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心理问答】性格急躁怎么办?
性格急躁怎么办?
我身边不乏性格急躁之人。性格急躁之人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性格急躁的人在生活工作当中执行力强,做事效率高。干脆利索,从不拖拉。面对难题,反应迅速,抓住重点,即能达其目标求其结果。他们心直口快,不擅长伪装自己算计别人,具有豪爽的性情,阳光的心态,真诚坦率,有担当,不记仇。他们追求高标准,适宜快节奏。喜欢挑战,擅于发现和把握机遇。但是,我们不得不说性格急躁的人也常会把工作和生活搞得一团糟。他们碰到不称心的事情易激动、易情绪化,缺少幽默感,自控能力差。情绪激动时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说。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做事急躁轻进。
由此说来,急躁是人的一种不良脾气和性格,也是人的一种非理性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长此以往也会使人体出问题。如内分泌紊乱,影响身体正常的代谢;脾气性格的急躁固执容易引起交感神经亢奋,导致血压升高;还会使大脑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的有毒荷尔蒙,加速衰老。
性格急躁怎么办?寻求改变吗?如果你情绪一直很急躁,喜怒无常,很难控制住情绪,要采取渐进的办法,先让自己找新的事做,在一个点上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做一些有序的工作,以逻辑思维来抑制情绪情感,渐渐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调节情绪,消除急躁的效果。
如果你在与人打交道中,经常会容易与人产生摩擦,在心里出现急躁情绪,你知道自己有这个缺点,就应该在心理上有意采取一些措施,提醒自己对人耐心宽容,换位思考,退一步海阔天宽,有了这样的度量,你就不容易被别人激怒。
如果你是性格急躁的人,要改变自己,就要学会放松,比如,培养幽默感,学做一些训练耐心的活动,练练书法绘画,解系绳结,下象棋等,只要能持之以恒地积极训练自己的耐心和意志力,你的急躁情绪就不再那么急躁了。
你在做事之前还可以事先培养和训练自己,保持耐心平静,遇事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分析,有乐观的情绪。
总之,克服急躁情绪,生活一片绿茵。
Q:留守儿童长大以后,对今后的生活有没有心理影响?
说到留守儿童,就让我想到“大眼睛女孩”----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的这张照片,想必您也熟悉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民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选择了走出家乡到城市务工,但受客观条件限制,许多孩子就会被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这也就出现了像照片中的女孩这样的留守儿童。2018年,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调查表明:在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父母是不负责任的,他们把孩子丢给祖父母就万事大吉了。导致这部分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与家人缺少交流和有效监护,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在心理上的问题更多的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心理问题表现在更多孩子的身上:学习成绩下降、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性格孤僻、脆弱、道德真空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2008年,“留守儿童”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两会议题上,政府意识到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的严峻,未来会对社会管理造成很大的挑战。为此政府一直在作出努力。现在的农村和二十年前的农村已经有着本质区别,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对于农村的道路、通信、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很大的投入,总书记所牵挂的贫困人口正在渐渐消失。现在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对于捐赠衣服、文具并不能对他们实际生活带来太大改变,他们需要的是被关注、被重视、被呵护。一些父母的做法就很值得一荐,当做了让孩子留守的决定时,心理就预设到,自己是需要担起远程关注孩子境况的。每天利用互联网或视频,了解孩子生活、学习上的事情。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内心,在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时,与孩子建立有效的链接,参与孩子的成长。也有的父母在条件许可时,多一些回家,让留守的孩子不再孤单。同时,这些留守儿童,他们生活艰苦,也渴望上学,为了能够让这些留守儿童得到帮助,除了政府出台一些措施,有很多志愿者都愿意前往贫困的偏远地区去支教 ,前面照片中的主人公也正是因此照片被希望工程关注,得到资助,完成了学业,而她也是不负众望的考上了大学。如今她还成为了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Q:
当你明确意识到你精神出了问题时,抑郁、焦虑、精神衰弱易崩溃,会选择与家长、家人沟通吗?
我中学有个同学有段时间总是爱发火,不开心,他已经意识到了这可能是精神出了问题,他接受了医学院同学的劝说,去医院就诊,很快症状解除。
许多这类案例表明,当你睡眠饮食、身体状况、精神状态,情绪状态等方面一反常态时,你要警惕了,立刻觉察自己,很可能身心出了问题。
当你明确意识到你精神出了问题时,内心会希望尽快回到正常生活轨道,解脱精神疾患的困扰。有的人会选择自助自治,或是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也有主动去医院就诊的,或是选择和好友诉说,也会和家人或家长沟通。但有些人不会选择与家长或者家人沟通。比如有抑郁状态的人群,他们出现精神状态差,情绪低落,负面情绪满满,封闭自己不与外界沟通。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他们认为旁人无法了解他们的内心,而且他们觉得自己的同龄人比起家长,对抑郁症有更多的理解,所以他们更愿意与朋友沟通,而不是家长。他们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原因有三,第一,不愿家长担心认为;第二,家长不能理解自己;第三,家长无法缓解本人的负面情绪。他们当然希望家长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顾及自己的感受。他们真正需要的是陪伴与倾听宣泄,他们在朋友那里可以得到安心。
抑郁焦虑神经衰弱等病症是需要被正视以及被重视,又容易被忽视的心理疾病,有些人对此不太了解,只觉得是一些情绪问题,直到身体上出现明显的病症,才会求诊。比如快考试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就会紧张担心,这就是焦虑。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就会诊断为焦虑症(也称为焦虑障碍)。造成神经衰弱的主因是精神因素。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超过神经系统张力的耐受限度,即可能产生神经衰弱。
这些精神问题一旦我们意识到了它在我们身体中的存在,就要直面接受,积极治疗。并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三分钟心理问答】
聚集了一批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专门回答网友有关心理学的种种疑问,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惑,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
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心在一起则走得更远......
报名咨询
于小鲜儿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