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抑郁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怎么样?

文 / 太原心理
2020-04-12 00:16
一个心理咨询匠对生活的感悟,喜欢的可以关注我!

阿尔法是比昂精神分析一个重要理论,它的含义代表把不能忍受的情绪感受转化为可以情感接受或者可以承受的感觉。

希望这里我们彼此疗愈将生命不能忍受的痛转变为光,照亮我们的人性深处的黑暗,遇见我们真正的自己······

文/老K

尽管当下抑郁症有越来越多种方法治疗,比如我们熟知的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但其实还有一部分抑郁症对此并没有任何作用(大约在30%)。

这时候医生可能会对这些对药物和心理治疗均无效的患者采取物理治疗,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电击疗法”。

想到电击疗法我们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杨大侠(yang yong xin),总觉得这东西可怕和恐怖,但治疗抑郁症的MECT和他的网瘾治疗存在各种不同的,比如不会在对方不知情下就采取“电击”,这里有严格的流程。

01MECT的来历

第一个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是1950年代出现的,人们之前对精神病的治疗一直都在探索中。

比如人们发现“精神病患者‘抽搐’时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后来很多精神病医生就开始研究如何让人能够抽搐。

一开始人们祈祷用药让人抽搐,但均以失败告终。

人们尝试用电流让人抽搐,一开始拿小狗做实验,最终小狗不堪重负,均被电死。

后来人们改用猪尝试,结果猪对电击非常奏效,比如猪在抽搐和死亡中间的差值非常大,这就让人产生了很大希望,慢慢地医生开始用电流诱导人产生抽搐。

第一个采取电抽搐的人开始时经过了11次才恢复正常,由于电抽搐治疗很容易让人在抽搐过程中骨折,后来人们调整电流量,但发现电抽搐治疗实在让人痛苦不堪,于是人们又开始改进,直到目前有无痛电抽搐治疗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等。

02治疗原理

像抗抑郁药一样,电休克起源于临床实践,被大量证实临床有效,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并不明确。

但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MECT治疗能增加多巴胺、5-羟色胺的释放,所以大概MECT和抗抑郁药物有相似地方。

同时有研究发现MECT治疗后,与记忆明显相关的海马区域可能发生隐性或者显性的结构变化,接受过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以及杏仁核的体积均显著增加。

不过有些人认为MECT会导致自己记忆力减退甚至消失,这里要提醒这是MECT最明显的副作用,不过有些人感觉记忆力减退反而让自己轻松了许多,比如过去一直烦恼的事情,现在统统记不起来了,但要注意,记忆力减退并非不可逆,所以既希望“电自己一下”就没有烦恼的人还是打消这个想法吧。

这里之前我说到了,有些人会因为MECT出现记忆力减退而烦恼,当然也有人因为记忆力减退而高兴的。

这里我截取知乎一位亲历者描述的感受来帮助大家了解这个治疗方法。

最后想提醒广大郁友们,当需要电休克治疗时,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一定要选择改良版电休克治疗(MECT),且与医生沟通,尽量使用效果较好的静脉麻醉药;但如果经济无法允许,情况又紧急,传统电休克治疗(ECT)也有一定的疗效。

文章作者:老K

老k简介:本科,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三级双证持有),神经症亲历者 ,佛学爱好者,公号“阿尔法心理研究所”创作者 ,头条认证心理领域创作者(青云计划科普类获奖者),长期坚持省三甲医院动力学个人体验分析110小时+ (目前仍在进行)

培训/学习经历:国家心理咨询师系统面授培训、曾奇峰精神分析60讲、武志红心理学课、熊逸佛学50讲、施琪嘉创伤疗愈系列课程、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彭旭《走出抑郁,学会自我疗愈》系列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