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岁女研究生去世:自杀的年轻人,真的越来越多了?
11 月 22 日凌晨,王钰敏家属与记者确认她已离世。
“从家属的角度来说,人已经找到了,我们也不想再多说什么,谢谢大家理解。”
此前,家属曾发布寻人启事,在 19 日傍晚钰敏独自离家失去联系后。21 日晚上,家属声称已找到人,大家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之后,次日却听到了这样令人遗憾的消息。
去世的年轻姑娘年方 24 岁,今年 6 月刚从人大研究生毕业,人生才刚刚开始。
今天,我们不谈一个人要多绝望才会去选择自杀,我们只谈自杀这件事。
自杀,一个世界范围内沉重的话题
生命,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然而,有一些人,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近 80 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 40 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这还是已自杀成功的,未遂者则更多。
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22.2人,远高于高自杀率国家的标准(20人/10万人)。在1995-1999年,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当时,自杀甚至已占到我国人群死亡因素的第5位,而对15-34岁的人群而言,自杀是首位死因。
此外,自杀未遂者数目约是自杀死亡者的8至10倍,大概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出现过自杀的念头。
而因自杀生活受到影响的人,即自杀成功者、未遂者身边的亲朋好友,数量则更多。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自杀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希望的破灭,以及再也回不来的人。而每年却有这么多人因此而陷入痛苦之中。
自杀离我们远吗?其实一直都在身边,只是因为人们避而不谈,所以看上去好像周围的人都是快快乐乐、没有烦恼一样。
为什么人会选择自杀?
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将酒精成瘾与抑郁症列为自杀高风险因素,实际中往往并不止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于人选择自杀的原因,专门研究自杀的费立鹏教授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自杀死亡的原因,约一半归因于心理卫生问题,一半归因于社会问题。
与国外自杀数据不同的是,中国的自杀率农村为城市的 3-5 倍,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 25%,均与国外相反。
在中国,自杀多为冲动性的行为,国内的自杀未遂者中,有约 60% 并没有精神障碍,也就是说,精神障碍并非中国人自杀的主要原因。
此外,一项针对严重的自杀未遂者的调查显示,从第一次有自杀念头到开始付诸实施,60%的人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的。
换句话说,如果在一个人有自杀念头或者已经冲动实施的时候,能够及时打断阻止,那么中断自杀行为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这就需要能够尽早识别自杀念头与行为。然而,由于“羞耻心”,人们在面对自杀、尤其是因精神疾病的自杀念头及行为时,多数认为那是“不光彩的”、不能被别人所知道的,因此多采取隐瞒、逃避措施,这导致了自杀救助难度的增加。
无论是否是由于抑郁症引起的自杀行为,都有一定的征兆可寻。学习识别这些征兆,就有可能帮到他们。
自杀前有哪些征兆?
从1990年到2016年,中国自杀率从10万分之23.8降低到10万分之8.5,成为全球自杀率下降最快的国家,下降了超过50%。
自杀的人并没有越来越多,只是由于逐渐重视,给人造成了好像自杀者越来越多的情况。
如此成绩,是方方面面的措施达成的,其中,向大众普及自杀征兆、帮助自杀者,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自杀者自杀前通常有以下征兆:
一、思维迹象:
1、多次提及自己压力大、人生是痛苦的
2、反复说出活着没有意思
3、讨论遗体捐献问题
4、直接告诉别人“我想死”、“我不想活”
5、间接或在日记、信函中流露出来,或者说“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
6、留下类似遗言的话,或者发现写遗书
7、发现在考虑生存的意义,否定人生积极的意义,“我的生活毫无意义”
8、与人探讨死亡的理由
9、认为自己现在与将来一事无成
10、说自己很无用,总是拖累人,“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些”
11、说自己很无助,没有人能够拯救自己
12、表露外界的一切对自己没有意义
13、表露某件事让自己很羞耻,无脸见人
二、行为迹象:
1、性格变得明显封闭,独自呆在某处
2、长时间沉默与思考,表露有心事
3、避开朋友与亲人,不愿意与人沟通
4、自己的仪态变得无心顾及
5、生活能力与工作能力明显降低
6、收集可以致生命消失的物品
7、做出一些极度冒险性的行为
8、无缘无故整理自己物品,把至爱的物品送给朋友
9、赠送纪念品,或把自己物品分配给人
10、向人道谢、向人告别、归还所借物品
11、行为从极度痛苦突然转变得很轻松
12、发现其收集自杀死亡方法与经验
13、向人询问某些危险品的获得途径
14、行为中有准备自杀的迹象和过程
如果一旦周围的人有以上举动,你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发现有人要自杀,该怎么做?
既往自杀未遂者、有抑郁症、有酗酒和吸毒问题的人,是自杀高风险人群。
对于自杀的干预准则,可以简单概括为“自杀预防七要七不要”:要重视不要忽视;要讨论不要躲避;要理解不要说教;要帮助不要刺激;要陪伴不要独处;要保护不要隐瞒;要治疗不要等待。
如果发现或者怀疑身边的人有自杀念头甚至已有自杀行为,在充分冷静下来后,接下来具体可以这么做:
1、要充分重视信号。
自杀者往往会在实施自杀前向外界释放求救信号,但这并不能代表对方不会真的自杀,不要忽视信号甚至以为对方在开玩笑。
2、要勇于讨论自杀话题。
开诚布公、不带偏见地谈论,是让对方放松下来非常好的手段。询问自杀想法不会引发自杀行为,却往往可以减少焦虑,让他们感觉得到了理解,谈论就是一种支持,躲避反而会让他们更为绝望。
3、要对自杀想法给予理解。
这点非常重要,最需要的就是将对方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子上。既不要居高临下、不耐烦,也不要大声斥责、粗暴蛮横。说教式的劝说往往无济于事。
4、要认真帮助他/她分析面临的问题。
认真、理性地分析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能够极大地缓解自杀者的焦虑绝望情绪。
刺激的话语起不到“以毒攻毒”的效果,不理解、不尊重、粗暴指责,往往反而会加重当事人自杀的念头,并可能更快、更隐蔽地实施。
5、要注意陪伴。
有人陪伴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支持。让其独处不仅不能让其冷静,反而会让他们更加感到孤独。
6、要保护其隐私,但不等于隐瞒。
自杀者、尤其是与精神疾病相关的自杀者,由于病耻感,往往拒绝寻求帮助。明确说明您会让其他值得信任的人一起帮助他/她,并建议和鼓励他/她向专业人士与机构寻求帮助,如医生、精神卫生保健人员、顾问或社会工作者等。
7、时间不是缓解自杀意念的良药,要及时治疗干预,等待只能延误时机。
及时行动,比什么都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自杀者可能会伪装不想自杀以欺骗他人、从而放弃接受专业帮助,往往发现时,悲剧已经造成。
无论是哪一种自杀原因,后续都会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抑郁症、酒精依赖患者还需要额外治疗精神疾病,其他自杀者也需要持续的心理治疗。
来自亲朋好友的陪伴能够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他人的监督服药治疗或者其他治疗方式,也能促进自杀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