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的这些病不好好治,当心以后变成“精神病”
养孩子是个操心事儿。
“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这句出自12岁弑母男孩的话,着实让屏幕前的“老母亲们”心头一紧。含辛茹苦地把娃养大,光“膘肥体壮”可不够,精神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啊!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串儿跟娃们精神健康有关的研究。
一
来自丹麦的精神病预警——癫痫篇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体温升高超过38度时发生的惊厥,表现为四肢抽搐、翻白眼等。它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也是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患病率在3%~5%。
虽然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但可不代表孩子平时抽抽(由于发热引起的惊厥或癫痫)没关系。
丹麦举一国之力告诉你:小孩儿热性惊厥或癫痫,会让TA从小一直到青春期、成年早期都容易得精!神!病!!
研究发表在 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已有研究表明,小儿癫痫发作与儿童时期精神疾病有关。那长大后呢?还有关系吗?
怀揣着这个疑问,丹麦科学家们研究了1978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期间,在丹麦出生的129万多个孩子,每个人平均随访11.6年,结束时这些孩子们的平均年龄是21岁。
其中43148人曾经高热抽过,10355人患有癫痫,1696人两件事都有。
而在总人数中,83735人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被鉴定出至少患有“药物滥用障碍、精神分裂症、情绪障碍、焦虑、人格障碍”这五种精神疾病中的一种。
那么高热抽搐和癫痫与精神疾病有啥关系?高热抽搐使得罹患其中任何一种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了1.12倍;
癫痫使这一风险增加了1.34倍;
不幸既高热抽搐又癫痫的孩子,这一风险高达1.5倍。
在孩子从小到大的各种大病小灾中,小时候的癫痫病史与精神疾病风险关系密切。而这五种精神疾病中,关系最密切的是精神分裂症,其次是焦虑及情感障碍。
男孩儿和女孩儿在其中倒没有显示出什么性别差异,但精神疾病风险会随着热性惊厥入院次数的增加和儿童癫痫的后期发作而增加 。
图1:从这个标准化后的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各个疾病与热性惊厥、癫痫的关系,越靠近图右边的小黑方块就意味着这个疾病的发病率越高
不但如此,儿童时期有过抽搐病史的人,在摄入酒精后引发的精神疾病风险比吸食大麻之后的风险还高。为什么呢?研究人员暂时还不知道。
而在对发病年龄的分析中,科学家们注意到癫痫和精神疾病间的关系似乎在癫痫发作后期变得更强,即在7~9岁癫痫发病的孩子们中发现精神疾病的风险最高。
但由于大量证据表明癫痫与精神障碍是双向的关系:癫痫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也可能导致癫痫。所以,在这个年龄组中,一些癫痫的孩子可能在癫痫发作之前就存在没有经医生确诊的精神疾病,因为不能排除这种双向影响,暂时不能下定论。
看来关注孩子精神健康,得从关注他们的抽抽开始!
丹麦急急拉住我:“且慢,还没完!”
二
来自丹麦的精神病预警——感染篇
还拿感染不当回事?还在乱吃抗生素?
丹麦再举一国之力告诉你:小心变成精!神!病!!
研究发表在JAMA Psychiatry
以往对成年人的研究表明,严重的感染会导致精神障碍的风险增加。那孩子呢?孩子感染了以后对未来的精神健康会有持续性的影响吗?
好奇的丹麦研究人员又调查了1995年至2012年间在丹麦出生的100多万人。
结果显示■ 需要住院的严重感染会使需要进医院解决的精神疾病风险增加84%,还导致使用精神疾病相关药物的风险增加42%。
“哦,严重感染是吧!那我们家娃儿没得过,不用看了~”
丹麦:且慢……
■ 吃抗感染药的那种不怎么严重的感染,也会使“需要住院的精神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40%,使“服用精神疾病药”的风险增加22%;
图2:A图的横坐标是服用的抗感染药物的数量;纵坐标是收治入院的每一个精神疾病的风险比率;B图的横坐标和A一样,纵坐标是开具精神疾病药物处方的风险比率。
不但如此,科学家们还指出“抗生素”的使用是与精神疾病风险增加最相关的抗感染药物。
他们还顺便总结了上文提到的“精神疾病风险增加”都是哪几种精神疾病:
图3:本研究都涵盖的几种精神疾病及每种精神疾病的风险
从目前的表中来看,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强迫症、人格和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和行为障碍、抽动障碍,与感染和使用抗生素的风险相关性最高。
其中,由于感染导致的风险最高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发育迟滞;由于使用抗感染药物导致的风险最高的精神疾病是:抽动障碍。
为了确认结果的准确性,研究人员还把不是独生子女的患者和他们的兄弟姐妹对比了一下。
结果:由于感染住院治疗使精神疾病风险增加了1.21倍、精神药物治疗的风险增加了1.17倍;而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使精神疾病风险增加1.16倍,但对精神药物的使用倒没啥影响。
科学家表示:
出现这种情况,佐证了之前研究中所谈的“感染因子可以穿过血脑屏障,意味着即使外周感染也可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
而且有文献报道,抗感染因子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并导致肠道微生物群受到干扰,可能会伺机改变大脑,从而导致精神障碍风险增加。
所以孩子感染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并且不能滥用抗生素!
三
没有精神疾病,但孩子压力大怎么整?
我们以为小孩子家家每天除了吃和玩,没什么烦恼。其实错了!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受到精神疾病的影响,造成每年约247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其中,近80%的需要治疗的孩子并没有得到治疗。
若问我们的孩子健康状况如何?大概很多老母亲、老父亲会斩钉截铁地说:
“我家娃儿当然没有精神病,不过压力确实大!怎么办?”
丹麦:这个我不管……
美国:没事儿,我来管。
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美国一项研究评估了在紧张的任务之后,短暂的、非结构化的(摸摸、抱抱)与狗狗进行互动,对儿童的情感,焦虑和唤醒的影响。
相对于不进行安抚、只是等待,或接受来自舒缓物体的触觉刺激(比如抱个娃娃啥的),与狗狗的互动增加了对儿童的积极影响,并减少了他们的焦虑心理。
不过其中的机制,研究人员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养孩子还真是个操心事儿。
抽两下吧,容易得精神疾病。感染的话,不吃药,比较容易得精神疾病;吃药抗感染,更容易得精神疾病;一不小心感染严重了,住进医院,最容易得精神疾病(详见前文,不要曲解哦~)。
为了不得精神疾病,还得考虑再养个毛孩子(狗狗)。
养个孩子都要暴走了,又要当铲屎官,父母真是不好当啊!
参考文献:
1.Julie W Dreier, Carsten B Pedersen, Chris Cotsapas, Jakob Christensen.Childhood seizures and risk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adolescence and early adulthood: a Danish nationwide cohort study.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December 6, 2018.DOI: https://doi.org/10.1016/S2352-4642(18)30351-1
2.Ole Köhler-Forsberg, Liselotte Petersen, Christiane Gasse, et a.lA Nationwide Study in Denmark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reated Infections and the Subsequent Risk of Treated Mental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5, 2018.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8.3428
3.Molly K. Crossman,Alan E. Kazdin,Angela Matijczak,Elizabeth R. Kitt &Laurie R. Santos.The Influence of Interactions with Dogs on Affect, Anxiety, and Arousal in Children.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Published online: 30 Oct 2018.DOI:https://doi.org/10.1080/15374416.2018.1520119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