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何郑庄公会成为一个“霸权主义者”

文 / 开卷谈史
2019-08-15 01:13
"

春秋初期,郑庄公被称为“枭雄”,他放逐了母亲与弟弟,凌驾于天子之上,南征北战、武功赫赫,权倾一时、纵横自如,俨然成为了“春秋小霸”。

而在这期间发生的“郑伯克段于鄢”,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故事。后人用一个“克”字就判定了郑庄公的千秋罪状,皆言他与母亲相处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是“假孝”,而且在与弟弟共叔段的斗争中“养骄长恶”,手段毒辣之极。自此,郑庄公被扣上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帽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何郑庄公会成为一个“霸权主义者”

《东周列国·春秋篇》郑庄公剧照

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是不够客观的。如果我们抛开历史领域中的“郑庄公”,只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来看待,从人性、心理、教育等方面去解读和分析他,就会清楚地看到他真实的内心世界,进而会发现他“克段”等霸权行为的内在原因。

“寤生”出世

人活在世界上,必然要与其他的人或事物建立联系,于是世界上就有了君臣、父母、兄弟、夫妻等关系,没有人能逃过这样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也就是说,一切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是从这些关系中得来的。

如果父母病了,我们用心去照料,就可以被人称之为“孝”;如果兄弟有难,我们伸手相救,就可以被人称之为“悌”,这些道德良心是人的本性。那么,为何还会存在这么多违背道德的事情?为何有些人宁愿承受着良心的苛责,还要执意去做呢?

我们把目光回到郑庄公身上,同样的问题也出现了。郑庄公何其聪慧机敏,却为何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问题?还是说,是他故意而为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郑庄公的出生事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何郑庄公会成为一个“霸权主义者”

《东周列国·春秋篇》郑庄公剧照

笔者认为,性格的养成是从婴儿时期开始的,当婴儿刚刚睁开混沌的眼睛,他对自己所处的世界还十分陌生。我们都知道,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十分脆弱,不仅在生理上需要人去照顾,并且在心理上也需要人去给予价值认定。也就是说,婴儿只能单纯而被动地接受外界的观念,于是他的家庭就成了他获得自我价值和认同的首要来源。

不幸的是,郑庄公出生时的难产事件,在他和母亲之间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进而对他的内心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母亲武姜在生产时受到的惊吓,加之那个时代封建迷信的思想,导致难产事件让母子之间的感情产生了隔阂,进而让郑庄公形成了自卑的性格。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母亲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所认识的第一个人,也是通往社会生活的第一座桥梁。其实,郑庄公从出生之日起,就本能地想要把自己和母亲联系在一起,这是他的天性。对他来说,母亲是他所有行动的目标,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而母亲所给予的回应,会极大地影响他今后在社会上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然而,武姜仅仅因为难产就厌恶自己的儿子,实际上她才是罪魁祸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何郑庄公会成为一个“霸权主义者”

《东周列国·春秋篇》武姜剧照

可以想象到,当武姜呼喊自己儿子的名字时,每喊一声“寤生”,就会被勾起难产时的痛苦回忆,这一系列不详的感觉和受到的惊吓久久无法消散和平息。母亲对自己儿子的厌恶之情昭然若揭,而这种负面情绪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它在反反复复地提示武姜,这个儿子是不详的,不应该也不值得去爱。“寤生”一词,不仅是郑庄公的名字,更是母亲对他下的恶毒诅咒。

相对的,从郑庄公的角度来看,在他最懵懂无知的婴儿时期,最先接触到的竟然是母亲的极度厌恶;在他最需要人来教他什么是世界,什么是自己的时候,却被命名为“寤生”,这种情况一定会对郑庄公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

每一次母亲喊出“寤生”,郑庄公就会觉得自己不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自己的存在就是不祥之兆。他满心欢喜地想要以真诚的心态祈求母爱,但却换来一而再再而三的否定和拒绝。所以,正是这些造成了郑庄公的自卑和自我否定,进而导致了他对“自我负面价值”的认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何郑庄公会成为一个“霸权主义者”

