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
健康一半是心理,疾病一半是情绪。请记住,情绪是人的指挥棒。人的心理就像一架非常敏感的天平,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失为平衡,不过通过自身努力和个人主观意志,可以进行自我调节。
一、自我意识
保持自好的自我意识就是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缺点,如对自己的能力、长相、性格都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的要求认识自我还要悦纳我。悦纳,就是高兴地接受自己,无条件地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优点也包括自己的弱点,尤其是不能改变的部分,要无条件地接受。悦纳自我再一点就是不求自己,不求完美,不跟自己较劲,这是生活快乐轻松的一个原则。
二、面对现实,
积极适应环境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勇干面对随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不退缩、不逃避,并用切合实际的方法处理解决,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每个人所做出的反应,也就是说应对挫折的方式,要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工作岗位都会不断出现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三、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大都是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一般与别人交往越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消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而人际关系张的人在行动上大多表现为退缩,甚至对他人表现为仇视、憎恨等态度因此,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
一是相信心理问题是可以预防的。一个人如能较好地适应环境,不分强求自己做力所不能的事情,对人对事有正确的评价,就不至于整日处紧张、防卫和焦虑的情绪状态中,这样也会减少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二是有了心理问题也不要害怕。长期以来,人们一提到心理问题总把它跟神病联系在一起,一说这个人要去看心理医生就用异样的目光看他。这是心理问题的误解,其实心理问题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是很常见的,就像我们冒发热一样平常,其恢复的过程也像感冒发热一样。当我们感冒发热的时候有人免疫能力强,喝点白开水出出汗就好了;有的人免疫能力差就要吃点还有些人,这些都没有用,就要到医院看医生才能好。所以,当我们遇到产生矛盾、发生冲突、感到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上一些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恢复心理健康。不过如果被这些不良情绪期困扰着,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就要去看心理医生,请求帮助。
五、注意调整认知,纠正认知偏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对别人、对事情。个人的认知和评价方式直接影响他
的心理健康大部分的心理问题是正确的认知造成的。如有人把“应该得到”等同于“必须得到”,把能怎么样”等同于“一定怎么样”。在调整认知当中,转变态度很重要态度决定一切。转变态度能够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感觉,从而改变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