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倾听的人,职场更易成功!心理学法则之倾听法则
美国纽约电话公司曾经碰到过一个性情暴躁的客户,他对接线员口吐恶言,威胁说要把电话连根拔起,拒绝缴付任何费用,并写信给报社投诉电话公司。后来,电话公司派出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前去会见那位难缠的客户。
调解员见到那位暴怒的客户后,让他把所有的不满都尽情发泄出来,自己只是静静地听着,不断地对他的说法表示赞同,同情他的遭遇。几次会面后,那位客户的怒火全消,自觉自愿地付清了所有的账单,并撤销了对电话公司的所有投诉。
在人际交往中,倾听是一门艺术,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碰撞。倾听他人,会使对方心情愉快,毫无顾虑地吐露出内心的苦恼或喜悦,最重要的是能使说话者感觉受到了尊重。只有善于倾听的人,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谈话者的意思、流露出的情绪、传播出的信息,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这便是人际交往中的倾听法则。
正如基督教义《西拉书》中所说的:“如果你喜欢倾听,就会获得知识;如果善于倾听,就会变得智慧。”相对于“听”而言,现代人更愿意用“说”作为唯一的沟通方式,因为它更快、更直接。然而,“说”属于一种知识和能力,唯有“听”更显从容与睿智。
在日常生活中,倾听是人与人之间互生信任的催化剂。一个生性挑剔,甚至是最激烈的批评者,常会在一个有忍耐和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软化降服。所以,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深受欢迎的人,那就先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王涛和李军都是公司里的新员工,王涛性格活泼、直率,李军则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刚开始,大家都很喜欢他们,热情地照顾他们。渐渐地,王涛觉得大家都变得不大爱和自己说话了,而李军则越来越受同事们的欢迎。他们俩能力相当,只不过在处世方面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平时和同事交谈的时候,生性爱动的王涛一定同时进行着其他的小动作,比如看报、修指甲、打哈欠等,而李军则会安静专注地倾听对方的谈话,时而加以评论;在公司的讨论会上,同事的提案尚未说完,如果王涛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便会立刻站起来发问,这让发言的 同事大为不满,而李军则总是耐心地等同事发言完毕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
时间一久,尽管同事都知道王涛这个人心眼不坏,只是性子太急,可是大家仍然渐渐不太爱跟他聊天、讨论方案,也不主动要求跟他合作了。相反,李军却很快成为公司人缘很好的技术骨干之一。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人为了安身立命整天疲于奔波。特别是一些追求成功的人士,每天需要解决的事情很多,时间一久,性情也变得急躁,对“倾听”显得腻烦。甚至当对方刚一启齿,他便以武断的口气阐述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看法。这类人通常是希望以雄辩的口才显示自己的能力,以更快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恰恰相反,这种交往的方式往往无法建立真正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
事实上,与雄辩的高谈阔论相比,倾听对方的这种交流方式,看似朴实无华,却能够产生神奇的沟通效果。你在认真地倾听对方讲话后,能够准确地获取对方的信息,避免由于沟通不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美国听力研究专家莱曼.斯蒂尔博士的研究结果让人触目惊心:在公司里,一个口头信息从管理层传到销售人员那儿会损失掉80%的内容;全美国有超过1亿的工人,如果他们每个人因听错话而浪费掉10美元,这样就会损失掉10亿美元。
在产品推销中,很多推销员都喜欢“说”而不喜欢“听”,特别是那些没有经验的销售员,认为只有“说”才能够说服客户购买。其实,客户更希望有人倾听他的想法,况且,客户的需求、期望都是由“听”而获得的。如果你能够认真倾听,不仅能了解客户的期望,还能改变客户的态度,哪怕是吹毛求疵的客户。美国口香糖大王威廉?迪格勒年轻时曾是一名推销员。一天,他来到一家超市里推销肥皂。他绞尽脑汁说了一大堆恭维话,也无济于事。超市的老板对他喋喋不休的推销感到厌恶至极,最终忍无可忍,对他咆哮道:“你和你的产品统统都给我滚蛋吧!”
迪格勒冷静下来,迅速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平心静气地对超市老板说:“我现在知道,要把产品推销给您是断然不可能的了。我是一个新手,想听听您的意见。既然您觉得我做得很糟糕,那么依您之见,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把产品推销出去?”老板见年轻人如此谦恭,怒气顿消,开始滔滔不绝地对他说:“你应该说……而不是……”老板把这堆肥皂的优点说了一大串,结果他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最终接受了威廉的肥皂。倾听并不是简单地听对方所说的话,而是需要从对方的语言中判断对方的情绪,揣摩话中的真意。那么,我们应当用什么方法去聆听,才能更快捷地了解对方,并与对方达成沟通呢?有效的倾听包括三个原则:
- 其一,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聆听时要神情专注,表现出自己在用心倾听,必要时要做出相应的回应,引起对方的注意和继续说下去的欲望;
- 第二,全心投入到对方的讲述之中,进入对方的情感世界中,随对方的情感而波动,辅以适当的肢体语言;
- 第三,用心聆听对方的思维和心声,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语境中,因他的悲伤而悲伤,因他的快乐而快乐。
本文来源于《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作者。健康心理咨询,找心理学说!心理学说:普及健康心理学,推动全民心理健康蓬勃发展。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