《东周列国·春秋篇》郑庄公剧照

郑家二胎出世

“寤生”出世这件事,是母亲武姜和郑庄公之间关系变质的源头。不仅如此,在郑庄公三岁时,弟弟段的出现,更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强大的二次冲击,他的世界再一次“崩塌”了。

我们都知道,虽然武姜心中厌恶郑庄公,但是碍于郑庄公太子的身份,这个时候的她不敢太肆意妄为,因此,这个时期郑庄公的生存地位暂时还没有受到威胁。

然而,段的出现,导致家庭危机随之而来——母亲武姜的关怀和目光,全部被段夺走。《左传》中虽然没有详细的描述,但我们可以推论出,在郑庄公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武姜对这两个儿子的关爱程度是非常不公平的。

母亲厌恶郑庄公却宠爱段,并且多次请求郑武公立段为太子,好在郑武公是英明的人,他没有同意这样无视礼法的请求。尽管立段为太子这件事无疾而终,但是段的出生和母亲的偏心,对幼小的郑庄公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何郑庄公会成为一个“霸权主义者”

《东周列国·春秋篇》公子段剧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段一枝独秀地得到母亲的宠爱,他夺走了家庭中大部分的关注,以段的视角来看,这一定是十分得意的情势。当家庭中有一个孩子格外得宠的时候,就会使其他孩子产生自卑情绪,进而导致其他孩子想要争取更加优越的处境。而郑庄公就属于这种情况,他十分憎恨这种差别待遇,长期居段之下的他,一定心怀怨恨。

郑庄公本就是人杰,他机敏聪慧,然而他的心灵却缺乏浇灌,逐渐枯萎。可想而知,当他从“寤生”变成大权在握的“郑庄公”后,他的所作所为很有可能会损害他人的利益。究其本质上的原因,就是郑庄公的幼年经历,导致他的一生从未停止对于优越处境的追求。

情感转移的出口

身为长子的郑庄公失去了在家庭中被关爱和被重视的地位,所以,他在尽力寻找一个出口,以此来延续他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摆脱无用的外在形象和自卑的心理,郑庄公调整了自己的情感出口,他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了“父亲”身上,想要以此来维持他存在的价值。他之所这么做,不仅因为“年纪最大的孩子通常都喜欢父亲”这一客观规律,还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最先依附者”母亲的信任和关爱。所以,郑庄公将这种感情的依赖转移到了郑武公的身上,并意图以此来谴责自己的母亲武姜。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何郑庄公会成为一个“霸权主义者”

《东周列国·春秋篇》郑武公剧照

一般而言,人的感情会先由母爱得到满足,并且以母亲为桥梁转接到父亲身上,再通过学习父亲身上的经验进而走向社会。所以说,父亲是人进入成熟阶段的最重要的导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更加偏爱父亲,就可以推论出,他在之前的生活中,可能有不好的经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某时某刻被母亲抛弃过,而且会对这样的事情念念不忘,在内心中才会更加偏向父亲这一方。

郑庄公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因为母亲的恶和弟弟段的威胁,被迫提早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父亲身上。父亲在权力和地位方面的成功,成为了郑庄公的心之所向。

郑庄公身为继承者,内心充满希望地认为自己也会成为像父亲一样的统治者,这些向往和希望,成为他缓解自身焦虑和自卑情绪的最好渠道。由此可见,权力和地位不仅成为郑庄公生命价值的核心,也成了他维持自信的最后一道防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为何郑庄公会成为一个“霸权主义者”

《东周列国·春秋篇》郑庄公剧照

​性格决定了郑庄公的命运

郑庄公了解权利和地位的重要性,同时他骨子里又是十分自卑的。

一方面来说,郑庄公十分机敏聪慧,懂得如何用权势来制定规则;另一方面,由于从小的家庭环境影响,厌恶和威胁时常萦绕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害怕自己会失去这种权势,所以,他经常会对身边的人起疑心,害怕别人把他从霸主的宝座上拉下来。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深深地影响了郑庄公后来的行为。

果不其然,郑庄公成了一个霸权主义者,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他内心的防御机制。那么,他不尊重其他诸侯国的主权,进行强行控制和统治的做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