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文 / 思睿明精神心理
2019-08-13 00:21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请关注!每天将分享推荐权威精神心理相关的治愈经验、科普资讯

作为一名抑郁症患者,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抑郁症这一心理疾症,也看过一些心理医生。但是在查阅过一些资料和摆放过一些心理医生之后,我发现资料上有关抑郁症的介绍并不详细,很多资料将抑郁症归纳为人体的激素紊乱甚至于归纳为遗传问题。有些心理医生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大都会以药物治疗为主,还有一部分会建议抑郁症患者调控自己的生活,做到规律作息,保持自觉自律的生活态度。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抑郁症患者一般都极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和生活。就好像曾经的一则讲抑郁症的漫画中所描述的: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抑郁症患者身后都拖着一条大黑狗,每一次行动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所以要让抑郁症患者自己把控人生,那从根本上来说就不太现实。换句话说,如果他们真的有控制生活的能力,那他们可能不是抑郁症患者。

治愈药物治疗的成效如何,以后的文章我会做专门的分析。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前几天一位网友咨询我有关抑郁症的问题。在进行简单的沟通之后,我发现像她这样抑郁,但是抑郁程度还达不到去看心理医生的人还有很多。而一些有关心理抑郁的书籍因为其间的专业术语太多,大都晦涩难懂。所以我想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写一篇有关抑郁症的文章,以便受抑郁症困扰的人群能更好的了解这类病症,同时没有患抑郁症的人也能预防这类心理疾症。

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与抑郁打交道,不论年龄和身份,也不论内心的强大和脆弱。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抑郁症的定义

关于抑郁症的问题古今中外都众说纷纭,一直以来对抑郁症的定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在《微笑走出抑郁》一书中,抑郁症被定义为:一种情绪低落的病症。

而在《我战胜了抑郁症》一书中,抑郁症又被定义为:普遍而常见的情绪体验。

从这种简短而又含糊不清的定义中我们就能看出,现在的人对于抑郁症的认识并不清晰,认知大都停留在低落的情绪上面,而没有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在弗洛伊德《哀悼与抑郁症》一书中,他给出的定义是:忧郁症最突出的特征是非常痛苦的沮丧,对外在世界不感兴趣,丧失爱的能力,抑制一切活动,并且自我评价降低,以至于通过自我批评、自我谴责来加以表达。

而荣格则认为:心灵需要知道其存在的意义。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他认为抑郁症是患者内心因为生命意义的缺失而反向表现出来的对外的抑郁,是潜意识希望本体能停下脚步来与自己沟通的自我体验,从而能达到探索生命意义的目的。

对于这一观点,马斯洛也表示赞同。他认为:人们需要达到自我实现,就必须有同意义和灵性密切相关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单从定义入手研究抑郁症这条道路似乎并不可行,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从其他的方面来讨论这一问题。于是下面我们就抑郁症的种类和成因进行简单的讨论。

抑郁症的种类和成因

目前对于抑郁症的划分也是多种多样。有人用程度划分,将抑郁症分为: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中度抑郁。

德国心理学家萨比那就抑郁症的表现将抑郁症分为: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抑郁症分为: 疾病的消极的抑郁和呈现为神圣的天分的积极的抑郁。

从程度划分比较好理解,什么是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呢?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萨比那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抑郁)或者情绪高涨(狂躁),如果单纯是一种情绪发作,那就是单相抑郁,如果是两种情绪交替发作,就是双相抑郁。这里她将狂躁也视为抑郁的表现是否可取?我们稍后讨论。

而柏拉图所说的消极的抑郁和积极的抑郁又如何解释呢?在柏拉图看来,适当的抑郁是可取的,有助于人们发现自我和探索生命的,这样的抑郁被他成为积极抑郁。从这种抑郁的表象来看,更加接近忧郁,是一种气质类型。而消极的抑郁就是我们通常所讨厌的抑郁类型。

每个人的分类标准都不一样,但是这样的分类似乎并不能很好的解释抑郁症的内在关联。

于是,在参考了诸多心理学家的观点和著作以及观察了一些抑郁症患者的情况之后,我从抑郁症的构成因素方面入手将抑郁症分为三类:过度抑郁、失落抑郁和否定抑郁。

这样分类的好处是能够更加简单明了地了解抑郁症的起因并对症下药施以合适的治疗手段。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过度抑郁

什么是过度抑郁呢?简单来说,就是某种情感或者某种体验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造成抑郁的情绪。

这就是之前我们讨论过的萨比娜所说的狂躁抑郁:过度的情绪体验都可能引发抑郁。

过度的悲伤、过度的喜悦、过度的焦虑或者过度的紧张,都有可能发展为抑郁的情绪。

过度的悲伤和焦虑比较好理解,过度的喜悦为什么会产生抑郁呢?中国有个成语叫:乐极生悲。

极度的喜悦会产生悲伤的情绪,而悲伤的情绪一旦持续的时间过长,就容易转化为抑郁。

再比如说,有些人对于目标的追求过于强烈,以至于他为了目标放弃了其他所有的乐趣。那这样的人无论是实现了目标还是没有实现目标都有可能抑郁。这也是过度抑郁的一种类型。打个比方: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比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最终重整越国,但是建国之后他的妻子雅鱼却自杀死了。排除其他方面的影响,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雅鱼自杀就有可能是长期以来压抑的情绪的一种释放。

