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越是见过世面的人越谦卑,因为他们鄙视群体的智慧

文 / 第一心理
2020-03-24 17:38

我认识一个人,他的消息很灵通,而且对于一切能让自己便利的事情都了如指掌。

某天,他下班途中,遇到路边一个卖汽车坐垫的商店打算转型,所有东西都五折甚至更低出售,商店被围得水泄不通。

在得知为什么这么多人后,他马上选择了去凑这个热闹。回来后我问他:你连汽车都没有,买这个干嘛?他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如果不知道这里清仓减价还好,但是恰好路过,要是没买到就感觉自己很亏。而且真的很便宜,像白送一样。

一晚上,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是我的话,会买吗?后来我想明白了,他可能不是因为怕自己亏了,而是怕别人赚了。

这让我想到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还有鲁迅先生曾经问过世人的:从来如此,便对吗?

集体无意识

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的两个层面。

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后者则包括婴儿时期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故称“集体无意识”。

通俗来讲,像我们平时说话、行动、与人的交往模式、对于某个事物的看法,这种我们就认为应当如此。并且,也不是所有错误的行为方式就是集体无意识。

有些事情你看起来可能是有意而为,其实却是集体层面的潜意识在驱动着你。

比如,你选择工作时,看似是自己挑选,最后如愿确定了一个自己心仪的工作。可是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这份工作是心仪的工作。

这就和你的成长有关了:你的见闻,你的梦想,你所受的教育,都确定了你会对这种工作感兴趣,而不是因为你感兴趣才去选择这份工作。

在集体无意识中,人自身独特的个性会被削弱,本性和欲望会被放大。

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你和另外29个人关在一起,你平时是个谦让的人,动作举止都很文雅柔和缓慢,但是每天看守送来的食物会有29份有肉食,剩下一份是全素。如果不去争抢,虽然也不会挨饿,但是会吃得不好,你会放下矜持去抢肉吃吗?

就算做不到野兽状,也一定比平时更加急切和凶猛吧。

这就是为什么开头我朋友会去买一个用不着的东西的原因。

这样看来,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能忍住自己不随波逐流的人一定有一份异于常人的坚守和心态吧,这样的人往往是我们说的很有经验的人,也就是他所见所闻总是很丰富的。

什么样的人算是见多识广?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活一辈子,就是要探知世界,探知自己。见得多了也就是平常心了。

这很好理解——如果大山里连鞋子都没得穿的孩子,今天到某个游乐场玩了一上午,下午去看了电影,晚上吃了西餐吃了冰淇淋。

你猜他回家后会怎么跟朋友们眉飞色舞得讲起?一周后遇到新朋友又是如何跟他回忆?甚至一个月后遇到熟人又是如何提起和展开?

那么,这不就是都市人一个普通的周末吗?一个月后当有人提起,你可能会挠挠头问到:哪天来着?

所以,真正见过世面的人往往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凡事都有自己的见解,自信而不盲目,谦虚而不自卑。

现代人动不动就批判别人的三观,而往往批判的标准就是和自己是否一样。更可笑的是,很多人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没有三观的。

这里有一个方法,如果你看到别人说的话有道理就表示认同,那你可能还没有自己的三观。所以夸夸其谈的人往往都是井底之蛙。

在一个舞会上,一个男人到处向人介绍自己,炫耀自己出版的十多份著作,逢人便说。

他见角落里有位女士默默坐着静静端详着大家,也忍不住走上前开始又说起自己的十多本书,女士回答到:是吗?我只出过一本书。是哪一本呢?男子轻蔑地问到。“是《飘》。”

邓宁·克鲁格效应( Dunning-Kruger effect )表示:

①能力越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②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③能力差的人无法认识和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度

④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它大致把人的见闻成长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愚昧山峰,这一部分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二部分是绝望之谷,这部分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三部分是开悟之坡,这部分人知道自己知道;最后一部分就是持续平稳高原,也就是人群中称为大师的人了,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知道。

急于表现炫耀,无非就是怕别人不知道,一定要讲给别人听,我要让你知道,这样我才知道你知道了。这往往是第一类人喜欢做的事。

而真正见过世面的人对于所有事物看起来都一样,没有特别值得炫耀的,真正讲出来也不是炫耀的情感了,对于许多事情,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了解这么多。

面对群体的智慧,集体无意识时,他们能保持本心,明辨是非。

许多约定俗成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也是可笑和错误的。对于集体的心态和行为,他们也能分析出原因来。看得透彻也就不会摇摆不定了。

比如,在老一辈眼中,要是到了30岁还没有对象的话就是错误的,是违背常理的。

在年轻一代眼中,这种事情本来就没有一个存在的基础,大家都这样做慢慢也就变成一个规定了。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再按照这个规定行事,这就是鄙视群体智慧的一个很好体现。

随着见识的积累,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违背集体智慧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

对于结婚这件事,被提起时往往也是心平气和,要么转移话题要么晓之以理,没有争论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见识多的人总是保持谦卑的原因了。

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不过这少数人谦虚地说这是大家的智慧罢了。

所以,细心地观察世界,认真地对待生活,偶尔看书偶尔旅行,当自己的发现、感触和感悟越来越多时,谦逊之心也就油然而生了。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