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告诉你:爱炫富的人,都是自卑造成的

文 / 闲庭落读书
2019-08-21 04:05
"心理学告诉你:爱炫富的人,都是自卑造成的


说起炫富,古人可是走在我们前列的。最出名的炫富故事,莫过于石崇与王恺比富。

石崇为了炫富,建了一座堪比皇宫的别墅——金谷园。这还不罢休,听说王恺吃完饭,用糖水洗锅,他就命家人用蜡烛代替柴火。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偏偏就要比他的多,做了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来刷墙,石崇就用花椒刷墙。

王恺是晋武帝的舅舅,晋武帝得知他们比富的事情后,暗地里偷偷帮王恺,赐给他一棵两尺高的珊瑚。王恺刚把珊瑚拿到石崇面前就被石崇给打碎了,王恺连连惋惜,觉得这一次自己赢了,石崇心里不舒服,所以才要把这么好的珊瑚给毁坏。石崇却嗤之以鼻,把家里的珊瑚拿出来任王恺挑。高三四尺的珊瑚都有好几棵,像王恺那棵珊瑚的就更多了。

在这个比富故事中,石崇似乎是赢家。不过,石崇与王恺比富能得到皇帝的支持,这还真是一件稀奇事,或许是因为王恺是皇舅的缘故,或许晋武帝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看到石崇的财富堪比皇帝,却没有办他,不得不说,石崇实在是幸运。

心理学告诉你:爱炫富的人,都是自卑造成的

另一个炫富故事的主角,就没有那么幸运。这个人叫沈万三,我们去周庄吃的万三蹄,据说就是沈万三招待贵宾的必备菜。沈万三富可敌国,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修建都城时,沈万三捐助了三分之一。对此,沈万三洋洋得意。之后,沈万三又提出要拿出百万黄金替朱元璋犒赏三军,这一提议并没有得到朱元璋的首肯,反而惹怒了他,一气之下,找了个理由将沈万三发配到云南边锤,财产也被全部没收。

从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做人还是要低调,炫富容易引来灾祸。可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对炫富趋之若鹜呢?其实,本质上是自卑心理导致的。

与弗洛伊德并驾齐驱的心理学大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说:“自卑是人类所有改善处境所做努力的根源。”这么看,自卑是个好事,那石崇和沈万三都已经成为首富,为什么还热衷于炫富呢?原因很简单,内心的自卑并没有因为财富的积累而消失,依旧在心底持续发酵。

心理学告诉你:爱炫富的人,都是自卑造成的

为什么说自卑是我们的通病呢?

三个久未谋面的同学相约去聚会,第一个走进来的人,西装革履、趾高气扬,大声讲着话,时不时地训斥一下服务员。第二个人,在饭店外面张望了一下,拉了拉衣服走了进来。第三个人,一进来,就目光躲闪,坐在角落里,静静地听着另外两个人聊天。

说实话,这三个人,内心都存在着自卑。只是表现形势不同,有人要用大声讲话来抵消内心的自卑,有人用逃避来回避自卑。

这些自卑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对比心理。我们不仅拿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做对比,还常常拿自己与别人对比。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你看看张小花每次考试都考第一,你就只能在中游晃荡。”妻子对丈夫说:“你看看老王都年薪百万了,你还守着月薪8000的工作,有意思吗?”

我们常常拿自己与更高的人去对比,带来的是更大的心理落差。为了填补这种心理落差,自然要在某些方面弥补回来。这种弥补就是一种寻求优越感的过程。

心理学告诉你:爱炫富的人,都是自卑造成的

在小品《有事您说话》中,郭冬临扮演的小职工,因为职位低,被人瞧不起,就开始想办法寻求优越感。他的优越感,就是刷存在感。整天挂在嘴上的是“有事您说话”,别人一张嘴,他谁都认识,什么事都能办成。最后,科长让他去搞几节火车皮,他竟也满口答应了。事实上,他谁都不认识,帮人买火车票,嘴上说的是哥儿们送过来的,事实上是他排了一夜队,最终还是从黄牛党手里买的高价票。

在别人眼中,他做的是傻事,可是他觉得自己职位低,总是被人瞧不起,分东西时分到的都是最差的,为了摆脱这种自卑,他开始去强大的环境里寻求庇护,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咱不能让人说咱无能”。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因为我们都会遇到自己办不到的事情。面对自己难以逾越的目标,有人脚踏实地,制定策略,最终即便没有达到,也摆脱了当时的艰难困境,拥有了坚定的信念。有人望着目标带来的压力,就会采取一种回避的策略,就像小品中的郭冬临一样,他没有认识到付出努力就能改善自己的处境,而是想通过“傍大款”(这个大款是虚拟的)来解决自己的处境,获得别人的仰慕。

其实,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尤其是在酒桌上,有人大声吹嘘自己认识某某领导,和某某领导吃过饭,有什么事打个电话就能解决。饭后,他骑着三轮车回家了。那些领导不过是在电视里见过,实际上他根本就不认识。

那为什么他们不实事求是,而是要做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呢?这就是自卑在作祟,为了摆脱自卑追求一种优越感,他们会给自己“加戏”。也可以说,这些人是想追求在人群中的存在感。就像小品中,郭冬临收到了科长送的宾馆里的一次性牙刷都觉得是对自己的肯定。

自卑本来是督促我们努力的原动力,却成了这些人寻求优越感,“误入歧途”的原罪。

心理学告诉你:爱炫富的人,都是自卑造成的

为什么我们都想追寻一种优越感?