这就好比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状态的人突然放松下来之后会有一种空虚感一样:过度的情绪所带来的结果大都是空虚,而空虚感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就极有可能转化为抑郁。

那什么样的限度属于过度,什么样的限度属于正常范围呢?这方面并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尺度。这需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承受能力来衡量。有的人情绪感知能力较强,那他所能承受的度量可能就较小,有的人感知力弱,就可能承受较大的度量。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过度的东西都是有害的。这就像希腊先哲们在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下的名言:凡事勿过度

只要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无论是情感还是身体,都有可能受到损害。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还有一些女性会出现产后抑郁的情况。这种抑郁的产生暂时还不能下一个定论说明是哪方面因素导致的。但大体上不外乎是两种可能:

一种是生产过程中巨大的痛苦超过的产妇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导致了轻微的神经衰弱进而转化为抑郁。这属于过度抑郁的范畴。

另一种可能是十月怀胎期间因为长期的疲累和负重导致在生产之后反而产生了一种空虚感,而后空虚感又转化为抑郁。这就是我下面要讲的失落抑郁。

失落抑郁

什么是失落抑郁呢?就是:当事人情感上缺失了某种体验或者生活失去了支撑点之后产生的抑郁情绪。

最常见的缺失就是——爱的缺失。

心理学家科胡特坚称:理想化的爱的客体丧失之后,个体要么会发展出一种基于自尊和活力缺乏而产生的“空虚抑郁”,要么会发展出一种基于自我拒绝的“内疚抑郁”。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内疚抑郁我们暂时不讨论,其中他所说的“空虚抑郁”,就与我所说的“失落抑郁”属于同一类型,是情感缺失造成的一种抑郁。

有大量证据表明,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的关怀和陪伴的缺失,都可能造成一个人抑郁。这种抑郁一方面影响孩子的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在他成人之后面对感情问题时,可能会因为过度的渴望而变得卑微,以至于成为“爱情中的乞丐”。

而另一种失落抑郁的表现就是讨好型人格。这类人的具体表现就是生活中总是想要讨取他人的欢心,总想要得到别人对他言行的认可和赞许。以至于很多情况下,他都忽视了自己真实的需求。长此以往,就容易转化成抑郁情绪。

除了爱的缺失之外,某件事物(比如金钱)的消失或者某个亲人的离去都有可能引发失落抑郁。

这种抑郁就像瞬间挖空了个体的心胸,让他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支柱一样,会让本人丧失生活的动力,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比如说股市大崩盘之后会有一些人跳楼轻生的,此类人大都会出现失落抑郁的情绪,而且情绪极度强烈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还有一类抑郁比较特殊,虽然抑郁的类型属于积极地抑郁范畴,但对外表现却是痛苦的消极抑郁。此类人属于我们常说的天才行列。此类人的情绪体验如何呢,我们看下已故明星张国荣的例子。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张国荣生前就确诊为抑郁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为什么抑郁。

拿《霸王别姬》中的段小楼的话说就是:不疯魔不成活。

在《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为了演戏甚至连命都可以不要。影片的最后,程蝶衣为了捍卫心中的对于艺术的追求,他甚至选择了自杀。

这是一种对于艺术的极致热爱,一般伟大的艺术家思想家身上都存在这样的精神,比如梵高,比如贝多芬,再比如大哲学家尼采。

只有一个人将全部的信念都寄托在一件事情之上时,他才能爆发出超乎常人的力量。

很多人都以为天才是某些天生就有超乎常人能力的人,其实也不尽然。很多天才的表现是后天性的,是一种忘我的自我牺牲式的奉献的情绪体验。

这就像是罗丹雕刻思想者时的表现相似,那种全神贯注的表现大都是强烈的热爱和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种情绪中就或多或少带有抑郁的成分。

这一点比较类似于柏拉图所言的:神圣的天分的积极的抑郁。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但是这种信念的弊端在于:一旦信念得不到满足,或者取得的成果不能让自己的内心满意时,个体就会产生痛苦的体验,甚至走上自我毁灭的极端。

很多别人眼中毫无反常行为的高材生最后却选择自杀,与这种天才的抑郁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也就是张国荣最后同程蝶衣一样,选择自杀的原因。可以说,他在现实生活中也活成了程蝶衣,但心中对于某种东西的渴求(可能是对爱的需求,可能是自我牺牲精神得不到满足也可能是某种未知的狂热)却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最后也走向了自杀的道路。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失落抑郁的患者通常都有一定的艺术家气质,因为他们内心对某种事物的需求程度要大于常人。一旦这种需求达不到,就可能会产生抑郁。

