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丨电影《哪吒》大火背后,来谈谈导演对人性的精准掌控

文 / 沐棋心理
2019-08-14 02:07
"

这几天,新上映的电影《哪吒》大火,18天的时间,票房已经达到了36亿+,跃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五名,距离前一名《红海行动》不足五千万。

说实话,难得看到如此好评的国产电影。于是小编也贡献了70块钱,想一探究竟。

心理学丨电影《哪吒》大火背后,来谈谈导演对人性的精准掌控

电影确实很热血。

但这就是一部心理学电影嘛,涉及到了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个体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知识。下面就为你一一分析。

01 缘起:申公豹得不到元始天尊的重视,证明自我价值

很多人在看电影时,都发现了,一切的一切都是起源于申公豹,是他偷了灵珠,让魔丸进入了哪吒的身体。原本人设是救世英雄的哪吒,变成了人人恐惧、欲杀之而后快的妖怪。

申公豹真的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吗?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申公豹其实是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想获得元始天尊的认可。无奈,天尊总是青睐油腻腻、傻乎乎的太乙真人,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天尊嫌弃自己、提拔太乙师兄的事实。

心理学丨电影《哪吒》大火背后,来谈谈导演对人性的精准掌控

再往前推,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切好像是元始天尊的错啊!天尊为什么始终嫌弃申公豹,不给他一丝机会呢?

因为申公豹是豹子精出身,元始天尊一直默认动物都不是好东西,哪怕她修炼成神仙,也不可能是好神仙,也不会有出息。所以一有机会,天尊宁愿给粗心大意、贪吃贪喝、智力平平的太乙真人,而把申公豹当成是空气。

龙族和申公豹有着类似的命运。

龙族因为是妖兽出身,即使成了仙,也得不到天庭的信任,只能被派去暗无天日的海底镇压妖兽,一刻都不能离开。

心理学丨电影《哪吒》大火背后,来谈谈导演对人性的精准掌控

这种偏见,像不像现在职场上的出身论?

因为不是名校毕业、也没有强硬的后台,即使你勤奋工作了好几年,业绩可观,还是升不了职,名校应届生或者刚毕业的领导关系户,不仅和你平起平坐,工资也比你现在还高!过了一两年,他们升职加薪扶摇直上,甚至还成了你的领导。你会不会恨得咬牙切齿?

申公豹、龙王的人设,实际上映射了没背景、勤恳踏实的普通学校毕业生。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重感效应」,意思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认可和尊重。当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时,会感到自信,也就有了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我们生存的基本动力,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一个没有自我价值的人,无法感受到活着的乐趣,也看不到世界的积极面,就像行尸走肉一般,浑浑噩噩,死气沉沉。

如果没有自我价值,一个人往往会做出两种极端行为:要么不爱惜自己的性命,自暴自弃,要么就想方设法搞一些大动静,刷存在感。

申公豹选择了后一种。他发誓要干票大的,不成功便成仁。他逆天而行,勾结了龙王,调换了哪吒和三太子敖丙的命运,妄图用敖丙师父的身份,占据昆仑十二金仙最后一个名额。

心理学丨电影《哪吒》大火背后,来谈谈导演对人性的精准掌控

申公豹做这些,都是为了证明自我价值,以此来向元始天尊证明,自己是对的,自己应该被重视,而师兄太乙真人并不靠谱。

现实中被领导忽略的普通员工呢?他们可能会跳槽去一家小公司,做一名低中层管理者,证明自己的价值,也可能迫于家庭压力,不敢辞职,任由比自己小几岁的领导发号施令,忍到有了能拿出手的漂亮简历。

可以说,每个人活着,都是在不断探求自我价值,努力让自己成为光彩夺目的明珠,而不是黯淡无光的破铜烂铁。

02 老百姓从众心理:宿命决定论的迫害

哪吒一生下来,就不受待见,除了父母疼爱,所有人都想着躲开他,赶紧杀了他。

这是因为,老百姓都相信,由魔丸转世投胎的哪吒,天生就是个祸害,只会为祸人间,让大家苦不堪言。

心理学丨电影《哪吒》大火背后,来谈谈导演对人性的精准掌控

可是哪吒是从一开始就想着要伤害别人吗?并没有。

当他第1次看到同伴的时候,想要跟小女孩一起玩,但是大家一把拉开了小女孩,并呵斥他离得远一点,哪吒已经被贴上了罪人的标签。

你天生就是一个祸害,不可能改变的」,这就是很多人都相信的宿命决定论:这都是命啊。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乐队花车效应」(Jumping on the bandwagon),意思是,只要你跳进了游行队伍中搭载乐队的花车,你就不用走路,还可以享受免费的音乐,与主流一起狂欢。

