。(李佳,李雷俊,张晋碚.2009)

而有心之人就是利用大众对专业知识的缺乏与盲目信任类似“美国药监局FDA、中国药监局SFDA、欧洲CE等无凭无证的噱头,来进行一场移花接木式的把戏,一方面得以收取昂贵的检测费用,另一方面可以“钓”住患者这只“金龟婿”。

02

“医院都会挖坑给患者,去心理咨询诊所就不会骗我吗?”

“当然会,一些不负责任,视患者健康为无物,仅仅以赚钱为目的的营销机构比比皆是。”

心理咨询照样可以骗财

央视财经揭露一些心理咨询机构丧失职业道德、暴露市场乱象的真面目,这样的无底洞,谁敢去?谁能去?

一些“见财疯”的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丧失问题严重,他们为了“暴利”,不惜利用患者对其的信任来获取“利益”。一次次的收取费用,不经患者的同意擅自进行录音,录像。这样的心理咨询师,我们不要也罢!

“心理咨询”市场乱象

据了解,国家2018年已经取消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认定,目前只有心理治疗师是隶属卫生体系。

据央视财经再度爆料,目前很多心理咨询从业者,均号称持有“统考ACI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的称号,但遗憾的是,这个所谓的证书在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国外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平台”中根本查询不到

人社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ACI并不受到人社部的监督。

ACI(美国认证协会)实际上是一家开展培训业务的公司,通过卖证牟取暴利的所谓正规的机构。美国加州心理委员会表示,在加州这种证书都是不被认可的。

而如今,它的信息仍然可以搜索得到,多少人还被蒙在鼓里。

当确诊患上重度抑郁症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求医院精神科的帮助,经过医生的临床诊断,通过合适的治疗或干预方式进行治疗。

而对于轻中度的抑郁者来说,除了接受医院治疗,或许通过选择靠谱的心理咨询诊所以达到心理痊愈的目的也未必不是一个好的渠道。

靠谱的心理咨询诊所是由专业的心理医生搭建的,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与心理咨询师。

寻找一位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我们可以这样选择:

  • 专业的医学背景教育
  • 长时间的培训经历
  • 多年的临床经验
  • 响亮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