失落抑郁在抑郁症中占很大的比例,不但青少年时期缺失关爱可能造成抑郁,甚至于成功的企业家在达成某个阶段性目标之后也可能产生抑郁。

人到中年通常会产生中年危机,那什么是中年危机呢?简单的说,就是人生观世界观的重新定义。

在此之前可能追求名利事业还能产生足够的动力来驱动着个体不断前进。但是一旦过了某个年龄或者某一阶段性的目标达成之后,之前的那些追求就会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时候就会思考新的生命的意义。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一旦旧的驱动力消失,而新的意义又迟迟不能建立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

说到底,失落抑郁就是内心重要拼图的缺失,或者说是人生路途上方向的迷失。就是人生道路上弄丢了“部分的或者完整的自己”。

否定抑郁

最后一类抑郁症我归纳为否定抑郁:随着日常生活中不被人认可的某种情绪或者某种缺陷所带来的自卑心理逐步加深,而转化为抑郁的情绪,叫做否定抑郁。

世俗世界一直讲勤奋、乐观和自制视为基本美德。因此,抑郁的人受其文化的微妙影响而认为自己是病态的,甚至可能是邪恶的,没有给自己留一些时间和空间了解一下抑郁宠儿是自己能够看清抑郁的真实面目。他们通过羞耻或忙着否定他、掩饰它或者抱怨它。这就让抑郁的情绪不断在内心积压得不到释放,进而愈加抑郁,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可以说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并非来源于抑郁症本身,而是来源于外来的或者自身的否定和非议。

这就同科胡特所说的“一种基于自我拒绝的“内疚抑郁””有些类似。

其实如果他们能用合理的态度来对待抑郁情绪的话,抑郁反而能帮助他更好的生活。这就要讲到抑郁的价值所在:每一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意义,当然也包括抑郁。

在《转化抑郁》一书中,作者罗森就写到:如果抑郁的土壤得到了合理的照料,那么其结果就是心灵的新生命,换句话说,就是心灵的重生。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之前我们就讲过失落抑郁的中有一种失落是人生目标的的失落。也就是说抑郁是内心(潜意识)对于当下的生活的一种抗议,从而反向影响一个人外在表现的心理活动。

抑郁如果被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给予合适的养料,那心灵就会进入下一个层面。比如佛家所言的开悟之境,又比如催眠学中所讲的超觉的意识形态。一定程度上,就与抑郁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一旦达到了这样的心灵体验之后,人生会宛如新生一样,看见新的光明。

了解了抑郁的用处之后,回过头来再看抑郁情绪,就更容易被接受了。

对于否定抑郁者而言,最需要做的转变就是正确认识抑郁情绪的优点,并改变对于抑郁的观念,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抑郁,然后生活才能有所改观。

你可以将抑郁幻想成心中另一个自己,然后在鸟语花香的楼台里,你们面对面的促膝而坐,相视而笑。经过长时间的沟通之后你们握手言和。

当你同心里的那个抑郁的形象讲和的时候,你也就不再害怕将他展示在外人的面前了。并且,你将获得同抑郁的自己并肩面对非议的勇气。而当你获得这种勇气,否定抑郁的症状就会减轻,而后慢慢消退,从而就能开启一段新的人生。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除了因为自己某种情绪自我否定之外,某些先天的残疾或者某段不愿回首的往事都有可能会产生自我否定,进而转化成否定抑郁。

以上是我对抑郁症的大致分类,也许会遗漏一些抑郁现象,但是限于篇幅有限,只能做大致的筛选。从我目前的观察来看,这几种抑郁已经能涵盖生活中大部分的抑郁症类型。但凡有抑郁症的人,其抑郁症的成因就无外乎这几种。

进一步思考之后,我们还能发现:几乎大部分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开端都跟两种生活体验有关——空虚和压抑。

也就是说,一旦某个人的生活出现了空虚和压抑的情绪体验(有时是一种体验有时是两种体验同时作用),那进一步发展,就极有可能转化成抑郁。

这就同米兰昆德拉的著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所描述的那种“轻”有些类似:压垮一个人的可能不是沉重的压力,而是空洞的虚无。

相比之下,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比之一个生活充实的人更有容易患上抑郁症;悲观者比乐观者更容易患上抑郁症;麻木生活者比热爱生活者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富人比穷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自述:我眼里的抑郁症来自空虚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抑郁的开端大都与空虚有关,但是一旦患上抑郁症之后,这种空虚的感受就会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毫无意义的自我消耗——潜意识会自主运行,将多余的意识和能量全部消耗殆尽,以至于患者再无精力去思考别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抑郁症其实是潜意识对抗空虚的一种手段。也许,比起抑郁的情绪,空洞的虚无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敌人。

参考书目:《转化抑郁》戴维·H·罗森

《微笑走出抑郁》萨比那·维纳尔-佐特

《哀悼与抑郁症》弗洛伊德

《我战胜了抑郁症》格雷姆·考恩

《赶走抑郁的阴霾》史蒂芬·S·伊拉迪

".jpg