乐队花车效应,反映出人们害怕被排挤、被孤立,努力与大家保持一致的从众心理。

心理学丨电影《哪吒》大火背后,来谈谈导演对人性的精准掌控

初中生是青春的叛逆期,很多男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也害怕被小伙伴嫌弃,于是跟着大家通宵上网、抽烟喝酒、赌博、偷东西。好像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就是对的一样。人人都不想成为那只“出头鸟”,随波逐流就是最安全的。

但是,每个人都会被环境影响。

正是因为老百姓已经把哪吒当成了妖怪,所以哪吒顺应他们,就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确是个妖怪:他经常从家里逃出来,捉弄街上的所有人,让人们不得安宁。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又称为自我实现预言。当人们对自己,或自己对自己有了一个期望的目标后,之后的所有行为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就算你不想这么做,环境所限,已经没有回头路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心理学丨电影《哪吒》大火背后,来谈谈导演对人性的精准掌控

与成年的老百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女孩对着哪吒亲切地叫哥哥,只有她不懂世事,愿意跟哥哥一起玩。

跟《皇帝的新装》里叫喊“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子一样,这个小女孩代表的是,敢于打破常规、直言进谏的真理的守护者。

皮格马利翁效应运用很广,当父母或者老师对孩子有了某一个期望,或者贴上了某一个标签,孩子就仿佛被一个东西给束缚了,他们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走,你说他是调皮捣蛋的坏孩子,他就会调皮给你看,你说他知错能改,孩子就更可能上进。

在心理咨询上,咨询师也会尽量避免给病人贴标签,只分析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问题作出解答。比如有的人情绪低落,他们会说你,最近可能压力大,心情不好,而不会说你性格太内向,容易患抑郁症焦虑症。

心理学丨电影《哪吒》大火背后,来谈谈导演对人性的精准掌控

在婚姻中,有的人会把离婚当成口头禅,常常用这句话威胁对方,他本来是想让对方更珍惜自己,爱护自己,但如果这句话,被对方当成了一句指令或者标签,无形中就会加速两人离婚的步伐。

所以,在对朋友或亲人说话时,一定不要觉得他们不会放在心上,想发泄就发泄,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03 敢于挑战自我:打破命运的桎梏

在最开始的时候,元始天尊下了一个天魔咒,被魔丸附着的人会被天雷劈死。

而被灵珠附着的人,会成为救世英雄,进入天庭,他的家族也会获得极高的荣耀。

魔丸和灵珠就如同基因,哪吒父母和龙王的努力,就如同后天的教养。人的命运是由后天决定,还是由基因决定,一直是心理学争论的话题。

不得不说,基因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比如鸟类天生就能飞,鱼类只能生活在水中,老鼠会打洞,孔雀能开屏,基因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

但行为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都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学到了不同的东西,大脑的神经结构也不一样。

著名的纪录片《人生七年》里,富裕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在成人后留在富裕阶层,不仅仅是因为父母高智商,孩子天生的智力比普通人高一点,更是因为,这些父母从小就看重孩子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了未来,并开始着手准备。而不是像穷人家的孩子那样街头瞎逛、找事情打发时间,成年后精神世界也是空虚的。

所以,当哪吒嘶声力竭地高喊「我的命运,由我不由天,我是谁,得由我自己做主」的那一刻,无数观众泪洒影院。

心理学丨电影《哪吒》大火背后,来谈谈导演对人性的精准掌控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出现的时机很好,去年开始,国家经济状况不好,企业倒闭、失业在家,加上高房价、高教育、高医疗,物价飞涨,无数人深感生活越来越艰辛,年轻人不敢谈恋爱、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仿佛被一把命运的枷锁困住了一样,翻不了身。

导演鼓励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自己,看待短期的不顺,你的未来是你自己说了算,不要被一点小麻烦遮住了大局。

就像著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Andy劝诫Red时说的话一样: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从不消逝。

04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心理学

作为社科的基础学科,心理学的作用可谓无处不在。是导演对人性如此洞悉,并将自己的初衷融于电影之中,才能让我们欣赏到如此优秀的作品。

不管是电影、小说、自媒体文章还是励志演讲,都只是创作者内心深刻的信念的一种倾诉,故事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能够从生活中体验到深刻的内涵,也就能从故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心理学丨电影《哪吒》大火背后,来谈谈导演对人性的精准掌控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