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拖延症”,“你有我有全都有”?

文 / 思想业余家
2019-08-19 04:06
"

文/央阳

日前,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199所高校的大学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7.1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或偶尔有“拖延症”。就连吃晚饭这样日常的事,有人都能拖到晚上9点。

写论文、考研备考、去上课、赶地铁甚至是约会,都会拖延,直到最后期限即将来临,才最终硬着头皮开始实施行动,但对写论文等工作来说,从“再等等”到“死线”来临熬通宵,哪能够保障工作质量呢?还有赶地铁等日常生活,不到最后时刻不出门,一路狂奔的结果是,要么难堪而心急地奔走在路上,要么是最终错过车次,甚至,还因心急匆忙而大大增加安全风险。

大学生“拖延症”,“你有我有全都有”?

更重要的是,拥有“拖延症”的大学生超过97%,而为此感到后悔的受访者达到94.5%,90.19%的人认为影响了情绪或心态,22.73%的人认为拖延容易让人产生负能量超过94%,后悔、坏情绪、负能量......“拖延症”成为了大学生群体的“头痛病”,如此后果,的确让风华正茂的年轻大学生少了些许阳刚之气。

由于没有按计划或者按照有关要求学习或做其他事情,因此心里会紧张、焦虑,一直处于不安状态,但却是这样,越不想去开始执行任务,最终等到“死线”来临,匆忙开始去弥补,完成任务时,任务肯定无法完成好;赶时间时又是急急匆匆,既不安全又造成个人气喘吁吁,甚至还会上课迟到、错过地铁,所有的事情都会大打折扣......

大学生“拖延症”,“你有我有全都有”?

既然大家都知道“拖延症”不好,但为何在人们中普通存在,几乎成了“你有我有全都有”,且难以纠正?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依赖症”现象,与互联网对他们的吸引有着很大关系:不少大学生对互联网游戏、聊天、碎片化阅读等有了很大的兴趣和依赖,这种热情,必然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会对其他工作、任务、学习的兴趣降低,在其他方面造成拖延,也就不难理解。

去年,麦可思研究院一份调查显示,超八成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平均每天要使用手机5小时。显然,如果除去睡觉时间,这5个小时的时间,的确是非常宝贵的时间,用在刷手机上,自然会占用其他时间,造成其他学习及参与活动时间的减少。

年轻群体对互联网的依赖,比如对手机的依赖,有时甚至达到了致命的地步。日前,在福建三明,一辆小轿车在行驶时,突然失控撞上隧道壁,女司机当场身亡。警方经调查监控画面显示,该名女司机在34分钟的时间内,曾经使用手机达30次之多,而正是这一开车玩手机的做法,最终让她丢了命。开车时候尚且如此依赖手机,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对手机又是何等的依赖?

大学生“拖延症”,“你有我有全都有”?

大学生“拖延症”,说到底是缺少依计划执行的兴趣和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引导他们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培养他们对不喜欢的某些方面的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的兴趣,增强他们工作、学习的信心,同时减少他们对互联网、个人交际和琐事的干扰,让他们学会寻求集体协作和相互监督,等等措施,就会有效扭转他们“拖延”的习惯。

让九成多的大学生纠偏“拖延症“,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则这些,也是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大学生“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意。希望,在大学教育中,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强化对思政课的管理创新,尽最大程度引导大学生摆脱“拖延症”,让更多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参加活动时,能够积极主动,及早行动,轻松快乐,运筹帷幄,少些犹豫懒惰,多些雷厉风行,就能让这一青春群体工作、学习更高效,也更能多一份青春和阳光。

大学生“拖延症”,“你有我有全都有”?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