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必知事实:乐观不是万能的,没有乐观是万万不能的

文 / 知我君
2019-08-18 16:08
"家庭教育必知事实:乐观不是万能的,没有乐观是万万不能的

马丁·塞利格曼

学校教育的欠缺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给家长们做演讲时,经常做一个小测试,小测试只有两个问题,却深刻地揭示了非常现实的教育问题。

问题一,用一两个词来回答:你最想让你的孩子得到什么?

家长们的答案通常会是“幸福”、“自信”、“知足”、“自我实现”、“爱”、“均衡”、“善良”、“健康”、“满足”、“文明”、“意义”等。

问题二,用一两个词来回答:学校教什么?

家长们的答案通常会是“成就”、“思考技巧”、“成功”、“服从”、“语文”、“数学”、“工作”、“考试”、“纪律”等。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存在矛盾,但也互不相干。这就是中外教育都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家长希望孩子拥有的能力没有关系。

家庭教育的必要

在马丁·塞利格曼担任美国心理协会主席期间,他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优势和潜能,并将心理学研究应用于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如今,这项运动已经成为世界性运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而随着积极心理学的普及和推广,一些学校已经开展了积极教育,开始传授家长希望孩子拥有的能力、品质。但是,对于家长们来说,积极教育的推进速度太慢了,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要想让孩子拥有幸福、自信、爱、意义等,还是离不开家长的家庭教育。

为了让孩子得到幸福、自信、自我实现、爱、意义,家长最应该传授给孩子的是什么?答案是一个很简单但却被很多人误解了的词,乐观。

我们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的机会都要多,与此同时,我们这个时代的竞争压力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大。要想在这个时代活得精彩,收获幸福、爱、自信、意义,乐观是必不可少的。

家庭教育必知事实:乐观不是万能的,没有乐观是万万不能的

被误解的乐观

乐观被人误解是因为乐观对人的积极影响太显著了:经过严格的对比实验和科学分析,乐观会让人更加健康,更加长寿,更容易在竞争中取得成功,赢得拥护。

最常见的对乐观的质疑是:乐观难道是万能的吗?这种质疑是非常合理的,世上并不存在什么万能的灵丹妙药。乐观的显著影响是统计结果,不是说只要乐观就不必在乎其他影响因素;乐观对那些有康复可能的疾病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的乐观会让他们的临终生活更平和,却难以显著改变他们的生存率。但是,无论如何,乐观一些总是有好处的。

对乐观的另一个质疑是:只要乐观就能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吗?这种质疑也是合理的。乐观为人提供了动力,让人拥有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方式,但并不能保证事情的发展全都符合人的期望。马丁·塞利格曼指出,那些高消耗性、高竞争性的工作更需要乐观,那些单调的、对严谨细致有很高要求的工作不适合太乐观的人。

人们对乐观的质疑反映了人们不切实际的期望。如果乐观不是万能的,不能保证所有事情都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就不需要乐观了吗?总想着一劳永逸,会错过无数机会。

家庭教育必知事实:乐观不是万能的,没有乐观是万万不能的

乐观的力量源泉

马丁·塞利格曼指出,乐观的力量源自不悲观。

什么是悲观?悲观是消极的思维模式,悲观的人总是夸大坏事的影响,认为坏事情会长久存在,并且认为坏事都是自己造成的。悲观往往会让人陷入绝望无助当中,失去活力和动力。

无论发生多么悲惨的事情,悲观绝望都不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二战期间,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够悲惨了吧?很多对生活抱有希望的人并没有如愿地活到获救的那一天。但是,那些悲观绝望的人更惨,他们会因为一点小病就丢掉性命。能坚持到获救的人,都是抱有希望,没有彻底陷入悲观绝望的人。

所以,可以这样理解: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的最大力量是对悲观绝望的免疫。在发生糟糕的事情,遭遇恶劣局面的时候,对未来抱有希望,不放弃努力和尝试,这是乐观带给人的最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必知事实:乐观不是万能的,没有乐观是万万不能的

立足于现实的乐观

马丁·塞利格曼主张弹性的乐观,在发生坏事的时候尽量乐观一些,而在发生好事的时候则可以根据直觉和习惯进行判断。

“成功的生活就像成功的企业一样,需要乐观和偶尔的悲观。”发生好事的时候,悲观能让人更谨慎一些,减少风险。

发生坏事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地乐观一些。从悲观到乐观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把注意力转移到美好事物上,第二,反驳导致消极情绪的想法。反驳消极想法的四种途径:这样想有证据吗?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就算想法是对的又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样想有什么用处呢?

为了维护自尊,很多悲观的人会通过攻击、否定其他人的方式满足自身需要。反驳消极想法的四种途径同样适用于这些人。

乐观与思维模式、思维习惯有关,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基本形成了乐观或悲观的风格。对于已经形成悲观风格的孩子,可以采用上述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习乐观。对还没有形成悲观风格的孩子,乐观的培养要从小时候抓起,从小事情做起。

家长不要夸大坏事的影响,不要因为孩子做错事就否定孩子的努力,更不要因孩子做错事而对孩子进行人格的攻击。

如果夸奖孩子,一定要指出孩子的努力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意识到努力是有用的,自己能够主动地改变一些事情。

让孩子有掌控感、自我效能感,这是培养孩子的乐观最重要的原则。与之相对立的,就是批评打击孩子的努力,让孩子丧失希望和动力。

乐观是与遗传有一定关系的,所以家长没必要抱不切实际的期望,期望着把孩子培养得非常乐观自信。最重要的其实是不要让孩子变得悲观绝望。有句话叫“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时万万不能的”,这句话的句式同样适用于乐观,“乐观不是万能的,没有乐观是万万不能的”。一个人可能在这方面悲观,在那方面乐观,这很正常。但如果一个人对任何事都感到悲观,那就是非常严重的抑郁症了。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