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怎么“忽悠”人的

文 / 六月梅
2019-08-15 14:05
"
心理学是怎么“忽悠”人的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以前,老人们哄小孩子不哭的时候,经常会给他们讲这个故事。小孩子总会发问,讲的什么故事呢?于是老人又重复这个故事。翻来复去几个回合下来,小孩子也就不哭了,去玩其他的了。

其实,心理学干的也是哄“小孩”不哭这回事,只不过这时的“小孩”,是指有心理问题的人。

心理学是怎么“忽悠”人的

不管心理咨询师使用什么手段治疗,前提条件是得保证病人活下去。一个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如果不能让人活下去,再高明的医术也毫无意义。

许多来做心理咨询的人,他们在一个事件中受了创伤,由于没有一个好的解释系统,在心理上打了结,过不去,就一直停留在这件事上纠缠不清。或是觉得自己孤立无援,缺乏继续生活下去的支持力量了。所以,心理学就发明了许多的理论和技术来“忽悠”来访者,给他们一个解释系统,帮助他们造一个新的梦,“哄”着他们把这件事情能够“看得透”、“想得通”,对生活产生“新的希望”

有一个癌症患者,成天愁眉苦脸,也不配合医生的治疗。他找到心理咨询师,想讨论人死后是否有灵魂、有轮回。咨询师就问他,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病人回答说,如果有的话还好,这辈子没有完成的夙愿下辈子可以继续去完成。如果没有就太遗憾了,很不甘心。

心理学是怎么“忽悠”人的

于是咨询师就对他说:“关于生死本源的问题,现在谁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如果咱们一起想办法,帮助你完成此生的那些夙愿。反正所有人都会死的,这样你也不算亏了。你觉得怎么样呢?”

这个病人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咨询师和他一起探讨完成他的夙愿目前有哪些困难,如何一步步去除这些障碍,接近目标。就让这个病人从一件无法求证的事情的焦虑上解脱了出来,而肯行动做点对现实有用的事了。

虽然这个病人并没有很快实现他众多的愿望,但他逐渐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身体竟然慢慢有了好转。

心理学是怎么“忽悠”人的

还有一个人从小父母离异,他被寄养在叔叔家里,却被婶婶虐待长大。后来谈恋爱受挫,生意又遇到失败,感到没有活下去的力量了。他把仅剩的钱拿去找心理咨询师,只想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咨询师也给不了答案,他就决定自杀。

心理咨询师只是默默地倾听他诉说自己的不幸,对他准备自杀的想法也没有多加评判。在他临走的时候,给了他一本书,名字叫《三体》。对他说,这本书里或许有他想要的答案,并希望他看完后一起来讨论一下。

心理学是怎么“忽悠”人的

这个人虽然觉得自己很不幸,但还是有一点好奇心。心想,书里到底有没有答案呢?如果没有他想要的答案,他就要揭露咨询师。于是他回去后认真地读了起来。

他从书里主人公叶文洁的身上看到了有和自己一样的对世界绝望的念头。自己也曾希望有外来文明可以摧毁地球,让所有人和自己同归于尽。然而他也看到了地球以外的世界,知道了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他的注意力一下子从个人恩怨情仇,扩展到宇宙星辰各种文明的征战中。

心理学是怎么“忽悠”人的

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他甚至不辞辛苦地为书里某些数学公式和物理原理去查找资料求证。他的思维开始变得具有逻辑性,他对自己过往的岁月也进行了一个冷静的梳理。

当他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经历的那些事在庞大的宇宙事件面前已变得无足轻重了,他的眼睛从自己的身上移走,开始仰望星空……他觉得生命是一场精彩的游戏,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不论成败,都不应该中途退场。

后来他再去咨询室的时候,咨询师并没有问他有什么收获,他也没再提起这个问题。他和咨询师开始探讨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他决定重整旗鼓。当他心态发生了变化时,他的事业也慢慢东山再起,后来生活一步步地顺利起来。

这就是心理学上,精神分析大师拉康说的方法:“能指的滑动”,能指,即欲望指向的目标。就像文章开头老人给小孩子讲故事的方法一样,心理学也力求用专业技术“忽悠”来访者,让他们对生活有一个新的视角、新的解读、新的关注,带着生命中必经的痛苦,也可以继续地前行了。

心理学是怎么“忽悠”人的

#情感情感##心理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