我们在朋友圈里常常会看到有人今天在泰国度假,明天在巴黎血拼,看起来风光无限。真相是她一个月3000块钱,那些图不是盗来的,就是PS的。可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她认为将自己伪装成一个有钱人,就能获得别人的认同感。本质上,她存在着价值感低、自我效能低的问题。她应该做的是努力去工作,精进自己,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而不是经营好朋友圈,给别人一种虚假的表象。

很明显,这种炫富的人,就是内心的自卑导致了安全感的缺失。

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女孩从六七岁开始就偷东西,12岁就和男孩在外面过夜。阿德勒在与她聊天中得知,她并不喜欢偷东西,也不喜欢与那些男孩们待在一起,但是她想引起母亲的注意。因为父母关系紧张,对她的到来,母亲很不情愿。两岁时,父母离婚,她长期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从小,母亲对她的忽视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为了寻求安全感,她想到的办法就是给母亲制造各种麻烦,想看到她抓狂的样子。小女孩刷存在感的方式看似特别,却是因为从小母亲没有给足她安全感造成的。

就像石崇在当时已经是妥妥的首富,假使有福布斯排行榜的话,他也遥遥领先,为什么却要与王恺比富呢?缘于石崇的不安全感。从小,他家庭富裕,过惯了富家子弟的生活。可是,一切都在父亲去世时戛然而止。父亲将财富分给了几个儿子,唯独让他净身出户。从富家子一下变成贫困户,他的心理落差有多大,寻求安全感的愿望就有多强烈。

巨额财富只是让他找寻到了物质上的安全感,内心却依旧处于匮乏中,炫富只是填补内心匮乏感的工具。这种匮乏就像是永远也填不满的巨大的黑洞,吸引着他只能靠炫富来找到一点点优越感。

我们误以为内心的优越感,能够抵消自卑心理。其实,这不过是引导自卑走向了自卑情结。对于“自卑情结”,阿德勒是这么解释的,人在面对不能够解决的事情时,所做出的无所适从。

这种不安全感,也是一种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为了刷存在感,他们就会变着花样地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人用的是名车名表,有人用的是“傍名人”,有人用的是制造麻烦……

只是这种优越感是一种幻象,当泡沫破灭的时候,真相浮出水面,他又被打回了原型。这就更加印证了他自卑的心理,觉得想获得别人的认同,就需要通过非正常的途径,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奋进。

对于优越感的追求,是每个人都想达到的目标,只是内心匮乏的人,缺乏安全感,自我存在感不强,容易误入歧途,这种方法永远都不能让他达到真正的优越感。只会让内心更加匮乏,变得更加软弱。

就像著名的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说:“最大的骄傲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软弱无力。”

心理学告诉你:爱炫富的人,都是自卑造成的

我们将如何超越自卑?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只有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它长得矮小、单薄。很多植物一起生长时,它们都长势茂盛,充满活力。这种现象叫做共生效应。

植物会在竞争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人类是有思想的动物,在竞争中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导致产生两种行为:一种是积极的行为,激励自己更加努力。一种是消极的行为,怕失败,就选择了放弃或逃避。其实,人人都有自卑心理,自卑本是让人更加努力,变得更加优秀。有些人却走到了反方向,生出了攀比心理,不是不愿参与竞争,就是进行不公平的竞争。那我们应该如何超越自卑,获得自我实现呢?

1. 接纳自己

自卑的根源是对比,越对比越自卑,每一个阶段,及至于每一个阶层,你都不可能站上顶峰,总有比你强的人,正所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接纳自己的现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当然这里的接纳不是给自己的堕落与放弃寻找借口,而是认清目前的形势。

接纳自己是奋进的开始,不是放弃的源头。比如,你现在每次都考60分,接纳自己就是我现在只能考60分,那我就要制定计划,搞懂难题,做错题集等等方法,将分数先提高到70分,而后一步步提高到90多分。

这是真正的接纳自己,而不是说,我的能力只能考60分,多了我的能力就达不到了。那就这样吧,也不用努力了,就维持现状,这就是对接纳自己的误解。

那些炫富的人就是不接纳自己,从而给自己描述了一幅幅蓝图,自以为已经站上巅峰,实际上不过是自己为自己描画的泡沫而已。

接纳自己也是重新获得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或许曲折,或许艰难,一旦迈出了第一步,就是走在了摆脱自卑的道路上。

2. 获得自我认同感

自卑感强的人,常常是价值感低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借助于外界,不相信自己,不认同自己,总是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这样就会导致自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自卑—逃避-舒适圈变小-自卑。

自我认同感,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允许自己犯错,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且加强它。当体会到优势带给自己的信心时,自我认同感也会慢慢得到提升。自我认同感提升后,自卑就会真正地成为超越的力量。

比如,工作中,你的能力一般,可是你做的PPT总是与众不同,那就可以在PPT上多下功夫,让它成为你的优势。

3. 自我实现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一个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生的需求分为五个阶段: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满足了物质与精神需求之后,我们就会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就是敢于承担应有的责任,为了自己的抱负、理想勇于攀登,超然独立,不活在世俗的眼光中,不为外界的评价而困扰。

当我们走上自我实现的道路时,就会专注于内心,对自我的满足不依赖于外界环境,这样自卑感就会变成一种超越的力量,能够看清生活中最本质与真实的东西,炫富在我们眼中已经成为跳梁小丑。

假如沈万三能够将百万黄金捐出来,而不是犒赏三军,那么朱元璋会欣然接受,沈万三的家产也能得以保存。

也正如亦舒所说:“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已更忧秀,过更好的生活。一定程度的自卑是有益的,是激发我们努力的动力,过度自卑就会让我们失去奋斗的勇气,躲在舒适圈里自怨自怜。合理利用自卑,让它成为前进路上的铺路石,产生超越性的力量,便能通过直接、实际的方法改变我们的生活。

就像阿德勒所说,“人的一生,完全没有必要寻求别人的认可。”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