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宅”生活,走上工作岗位,心理做好调试了吗?

文 / 心血管内科王医生
2020-03-31 00:15


一场新冠疫情,让大多数人都过了一个超长假期,在家里过起了花式“宅”生活。现在,随着中国疫情的有效遏制,许多上班族逐渐走出宅生活,踏上了通勤的道路。

但是,生活和工作节奏的改变,许多人可能会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这可能增加抑郁风险。生活要继续,工作要继续,心理的调适我们也不能停。

一、上班族复岗前两周是适应期。

一般一种行为坚持两周就可以形成习惯,宅了那么久,人们在家里形成了新的生活或工作模式,复工后,这种模式又要向一种新的模式转变,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效率比较低等,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反应。只要接纳这种感受,不要强行去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坚持两周,情况就会变,又会适应新的工作模式。

二、担心感染怎么办?

如果是担心上班过程中有感染风险,就要在实施科学防控措施后,去接受可能面临的风险,然后坚持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要知道,除了新冠病毒,我们每天还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而对于还保持在家办公状态的人,建议大家要逐步培养和复工一样的工作节奏,沿袭以往去办公室的工作习惯。比如在家里整理出一个小区域专属办公空间,实现场景分工。另外,按时工作、按时休息,保持整体工作时长,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这样可以在复工后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也是舒缓自己不良情绪的一种方式。

三、焦虑也有好处,只要不过度

疫情中,每个人都是战士。普通人虽然不在一线战“疫”,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焦虑、恐慌、紧张。很多人会觉得焦虑是个不好的情绪,其实换个角度,焦虑也是有好处的,可以对我们产生保护作用。

在我们遇到危险时,本能就会害怕、担心、紧张、恐惧。在这样的状态下,呼吸、心跳会加快,骨骼肌肉变得紧张,胃肠道受到抑制,听觉可能都会变得比以前增强。全身上下所有的器官系统在大脑的支配下重新分配资源,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你。

有紧张、害怕的能力,才能够减少我们暴露的危险,所以,焦虑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而且是必须具备的。

但是,要注意分辨自己是否过度焦虑,比如和自己以前或者和朋友对比一下情绪变化;再看一下自己有没有失眠、泪点低等身体和心理层面的变化。

如果这几个方面都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那就可能是焦虑过度,如果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就需要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